丝丝入扣 与梁绍基先生的对话
发起人:picark  回复数:2   浏览数:1864   最后更新:2009/10/21 22:23:44 by guest
[楼主] picark 2009-10-21 12:20:34
——梁绍基先生作品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文:黄炎

与其称作对话,不如说是在与梁绍基先生交流之后的反思。

第一次接触梁绍基先生的作品是在香格纳画廊的群展《变态》上,那时留下的印象是关于人的蚕丝包裹作品和铜丝床上的蚕宝宝。其实对于蚕和蚕吐丝,南方人是很熟悉的,小时候就曾经养蚕,并用铁丝围成椭圆,来回缠绕一些细线,让蚕在上面吐丝,可以结成一个扇面,做成蚕丝扇。因此也就能想象梁绍基先生在这些作品中下的苦功,以及对蚕的生活习性、蚕丝的特性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游丝描》展览的作品之一

而与梁绍基先生的交流却是在《游丝描》的展览上,不曾想到先生衣着如此简朴,如果不是友人介绍,很难将艺术大师和眼前的人联系到一起。今年是先生创作《自然系列》的第二十年,二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又让人肃然敬仰。



《游丝描》展览的作品之二:由蚕吐丝轨迹“8”逐渐演变的货币符号“$”等

蚕是自然界的普通物种,蚕丝是蚕变蛹中包裹自己时吐出的丝状物,我们早在4700年前就开始利用蚕丝来进行纺织,做成各种丝制品。而对于蚕,最耳熟能详的名句就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此种精神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之一。先生取材于蚕,正因为其间“道法自然”的含义。先生在天台上十八年不间断地养蚕,也在世界各地不断参展进行艺术交流,在这样的一静一动之间,发现、创作、阐释“自然与人”的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而能将东西方文化如此融合并阐述出来,除了先生东方文化的修养,还得益于师从巴黎著名壁挂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万曼)。正如先生所说,“东方人从宏观的角色来认识世界的宇宙观,庄子提出的‘物无贵贱之分’的‘齐物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西方则倡导人本、人性、人道、人类中心主义。在中西文化观念比较中,我开始重新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创作定位,终于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关注自然,关注终极生命,通过自然认识人。”

相比较而言,“道法自然”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已由老子提出,而西方对于人性的阐述还要到十四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才有。而如果以形状来阐释的话,东方文化是个圆形,而西方文化是个方形,圆形更具包容性,这也应该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在东方如鱼得水,而东方文化在西方踯躅不前的深层原因。要找到和西方契合的方形的一个面,才有可能与之融合并发展。因此从结构上来说,方块组成的结构更加稳固和不可侵犯,圆形组成的结构更易于融合和传承。试想把一个圆球仍在一堆方块组成的结构上,圆球还是圆球,只能孤立在方块结构之上。而把一个方块扔在一堆圆球中,它可能就不见踪影了。再从发展来看,方块可以不断地堆积和拓展,保持固有的发展态势;圆球因不断地堆积而散落开来,却可以从有形到无形。

而对于人本主义的注重,让西方迎来了工业时代,并有机会将人本主义演变成为全球化。但在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频发的今天,能改变现状恰恰是东方的文化精髓。人的私欲是无穷的,而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当今的问题。文明不应仅仅建立在满足人的欲望,还应建立在自然的法则之上。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融合,不仅仅应该在艺术上,还在更深层次的思想上。

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K312.COM。
[沙发:1楼] 停云 2009-10-21 17:19:54
国人山寨的功力很强
……
[板凳:2楼] guest 2009-10-21 22:23:44
梁是万曼的学生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