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生育愿望调查 ~~
发起人:居委会大妈  回复数:1   浏览数:1992   最后更新:2009/10/19 04:17:13 by 居委会大妈
[楼主] 居委会大妈 2009-10-19 04:08:51
中国城市居民生育愿
望调查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城市居民更愿意生几个孩子呢?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在中国城市地区,41.6%的人愿意生两个孩子,学历、收入双低的大龄男性群体、中西部城市居民更愿意生两个孩子。47.3%的人依然愿意只生一个孩子愿意生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比例极少(1.4%);值得注意的是,还有6.5%的受访家庭表示不愿意要孩子

学历、收入双低的大龄男性群体更想要两个孩子

调查显示,学历和收入较低的群体更想要第二个孩子。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周长洪也认为,在国内外都是这个规律,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可能选择生育二胎的几率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年龄较大的群体更想生二胎。20-29岁的80年后独生子女一代,按照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可以合法生育二胎的,但事实上这部分人群生两个孩子的意愿最低,相反,年龄较大的群体(50-65岁),生育两个孩子的意愿最强,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年龄群体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生存压力、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各方面的差异有关。

男性较女性更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男性中有44.9%的受访者希望生两个孩子,这一比例比女性中的38.6%高出6.3%,这与女性直接承担生育过程和更对养育儿女投入更多有关,但同时,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需要面临与男性相似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些可能都会影响到女性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意愿。

中西部及南方城市更希望生两个孩子

在调查所及的20个城市中,不同城市受访者关于“生几个孩子”的观念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中西部及南方城市受访者更希望生第二个孩子。北京、上海这两个超级大都市,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大连、沈阳、长春,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生一个孩子的意愿更强烈;而大部分中西部及南部地区城市,如昆明、合肥、西安、成都、天津、南昌及福州、广州等城市生育两个孩子的意愿更强烈。人们的生育意愿存在区域差异与我国一开始在各地推行的生育政策有所不同有关。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在2007年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指出: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城乡保障水平不一样,各地在生育政策上是有差异的;总体说来,农村要宽于城市,西部要宽于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要宽于汉族。而各地的计划生育政策导向、经济发达程度、开放程度、城市生活压力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了生育观念上的不同。

近四成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家庭希望生育二胎

调查显示,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有37.9%的受访者认为生两个孩子更好;而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仅有7%的受访者认为生一个孩子比较好,由此看来,生两个孩子的家庭,比起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产生的遗憾更少。在新浪、雅虎等各大门户网站关于“生几个宝宝更好”“你愿意生几个孩子”等相关论坛的讨论中,我们发现生一个孩子家庭的遗憾主要是家长感到孩子太孤单,没有同龄的玩伴,这不但减少了他(她)们童年的快乐,而且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此外,独生子女体会不到手足之情,成长中得不到来自兄弟姐妹的照顾和帮助,也成为父母的一大遗憾。

另外,人们的生育意愿与自己实际拥有几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有极大的相关性。调查显示,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超过一半受访者(53.8%)觉得还是生一个孩子最好,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受访者(85.6%)认为生两个孩子最好。尚无养育小孩体验的受访者中,则有更大比例(11.4%)的人认为不要孩子最好。

在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主导下,绝大多数家庭实际只有一个孩子,但如果不受政策约束的话,超过4成受访者更愿意生两个孩子。当前,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婚育期,他们更多地将面临养育质量问题而非数量问题。至于独生子女好还是两个孩子好,人们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切身体会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关于本次调查的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武汉、成都、合肥、哈尔滨、西安、昆明、青岛、天津、杭州、南京、沈阳、福州、南昌、长春、石家庄、重庆等20个城市的2312名20-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抽样误差为2.08%。

 
-------------------------------------------------------------------
 

  

[沙发:1楼] 居委会大妈 2009-10-19 04:17:13

“不孕潮”在中国涌动

生个孩子有多难?


中国人不孕不育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精神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让我们的身体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鸥发自北京 2027年,英国。一个女人坐在轮椅上,随着她略显呆滞的眼神,镜头缓缓摇向对面墙上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不孕率达90%!”“18年来地球上没有一个婴儿出生!”

这一美国科幻片《人类之子》中场景,或许真的会成为现实。根据一项名为《国家家庭计划》的国外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如今,全球有10%家庭有不孕问题。有国外专家甚至将这一现象称为“不孕潮”。

如今,这股“不孕潮”在中国也开始涌动,据埃菲社本月11日的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国民的生育能力不断下降,不孕不育的比例已与西方接近。”

工作压力让怀孕搁浅

一组数字触目惊心:20年前,我国育龄人群中的不孕不育率仅为3%,处于全世界较低水平。而如今,全国平均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困难,不孕不育率攀升到12.5%~15%,接近发达国家15%~20%的比率。据今年8月底召开的2009中国不孕不育高峰论坛公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不孕不育者以25岁至30岁人数最多,呈年轻化趋势。

数字背后是一张张无助和焦虑的面孔。当35岁的林女士走进北京一所生殖中心的候诊大厅时,里面的情景让她非常惊愕:大厅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坐在她对面的一对年轻夫妇满脸焦虑,不时伸头望向诊室的门。“我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人受不孕不育症的困扰!”林女士感慨万分。

林女士是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的白领,高节奏的工作让她疲于应战,每天下班后坐夜班车回家的路程变成了最美的时光。林女士坦言,正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怀孕计划搁浅直至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期。

在生殖健康专家王一飞看来,事业对女性的压力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大城市的女性不孕的同比增长率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不孕女性不少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女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左文莉的一项临床研究也显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遍的晚婚晚育现象、不良的现代生活方式(如过度节食减肥、吸烟饮酒、熬夜)、巨大的工作精神压力,是造成不孕不育率迅速上升的主因。

环境污染扼杀生命

另外,导致中国不孕不育夫妇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加剧,使男性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病人明显增加,生精细胞严重损害,精子质量下降。

据相关统计表明,与三四十年前相比,中国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从1亿个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万到4000万个。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精子质量下降速度越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和男科门诊的洪锴博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不育的原因都是一个:精子数量少,质量下降。”

不孕不育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想要孩子的夫妇就只能仰赖精子银行或是人工受孕。几乎每天,从凌晨5时开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前就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龙。很多夫妇来此等待接受人工受孕,有时一排队就是一两年,很多等不到精子的夫妻无奈以离婚收场。

一切从健康生活开始

从3%到1/8,从自然受孕到人工受孕,随着我国不孕不育的比率向西方国家靠拢,不孕不育的发展图谱也十分相似。4年前,英国生殖专家就预测,10年后,1/3的欧美国家的孕期夫妇将无法怀孕,生育难已成为欧美“通病”。而如今在美国,人工受孕成为不孕夫妻的救命稻草,每年创造着数千个新家庭。不过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越来越多的婴儿是双胞胎甚至八胞胎,早产成为常见现象,同时婴儿死亡和患疾病的风险增加。

两个月前,接受人工受孕的马什特拉早9周生下一对双胞胎,但因为两个婴儿无法自主呼吸,在医院护理51天后才恢复健康,期间的医药费高达120万美元。在美国、英国、德国,这样的事情正在频频发生。

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早就应当让我们警醒。其实,一部分不孕不育完全可以预防,甚至避免。除了避免过度晚婚晚育外,辅助手段是调整生活方式。首先,男女都应该避免体重不足或超重,因为肥胖会影响男性精子的数量和活力,也可能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要做爸爸妈妈的人,还要戒烟戒酒。有研究表明,一个星期喝5次酒,会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吸烟会降低女性40%的怀孕几率。为了避免“被丁克”,“戒掉”肥胖、抽烟、咖啡、不规律的生活,恢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年轻夫妇马上要做的事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