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5 开幕式,奖状表演
发起人:asamicat  回复数:4   浏览数:2627   最后更新:2009/10/13 20:21:19 by guest
[楼主] asamicat 2009-10-13 11:22:20


10月8日
早上醒来,和王师傅、王禹杰在家里把奖状表演的情况又想象了一遍。我草拟出了奖状表演的第二稿。叫他们熟悉。去世界文化宫的地铁上面,我自己一直在向想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主要问题是时间太短。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要用零碎的手套当像素,拼成一个常见大桥的图案,是不可能的。
别的那些静态的装置我已经比较有把握了。做不到在国内那么疯狂,但是品质是对得起我自己的。算是在德国人的种种严苛的要求下,我已经尽量做到了最好。这也只是为今后更多的国际工作积累教训而已。以现在那些静态装置,肯定会获得赞美的。我很有数。但是这也意味着它们没有构成什么大的挑战,也就是好装置而已。而好就是不够好。图穷匕现的时刻还远远没有到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奖状表演。这个表演在整个展览的气息里面比重已经占到一半以上了。





到达美术馆。在屋外的阳光下抽烟。我把早上刚刚决定的奖状表演的第二版又修订成了第三版。比较明智而可行的修改是:

一开始应该事先差不多保留大桥形状的剪影,只是在旁边加上许多干扰因素。正是表演进行的这15分钟,只需要把这些干扰因素去除,让大桥的形状清晰起来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要用减法去获得大桥的形状,而不是用加法。这样时间就一定来得及。本来的计划是上层用减法,减掉的东西挪移到下层,变成用加法构筑大桥形状的元素。在构成呢过阴影的物品只是在画面内部迁移,由上半部分的干扰要素变成下半部分的构造要素,这是比较秒的做法,但是这需要漫长的过程。现在的做法等于是把先减后加的这两个过程合并成同一个减的过程。妙处大了一些折扣,但是简洁可能恰恰才是对的。
此外,声音变成拯救这个表演的很重要的因素,我决定把美术馆用来做我后勤的两个德国女孩多萝西和伊莲娜都用上,让她们俩主要负责完成大桥造型。我自己可能得腾出身来掌握敲中的时机和禹杰弄出概念游行来的时机之间的配合。早上,召集他们两人,在B的帮助下给她们细细地讲了一遍我的构想。D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参与表演的进行,两人都有点晕。我只好安慰她们说:没事,边玩边做。也可以一边交谈,我也和你们一起做。到时候随时随机地进行。没有那么严重。
最后,用纸板剪的文字覆盖整个幕布,显然是不可能了。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老衣服。衣服的覆盖面积大,而且衣服往下掉落得时候,那种飘摇脆弱,也是我希望得到的感觉俄。但是我们的老衣服还是数量不够。一个上午,老王都在用竹竿和铁丝在赶制那些把衣服悬挂在琴弦上面的简易衣架。都挂上去了,还是不够把整个幕布覆盖成只露出斑斑点点的透光的星空效果。——我本来就挂念着做装置作品剩下来的书里面还有没有别的好书。于是就想到,用那些我们挑剩的书里面的一些来补充作为遮挡物。特别是前几天买来的老师里面有很多乐谱,乐谱本身占面积比较大,而且和我的琴弦在感觉上相当有关系。
用乐谱填充掉旧衣服之间的大块的空白。剩下的他们之间的小缝隙就只能用手套来填充了。最后,幕布的正面,整个效果慢慢地有了一点星空的感觉。这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预定中的彩排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的午饭因此就被省略掉了。





彩排开始之前,李振华到了。搞器材的人又花了一阵子接线。实际上的尝试演出到快要6点的时候才开始。
事情进行得混乱也随意。
完成之后李振华说挺好。又说,很“邱”,很后感性时代的戏剧情结。然后就开始把他拍到的数码照片做成影片在网络上传。我到宾雅的视频切换操作台看了一下最后多个视频合成的效果。还过得去,没有我在幕布后面所感觉到的那种紧张不堪。这一遍还是没有怎么加声音的。早上接到L的短信,说她和G准备下午从布鲁塞尔过来,她是学过古琴的,正好可以弹那些琴弦,帮我处理声音。有了声音铺底,整个过程应该就会顺畅得多。
所谓排练,当然是为了让正式表演万无一失。但是我所做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而更多地是“现场艺术”,所以过度排练,使到时候的动作的行为艺术的因素减少,表演因素增加,也不是我想要的。
不过,今天的彩排,最大的恶果是彩排一次,就把舞台给破坏了。我们要重新恢复被糟蹋掉的场景设置,使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一个东西,不可能严格地回到原来的位置,等于是完全重新形成一个舞台装置,而只有两个小时不到。我们手忙脚乱地立刻开始恢复。但是直到正式表演将近开始,还是无法恢复到彩排之前的密集状态。
期间,“家里人”陆陆续续都到了,卢杰、茅为清,李诗、文静、振华,施岸笛,加上刚刚下班赶过来的张慧,刚从巴黎赶到的老柯,正在柏林自由大学教书的姜苦乐……在展厅里提前形成了一个中文圈子。接到电话,说高士明没能赶上4点的飞机,今晚到不了了。









这些家里人的出现让我心里感到靠谱。但是,不靠谱的事情立刻就出现了。Johanna跑来告诉我(很不幸,为什么不靠谱消息总是得由她来告知?):原先预订的500多位观众,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百多个人出现。楼上的剧场太大了,这一百多个人进去之后会显得很凄惨很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还有什么别的开幕分流了柏林的艺术人群?……因此,他们问:能不能把观众放进展厅里来。我们的表演变成党着真人的面表演?
我们原先的计划是几个人在展厅里表演,由三个机位拍摄,经过录像混像器转播给在楼上剧场里面坐着看开幕式的观众。如果大家都进了展厅,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真正的幕布上的影子,我手上安装的无线摄像头中的主观镜头,以及另一台侧面记录的摄像机的画面,观众便都无法获得。而且,展厅里面别的装置,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可是,他们说的情况也确实是实情。今天时晴时雨,观众来的少,全进了那个硕大的剧场坐着,是有点不堪。我于是同意了让观众直接进到第一现场。
我原先计划是做一个“实时电影”,现在被迫做成了戏剧。其实,这意味着难度要搞得多。
这时候,德国人的严谨又来了:既然观众要进场,那么多人,地上不能有电线。于是,把录像切换台搬到一侧---我的正面摄像机肯定是在正中的,他们神速地已经把所有的电线都用胶带在地面固定好了。这个反应速度,倒是不像前些天那种开会精神。相当的雷厉风行,相当的军事化。我忽然想到,普鲁士军毕竟是参谋部体系的发明者。他们的开会,就是参谋部的干活。
然后观众开始往里走。
根本不是他们所说的一百多人,要多得多,似乎是原计划的人都来了。其实人们也就是迟到了一点,在某个瞬间突然就全到了。只是某些焦虑的个人沉不住气了而已。
然后演出开始了。







我敲钟,观众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楼上,老王和王禹杰开始往下丢衣服。……声音不够密集……我不时地需要回到柱子边拨琴弦……
李诗和文静主动走过来,来帮我制造声音。我让他们分别处理柱子边的琴弦,声音比较高古的,以及大桥铁架上的较为松弛的琴弦,声音比较清脆的。大桥铁架上的琴弦,边走边拨弄过去,声音连续,配合着铜钟声,效果很好。我要她们尽量多走来走去。越多的走动,在幕布正面看起来的影子效果就越丰富。
两个德国姑娘的行动比两个小时前的彩排从容的多。我一再地告诉她们就象大家一起盖房子,或者大家一起在厨房里面做饭一样,可以边干活边交谈。自己找事情做,不用觉得在演出。这些话果然有效果。
我自己则有点忙不过来,楼上落下来的纸板文字,插满了下面的花盆之后,有点东倒西歪,我要在狭窄的空间中穿行,很不容易。
表演进行到第三个阶段,王禹杰开始将竹竿挑着的概念文字一个个地挑出来“游行”,王师傅把一本乐谱撕成一条条纸片,让纸片盘旋着落下来。……我既要配合王师傅,用一个捞鱼的渔网来捞取这些纸片;同时又要配合王禹杰,在他每亮出一个概念的时候,要敲一下铜钟,同时用手中的频闪闪光灯最准他挑出来的文字照,在幕布上制造闪烁效果。空间又狭小,就有点手忙脚乱。忙乱中,上衣口袋里面的无线摄像头的电池和手腕上的无线摄像头的连线脱开了。电池也飞出来,落到地面,被上面丢下的旧衣服层层埋住,一时半会儿显然是无法找不着了。还好观众都在现场,注意力全在幕布上面。这个固定在手腕上的无线摄像头所拍摄的主管镜头,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了。也就听之任之。
王禹杰挑文字出来的速度有点缓慢。我看时间差不多了。抬头告诉楼上就到这里吧。我示意多萝西来接着我,连续敲钟。我去关灯……幕布外响起掌声……原来是楼上禹杰已经把“The End”挂出来了……灯光关了,变成用手灯对准浴缸中的水,幕布上只剩下一汪晃动的水光……李诗她们继续在拨动琴弦,急促的,居然还渐弱……灯光慢慢远离水面……幕布外面,掌声再次响起……

很多人跑来说,幕布表演很好,那个用书作的装置很好。我这才觉得饿得发慌,原来中午忙得忘了吃饭了。
九点,在讲座厅,和瓦娜睿、川俣正一起做对话。川俣正有点喝多了,翻来覆去地讲:我不关心日本政治、历史、文化……我想做小东西……
讲座一结束,几乎是逃着出美术馆。找东西吃去。














 





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之4:《偶像的黄昏》展览计划

老邱_柏林<偶像的黄昏5 > 奖状表演的脚本

柏林 偶像的黄昏 6 老王来到柏林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 7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 8 关于一种历史剧的编撰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 9 历史剧中的报幕员:关于历史的同步噩梦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0 cement或者concrete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1 中秋

柏林 偶像的黄昏 12 书里的勋章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3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4 奖状表演脚本第三版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5 开幕式,奖状表演

老邱—柏林 偶像的黄昏16  讲座和文化交流
[color=pink] we need natural high... ...[/color]
[沙发:1楼] guest 2009-10-13 16:06:07
在A218上已经看了,祝贺1
[板凳:2楼] guest 2009-10-13 19:06:39
老邱确实厉害,昨天买了本罗申博格,发现老罗好多东西都是直接抄袭老邱。
[地板:3楼] guest 2009-10-13 20:06:46
楼上的判断是目前流行着的典型的“抄袭言论”
[4楼] guest 2009-10-13 20:21:19

管他抄死,还是闯车闯死。老邱的 精神劲与不择手段的野心,使年青人佩服。狂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