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天天想艺术是可耻的事
发起人:李想pop  回复数:0   浏览数:1783   最后更新:2009/09/15 11:28:49 by 李想pop
[楼主] 李想pop 2009-09-15 11:28:47
赵半狄:天天想艺术是可耻的事


来源:腾讯


主持人:首先感谢赵半狄老师接受腾讯独家专访,赵老师是腾讯2009中国艺术年鉴活动中的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赵老师是做公共观念艺术的?

赵半狄:我自己都很难划分,我自己每次现在跟大家介绍,人家说你是做什么的,我会很难回答。

主持人:但是据我了解,赵老师最初是一个出色的画家。

赵半狄:我是中央美院附中毕业,我的老师是古典画师,第一批学生就有我,总共是有7个学生,所以是很嫡系的。

主持人:在什么时间,你转变了古典画的思路,从事了公共艺术。

赵半狄:这个历程肯定不是在学生时代开始的,学生时代我还是很古典的。毕业之后,随着你走向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我觉得作为绘画,可能难有大的作为,甚至中国社会我觉得不是特别需要,不需要这么一个捧在美术馆里的艺术。虽然我的少年时代一直的梦想就是我的艺术应该进入殿堂。我的毕业展览,在1991年,就已经很顺利地进入了一些梦想的殿堂,包括西方的很多著名的博物馆都在展览我的画。那时,我突然有一个意识,我觉得我是一个中国艺术家,我觉得应该做一些跟中国现实更加有关的东西。我就把古典的梦想珍藏在心里,开始做一些更快速地可以作出反应的东西。

我觉得我不用太多构思,我只是用我身体的本能和思想的本能作出回应,那可能就的我的艺术,我的生活,我觉得比较真实。

主持人:现在油画领域还有一批中坚力量,比如像杨飞云、王沂东、艾轩这些,他们仍然坚守着油画创作,你觉得公共艺术领域和油画领域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仅仅是因人而异地表达艺术观念的区别?还是他们确实具有严格的界限划分?

赵半狄:每个人的使命感可能不太一样。很多人对油画还很迷,也许是越少大家越迷恋。包括拍卖公司的经理,他们总是在问我什么时候有油画我给你拍。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使命感不一样。我被赞美成中国的天才画家,当我真得到这种赞誉后,我好像突然觉得这并不是我真正想得到的,我很不知足,我不需要那么天才,不需要那么多,我需要成为一个真实的艺术家,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对真实的世界有所影响,我有所反应,我觉得这才是我最应该承担的。我不需要被叫成一个天才的画家,这个虚荣也满足不了我。所以现在大家不要再捧我的画作,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使命感不一样。

刚才你给我定位成公共艺术家,油画和这个肯定是有区别的。从现实的反应也是,这些成功的画家,他们在中国社会得到的这种反馈,我想更多地是热爱油画艺术的人。这部分艺术家都很值得保护,我觉得是应该重点保护的。

还有一些艺术家,像我这样的,不需要保护,千万不要保护,不需要任何保护,我们需要在残酷的现实中走出我们的道路。

主持人:你认为这种道路更加有挑战性?

赵半狄:我觉得更加重要。这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对生活作出反应。中国如果要变成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必须有一些敢于挑战的人,我觉得在中国社会,画家作为这个层面,显然不是冲在第一线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受到保护,是可爱的,是内心非常纯净的一些人,有一些人应该冲锋陷阵,我就是应有的这些人。这些人有可能担当什么责任人,也可能被人骂,有可能很有争议,有可能没有像画家那样众望所归,这才是它的独特性。如果我变成一个众望所归的人,或者桃李满天下,那我觉得是错的,真正的先锋永远不会这样。

主持人:什么样的事件使你产生了这种思想上的急剧转变?

赵半狄:我以前也办过展览,1991年毕业,我开始办我的个人展览。人其实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那时觉得什么都重要。十几岁的时候,我觉得当一个画家,觉得很好,很完美。但是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三十岁的时候,我觉得那不是我的虚荣,有比这这个对我人生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就上了一个“层次”哈哈。

主持人:目前你的一系列的作品都以熊猫作为核心,你是在将熊猫作为你的代言物么?

赵半狄:它就是一个符号,符号没有好坏,熊猫也好,驴也好,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觉得,最早熊猫这个符号太大了,还没有被私人所拥有,我觉得我就试试吧,我善意地把它盗窃一下,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盗窃一个LOGO。当然这些年成功了,我觉得我和熊猫的结合,赵半狄和熊猫的艺术,我希望能给大家展现一个从来没有的世界。这个想象力是我真实有感而发,我建立一种我对世界的判断和爱恨情愁。

主持人:很多人评价你是非常有温度的一个男人,热情澎湃,激情始终贯穿作品和行为本身,比如你做一个熊猫时装的展示,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你直接到现场亲历灾难。在每作出一个反应的时候,你内心有没有过抉择,还是仅仅凭着感觉就去做了?

赵半狄:汶川地震,是去年很大的事情。我觉得很多艺术家的想法有一点点错误,是把自己跟人区别开了,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对现实有一个什么反应。很多时候我是想我就是一个男人,第一反应我去汶川根本不是做作品,那时候的想法如果是做一个作品,我觉得是很可耻的,那天我得到了消息,我正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一个脱口秀,休息的时候,听到消息说地震了,据说是哪哪哪,我们不知道有多大。晚上觉得事情有点大,我立刻觉得得动身了,因为这个事太大了,好像在北京有点待不住,还是去看一下,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我立刻打了电话给民航,说哪天有航班,民航说今天没了,最早是5月15日早上5点半,我就立刻去了。第一感觉是作为一个男人,所以你说我是一个公共艺术家,其实好像描写的也不是我,只是大家如果方便就这么分出来的。

很多志愿者就是这种反应,不分职业,没说谁是什么专家,他就去了,在那首先就是一个志愿者。我是这么一个人,没有天天想艺术。我觉得天天想艺术是挺可耻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网友觉得你对整个中国环境的层次,特别是社会各阶层的层次,始终感触特别深,在你的时装秀里面就用中国各阶层的服装去展示。你用这类的作品去展示你的艺术,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赵半狄:你看我们的熊猫时装秀,举行了两次,一个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一个是今年在巴黎。都有反响,但是反响都不一样。我们第一次在国内做的时候,大家认为是一场娱乐,在这点上大家的关于娱乐的批判,就说是一场闹剧和作秀。我们在巴黎没有人说是一场娱乐了,因为种种原因,大家说是一场政治。现在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作品是反动的,说这是一场卖国辱华的时装秀。我很纳闷,因为从来没有听过时装秀跟卖国辱华有关系!

我本意就像我的艺术观念,我并不是要创造这个东西,从来没有,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丰富的国家,其实我的熊猫时装秀只是像一面镜子一样,把中国社会给你展现在面前,而且很眩目,我个人认为是很澎湃的。我把中国社会用另一种包装展现给大家,里面的爱恨情愁、喜怒哀乐,大家能重新体会,我想观众能重新感知我们这个社会。因为你身在其中有时候就盲目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幽默的角色,但是在舞台上为什么就那么幽默呢,那是生活本身的幽默。我觉得艺术家换一个形式给大家展现出来,使大家眼前一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的熊猫时装秀还是足够艺术的。

主持人:你觉得这是中法艺术的差异性么?为什么同一个事件,到中国是这样的解读,而到法国会是另一种。这是源于两个国度的人文、文化的区别吗?

赵半狄:肯定有这方面。还有一点,一个作品的开放性,不管我说我把中国现实摆在这,但它始终还有开放性,不同人的水平多到,你的角度怎么样,你总是能看到不同的现象,有的人觉得很美丽,有的人觉得很丑陋。这也是因人而异。虽然我的熊猫秀在概念上很完整,但是在舞台上还是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大家要进入的,甚至大家可以评判,逼着他最后必须要做一个反应,这是你的强度,这是你的能量。我觉得我的熊猫时装秀有这个能量,使大家必须作出反应。对艺术作出反应,从某些方面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对中国社会也进行了反思,甚至会反思什么是娱乐、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政治。

主持人:你最终想达到这个效果!

赵半狄:我们最终也是很开放的,首先我自己非常满足,我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说我卖国辱华的时候,我跟记者回答说,我感觉很温暖,因为只有一个爱国情结很浓厚的国度,才能把时装跟爱国联系起来。再有一点,我就是一个中国人,没有拿外国的绿卡,假如我对中国社会有点讽刺的话,这也很正常。其实我嘲讽中国社会的话,我也是嘲讽我自己,我也是一员,我没有逃避。

主持人:现在每个行业都有传承在里面,你觉得现在你所做的这些,还受其他人的影响么?或者说你曾经崇拜过哪一类的人,你认为你可以跟他们去追逐,或者超越?

赵半狄:人之所以成为你自己,如果没受过影响,这是非常不真实的,而且我很愿意受到影响。而且真实的情况下,我每份美妙都会受到影响,在座的谁说出一个精彩的话,也会立刻闪念很好。也包括传媒、电视、报纸,总是有一些多么嘈杂的信息**,但是总是有一些精彩的东西你能够感觉到。虽然是在信息**的时代,但是还是有些珍贵的东西。

我是一个学古典艺术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从我的情结来说,从西方的古典艺术,从古至今我也了如指掌,我也比较迷恋。这是给我各方面的影响。因为我在中央美院附中的时候,我们受苏联的影响也很多,苏联的文学和艺术对我影响也很深,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画家、诗人,普希金、托尔斯泰,我都读过他们的书,对我的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实社会总有一些事件,也逼着让我去反思。在骨子里,我虽然不做古典艺术,但是骨子里我还是有古典的情结,我觉得我做这些东西都没有逃离我的古典情结,关于一些真实的感觉。

主持人:在公共艺术领域,现在能够数得上的也就是寥寥几位,是被大众广泛了解的艺术家。你觉得中国做公共艺术起步是在什么时间。因为腾讯的网友大多数还是比较宽泛的普通大众,希望能以你的观点去梳理一下,作为公共艺术,中国是走到了哪一步,并且这个领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赵半狄:对中国艺术家,比较有影响的有一个欧洲的雕塑艺术家,他的一个概念就是社会雕塑,他本身原来是做雕塑的,后来他不做特别具体的雕塑,他说其实整个人类社会是个大雕塑,每个人都是雕塑。社会雕塑的概念就跟生活的界限有点融合在一起了,他也是个雕塑,所以他说我们还是做雕塑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活着的雕塑,这是他的概念。他的概念和他的一系列作品,他的作品都是现成品,他不创造的,他做表演,他跟兔子讲艺术,他觉得这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的雕塑,也是社会的雕塑。

主持人:传统雕塑是静态的,它始终不能完全丰富,不能和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中的人比较。

赵半狄:现在的雕塑跟生活、跟政治、跟一切人类现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艺术家,名气比较大的,是安迪·沃霍尔,他是主张流行艺术,什么流行他主张什么,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主张,但是这就是他的主张。他的主张是艺术不要创作,直接搬用。

主持人:那是个什么概念,直接搬用是什么概念。

赵半狄:其实你直接搬用的话,你把它作为艺术的话就不一样了。他说人人都可以成为15秒的艺术家,他常常画名人,我们当艺术来看,这里面有一个很奇特、新颖的意念、感受出现,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十个通缉犯》,就是报纸上美国真登了10个通缉犯,还没有抓到,他就把这些照片直接摆出来,直接变成这个主题。其中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主持人:但是这种创作过程,比如把这10个通缉犯要去画出来,应该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是这样的么?

赵半狄:他直接用照片,用新的一些技术,作品还是很绚丽、很漂亮的,直接就是展览。你觉得这些给人的感觉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主持人:这些是国外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那中国的呢?

赵半狄:中国人是很好学的,中国艺术家从90年代行为艺术比较时髦,行为艺术的理念,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希望大家参与,就是一次性的,不像话剧,不像电影。因为当代艺术圈肯定是很看不上话剧这种形式。我看话剧总觉得很搞笑,这是大人过家家的感觉,它不真实。包括电影,我对电影本身的评价不高,虽然我拍过电影,但是我一直怀疑这个形式,演员演得越好,我也觉得这个很荒谬,因为我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我宁愿看电视上真正的纪录片,我觉得它是真实的,虽然也没有真正的真实,但是总是跟职业化的演员不一样,演得越好,我觉得越荒谬。

行为艺术就是立足在生活中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一次性的,过时不候的,只有一次性的,过去就过去了。在西方还有,大家做完就死了,大家一次跳楼,这就是一次性的,照片拍不好就不好了。首先我觉得这个形式本身,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高级的,虽然我们的行为艺术在中国社会被误解了很多次,但是本身这个形式,人类发展到今天,很多形式有点新意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它结合了多少形式,而且非常珍贵,非常信息,而且它不是表演,它放血就是放血,他放血就可以死,他不是作出被放血的痛苦的表演。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它是不可被复制的。

主持人:它过于残酷了。

赵半狄:他可以不死,这是残酷的一种方式。中国人总爱介绍残酷,但是它也可以做得很优美,我们记住的是一些残酷的东西。我相信残酷不是行为艺术家的本意,为了残酷而残酷,希望残酷之后还能呈现某种东西,我是愿意这么理解的。凭我对艺术家的了解,大部分也都是这样的。这些人本身很多都是很善良的,自己受苦,哪怕对大家有一点感悟,这点牺牲精神是无可厚非的,非常高尚。

国内因为本身这个艺术是从西方传来的,国内包括媒介,包括整个媒体的素质,和整个社会的人们被教育的情况有关系,经常被受到一些误解,媒体本身也经常发送一些非常误导的信息,经常点残酷性,但是没说残酷背后是什么,他没有给大家引导。有一篇文章,上海一个挺大的报纸,叫做弄臣恶搞,恶习捞金,第一说我是一个弄臣,我是大众社会的一个弄臣,然后又点了一个行为艺术家的作品,这里面都是恶气,也是为了挣钱。我相信如果是这种评价的话,中国社会所谓的弄臣、恶习,一定不是这些人。多少人在争着在捞金,这些人在第一现场都没有挣钱。所有的行为艺术家不是要挣钱,你要给他钱是对他的侮辱,他是要你理解他的艺术,参与他的艺术。我们希望大家都共同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经常地正一下视听,适当的机会我也会说,我也会进行引导。

主持人:您一直在这个领域去发展,跟社会不断地接触,现在世博会马上就要开了,你对你今后的脉络走向有没有规划。

赵半狄: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是有感觉的,还有爱意,我希望做的艺术能够更加被人理解,我不希望永远有误解,甚至我希望我的作品没有争议好。不是为了避免争议我才做作品,肯定不是这个次序,我要作出自己最真实的东西。

主持人:您在10年前做了一个关于戒烟的很著名的行为艺术。今年稍早的时候,你又做了一次,为什么要做两次呢,很多艺术家不重复自己以前思路的作品,为什么您现在又重拾戒烟,是认为它应该更加加深一步,还是你当时做的效果没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而这次你又把它拿过来再做?

赵半狄:戒烟这个作品有人叫行为艺术,有人叫公益广告,艺术界的人说我搞了行为艺术,中国广告界还说是公益广告。我特别喜欢的作品,我今年正好内心突然有灵感,2009年到那个作品正好十年了,我们再怀旧一版。本来戒烟这个题目足够健康,到今天还有意义,我觉得也挺好,本身还是有意义的。我周围有几个朋友,说我不抽烟了,我觉得挺好。我也愿意做一些非常善意的东西。

主持人:腾讯作为一个上海世博会的独家网络媒体高级赞助商,它在明年的上海世博会将会全方位地参与进去。您作为公共艺术家,觉得有哪些角度或者哪些方面,也可以将您的艺术很自然地融入进去,展示给中国,展示给世界?或者说艺术如何介入?

赵半狄:一定会有很多有趣也有效也比较新颖的方式,能够让公众愿意参与,一定会有这种方式。这不是一个点子,这一定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东西,让大家确实都觉得,观众也好、主题也好,让大家真有这种感觉。我个人觉得世博会是非常好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跟世界在一个平台上展示的时候,我们依然能找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健康生活,对全世界贡献我们独特力量的平台,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时机,可以展现中国人对幸福和人类价值的独特的贡献和认知。艺术家也一定能做出来相应的作品,能够有所启示的作品。

主持人:你认为什么样艺术层次的人介入这个行业,才真正符合公共艺术的定位。大学生,或者是刚接触了几天艺术的人,或者是对艺术有追求的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么?是他们突发奇想地搞一个行为,就能够成为一个作品么,现实是不是这样的?

赵半狄:我觉得要用时间当为门槛,不要人为地限定门槛,谁是高层次的人也值得疑问。真正打压艺术行为的人,也是艺术生态圈里的人,很多人更加误解,甚至他的误解有时候超过了一些普通的大学生。我觉得是这样,谁都可以进,谁都可以做,但是时间会淘汰,我觉得好的东西总会留下来,时间还有信念,我也喜欢信念这个词,得有这个信念,信念很重要。我非常反对点子,点子太多了,据统计,全世界一天产生过3万个精彩绝伦的点子,但是它没有意义。其实信念本身是你相信什么,是你的人生,那点是你改变不了的。点子不如果做成了,你的你的信念加进去,它就变成一条线了。

主持人:你在从事艺术行业的领域里,觉得艺术和你的生活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或者差距吗,比如你的生活就融合进你的艺术生涯里面,还是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很多艺术家跟我谈,觉得他做这个作品就足够了,其余的时间要留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有的人是严格区分的。

还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本身,可能想到一个灵感就马上去画,或者每天的脑子里都是画的那些方面,你是怎样理解的?

赵半狄:这个提问,如果要是梵高活着,可以问梵高。梵高就是一个典型,你让他分清艺术和生活,把他自己杀了也不知道,他不知道这个界限哪,他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生活艺术一定是在一起的。

我觉得总的来说是没法过于被直接划分,特别是一个艺术家。我认为总提艺术的人是可耻的。

主持人:如果就从你自己本身看呢?

赵半狄:我可能也划分不清楚。我不是来工作室做艺术的,到工作室我可能什么想法都没有,这是一个办公室。这是你最理想的生活,其实最理想的生活,我觉得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生活和工作是搅在一起的,罗丹他说过一句话,他说艺术家比较幸运,他的生活就是他的艺术,他享受他的工作。没有说是8小时,我赶紧上班了,如果那样的话,也不是很愉快,艺术家没有说8小时,他是很幸福的。

主持人:他可能是连续24小时都在创作作品当中,但是他这个作品结束之后,或者完成之后,他会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

赵半狄:我觉得人类最美好的,不光是艺术家,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也是在享受。有的人名义上挣工资,但是可能工作时也能够陶醉,也能够享受。有的艺术家说我做完作品立刻就放松了。

主持人:您在今后的艺术脉络中,您已经决定了要把熊猫的符号贯穿始终吗。

赵半狄:现在好像还没有扔掉它,扔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为什么要扔呢,这是一个小玩笑,接着开也很好,如果大家觉得好玩就很好。大家都觉得它是一个可爱的门,芝麻开门,我觉得是孵化这么一个精神,大家进入这个门是一个游乐场。除非哪天我不想游乐了。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赵半狄老师接受腾讯的独家专访。给广大的腾讯网友普及了一下关于公共艺术领域的理念,或者说精髓。主要也是为了能够给众多艺术爱好者打开这扇艺术之门。谢谢赵老师。

赵半狄:我周围有很多人都很喜欢腾讯,包括一些小孩,所以腾讯是很年轻的感觉,非常好。谢谢腾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