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后古典的非玩世——谈王煜宏的近作
发起人:香瓜侠  回复数:0   浏览数:2037   最后更新:2009/08/16 19:47:45 by 香瓜侠
[楼主] 香瓜侠 2009-08-16 19:47:45
走向后古典的非玩世——谈王煜宏的近作
文/白家峰
静物、古典、怀旧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把握王煜宏之前的绘画创作历史的关键词,静物是表现的主体、古典是风格的概括,而怀旧则是大多数观者的感受,三者的联系,明晰而连贯。但是,恰恰是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陷阱,将观众与艺术家拘于某种困境:因为这些图式是如此的让人“喜闻乐见”,以至于作为创作者的王煜宏既无法分享首创者的荣耀,或以一个个性化的符号而自我标榜;也难以吸引更多的目光停留,因为观众仿佛仅仅以眼睛便能触摸到艺术家的思想,仅需感受而非思考,而他们的视觉也已经习惯了刺激、挑逗与挑衅,甚至于在潜意识里习惯以此为标准对“当代”的架上绘画的产生一种心理期待,一件作品如果因此被评为“传统”的油画,那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而言,则未免太糟糕了些。也许我们需要和艺术家一起去抛弃这些依附“传统”生长的概念,去走近一个迈向后古典的王煜宏。
走向后古典是一种充满悖论的言辞,因为艺术家并没有抛弃古典最直接的视觉标志——写实的技巧。然而,王煜宏的后古典之路,显然已经超越了形式语言上的穿过“现代主义”的范畴,而进入到一种对于表述体系的认识。中国的现代艺术用二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近百年的形式语言的探索历程,又通过类似的过程完成了剥离西方话语体系的工程,因此,今天的“当代”绘画创作者,往往可以从近百年的形式渊源中汲取自己的视觉符号的养分,并将之诉诸一个当下的,观念性的,向内观照或向外关注的阐释途径。一个“当代”艺术家,无论其诉诸何种艺术形式、运用何种符号资源,都必须对当下的社会情境与文化生态的现状,对其中的某一个点产生呼应和共鸣,它必须对当下生效。因此,王煜宏的近作,开始穿越对时间的摩挲,记忆的把玩,开始模糊古旧的背景,用当下的生活物品替换记忆中的“生活道具”,用当下的生活符号替换传统的文化符号,从近期的《执念与欲望》到《poison》,这一倾向日益明显。她的思索,更多导向了对于消费文化所培养起来的,为物质欲望所裹挟精神生活与文化消费,包括近一年来由于经济动荡带来的这种消费欲望的异化。一种光鲜外表包裹下的潜在的危险。
而这种光鲜的外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王煜宏延续其写实语言的理由。她相信,当我们习惯于通过审丑来表达深刻,引发思考,并习惯于批判审美所导致的注意力分散时,也许“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式的美丽场景更能够隐喻一种美丽的荒诞与潜伏的危机,对此写实未必没有生命力。因此,她的新作既非“玩世”、亦非“新表现”与“卡通”,她不属于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形态谱系。当然,她也不属于传统。在笔者看来,王煜宏更像是在尝试一个问题,一个如何绕开现代主义以来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当代性的问题,一个李约瑟式的问题,而这条道路才刚刚开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