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夫妇当代艺术的另类收藏观:聚焦“80后”
发起人:wyp198793  回复数:0   浏览数:2014   最后更新:2009/08/05 11:04:21 by wyp198793
[楼主] wyp198793 2009-08-05 11:04:21
博格夫妇当代艺术的另类收藏观:聚焦“80后”

来源: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仇晓飞2005年作《桥头》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仇晓飞《合唱团》2006年作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黄岩的作品《梅兰竹菊〉,2004年摄影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刘野1998年作《玩耍》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刘野《蓝海》,1996年作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Monique & Max Burger)是瑞士人,目前长期居住在香港。博格夫妇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自己的收藏,迄今他们已经收藏了120位艺术家的1000多件作品。藏品的类型涵盖了多种媒介,收藏重点主要是欧美艺术、印第安艺术和亚洲艺术。

  博格夫妇是美国《Art News》杂志2009年评出的“Top200收藏家”名单中三位华人区入榜的收藏家之一,另两位是香港的刘銮雄和台湾的黄崇仁。在榜单中,博格夫妇的收藏品类被标注为“80后”,从中可以得知,博格夫妇近几年的收藏重点是“80后”国际当代艺术。博格夫妇收藏了郑国谷、张晓刚、马六明、刘野、朱铭、刘建华、喻红、申亮、曹斐、黄岩、邱黯雄、张大力、张洹、朱伟、曾浩、何森、史金淞、李松松、陈可、刘炜、仇晓飞、陈亮杰、刘洋等多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艺术家既有“60后”,又有“70后”,当然更多的是“80后”。对于作品选择,博格夫妇比较看重作品的代表性。例如他们就收藏了马六明1993年的摄影作品《芬-马六明》(7/10);刘野1996年创作的《蓝海》和1998年创作的《玩耍》;曹斐的一件2000年创作的摄影作品和一件2003年的影像作品;仇晓飞2005年作的《桥头》和2006年作的《合唱团》。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博格夫妇主要将收藏的重点放在当代艺术,近年来尤其关注“80后”的艺术创作,他们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藏品扩充,而且抢先入手也能占据一定的买入收藏优势。从《Art News》杂志的收藏家榜单来看,将收藏重点定位于“80后”的收藏家寥寥无几,毕竟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一定的风险性。
此外,博格夫妇收藏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艺术性对话。在博格夫妇看来,这样做不仅是对作品负责任,也能在公众中培养起他们个人收藏的未来影响力。除收藏艺术品外,博格夫妇也积极从事艺术赞助,已经帮助 莫妮卡•博格、马克斯•博格夫妇收藏的仇晓飞《合唱团》2006年作多位艺术家完成了艺术项目。前不久,博格夫妇和香港艺术发展局还共同赞助艺术家白田上水村参加了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此外,博格夫妇也是香港Para/Site、新德里KHOJ TirnAlteave Space、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赞助人。近些年,博格夫妇收藏中的作品已经出借给一些国际艺术机构做展出,如慕尼黑的现代美术馆、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里昂和圣保罗双年展。

  当下,博格夫妇的收藏在策展人丹尼尔·奎亚克维克(Daniel Kurjakovic)的策划下正面临一个四部分的陈列展览项目。总之,在未来的四到六年里,以“主体”、“叙述”、“历史”和“语言”等美学关键术语命名的四个临时性展览陈列,将在全球巡展。

  总的来看,博格夫妇的收藏是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收藏,不仅注重范围广度也考虑到了艺术家及作品的代表性。从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就可看出他们收藏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国际艺术活动,在国际上有与自身收藏相对应的影响力。而这两点也正是《Art News》杂志收藏家榜单的评选标准。看了博格夫妇收藏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也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收藏家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