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灵.骨.肉
发起人:smallpillow  回复数:3   浏览数:2020   最后更新:2009/06/30 13:31:38 by smallpillow
[楼主] smallpillow 2009-06-29 22:47:07
正值盛夏季节,中国当代艺术却进入冬眠期,我想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那就先从其灵魂部位开始剖析。既然“当代艺术”的思想性和概念性多出自艺术评论和艺术评论家。金融危机,艺术市场惨淡,艺术评论少了,艺术评论家的声音也逐渐消失。过去的艺术评论何等的嚣张何等的了得,能让一件作品变成皇帝的新衣,能让一块原本没有色彩的画布成为当代艺术纯旗帜,能让艺术家在原本自由原本感性的艺术空洞中硬生生找到精神站队.并不能站错队.不管你想不想.印象中几米漫画场景:一只猪被推到一种不可预知的高度,大家都翘首企盼一个未知的结果,站不稳.只能掉下来摔断了猪腿,大家欣然离去。艺术评论家一手打造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名词。一手打造的中国当代艺术杂货铺现象。让中国艺术家往往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自己艺术的灵魂。中国的艺术评论是不是该到了自我反思的时候,中国的艺术评论家是不是真的有够资格靠读几本外国美术史,哲学,美学的前沿刊物来生拉硬套我们自己民族自己国家自己时代的艺术行为?一窝蜂似的带有“突破性”几个字的艺术评论在文学.在立场.在思想上有真的突破了多少?艺术创作本身即为精神苦旅,没有边际,大众在解读艺术的同时需要艺术评论来做注。然而本末倒置的现象是收藏家.大众要解读艺术评论需要艺术作品做注。艺术家需要正确的艺评人来妙笔生花,来映射内在。现在艺术速冻的时期,靠艺术寄生的评论界也跟着速冻了。我想艺术的“主义”还是得靠艺术家自己诠释。收藏家也许最爱金融危机,因为这样收藏才会有更高的再生价值。中国的收藏家,名义上收藏实为爆发心里的现代化。先不提对艺术的理解有多少,单对艺术的兴趣怕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价值取向上。所以,依于我们的国情,收藏大家多半收藏古玩字画,暴发户多半收藏当代艺术。这也就是我对中国美术史的偏执理解:即中国没有美术史,只有工艺美术史,这一现象导致了收藏价值的方向性。以至今时今日中国当代艺术要依靠国际展览,国际收藏家,国际化运作模式才能生存。艺术在骨子里是硬的,是有批判和辨证性的,也是血性的根髓。艺术的反叛和坚持往往都是精神强大化的缩写。艺术的止步和休眠,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精神的萎缩。“经济危机”.“猪流感”……上海,北京等地的大批画廊破产,艺术村倒闭,艺术相关产业次贷危机。艺术群体化搁浅,艺术家无“家”可归,被迫卖狗。经营艺术品仓库成了抢手生意。艺术被无声潜伏在你所能接触到的各种行业当中。按说“金融危机”“猪流感”都来自欧美,为什么人家的艺术秩序井然有条?在中国的外国画廊都能找到艺术和经济的那个支撑点呢?当然也有少数的艺术经营者和艺术家选择联合起来共同坚持,这也是我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骨性。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在许多当代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体现在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上。色情,谩骂,暴力,阴暗,怪怖,空虚,冷漠 ……如果这些都能成为当代艺术存在的价值,那中国当代艺术的肉就要腐烂了。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开始到今天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几代艺术工作者的苦苦求索和不断努力到今天,难道只为期盼一个艺术全面西化的时代么?我们的艺术先在那里烂掉?我们的年轻人,不画速写,不听古典音乐,不读诗歌,不写书法,不勇敢,不谦训,不自重,不屑一顾……这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想,我们的“新”传统文化是时候要回归了。于艺术于我们的时代都是一方良药。


[沙发:1楼] guest 2009-06-30 01:22:05
同学先回家学学理论!怎么写得和朱其一样没有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史的专业性!文字这口饭不是这样好吃的!
[板凳:2楼] smallpillow 2009-06-30 13:23:43
“怎么写得和朱其一样没有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史的专业性!”此话不通顺哦?
[地板:3楼] smallpillow 2009-06-30 13:31:40
我要说的就是你们这些卖弄“理论”的蛀虫!所谓理论只不过是艺术家嚼剩的馒头,理论只是艺术创造之后的跟屁虫!我是艺术家,我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是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我不是靠文字吃饭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