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书:制服下的尖头鞋
发起人:子涵  回复数:3   浏览数:2358   最后更新:2005/08/24 02:35:25 by
[楼主] 子涵 2005-08-21 17:12:59
题记: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天去美术馆。那里正做抗战胜利的纪念展览,我在一幅画中看到个有意思的细节。

油画《抗日英雄谢晋元迎接冒险送国旗的女童子军杨惠敏》中,杨穿着黄色童子军制服、带领巾,脚下有穿双皮鞋。从画里看,鞋的样子并不差,尖头、不系带的套脚,鞋里垫出高跟,侧面用银色(或白色?)勾出线型,底却是平底。这种内垫高跟并在外勾出挑高曲线的平底款型与今年LV的女鞋系列如出一辙,当然LV的跟垫得更加高些,底也厚,类似与纤细版的松糕鞋。不过可惜这式样并不合适普通身材的人穿,否则两条腿就像块穿在牙签上的土豆。

怎么不是布鞋?为什么不是小皮靴?我想这画并不是作者完全凭想象而作,既能考证出童子军制服的样式,又怎会乱画一双鞋子呢。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枪林弹雨的战地冒死送旗的时候,给她画上这么一双鞋,一双精致考究的鞋,也许这穿鞋的人已不再是杨惠敏,而是画家心里的,三十年代的上海女人。

说女人可能并不准确,当年杨送旗的时候,是十六岁,还只是个女孩子。而上海的童子军,是由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创办,能加入童子军的,都是学校里十二到十八岁,品学兼优的积极分子。在学校里能成为积极分子的并不容易,要靠一点小聪明和一股子钻营的劲儿。杨惠敏并没有多深的背景,后来因为献旗有功派送香港,引起和胡蝶的行李纠纷还是后话。然而正是没有什么背景才更好,这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市民生活,就由这画中战火纷飞的四行仓库里,一袭黄色童子军制服下精致的女鞋而跳脱出来。

我们知道怀念租界时代是不好的,于是我们说,三十年代。曾经有人质疑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三十年代的上海总是被人怀念,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一切似乎都是优雅的。这些确实并不假,远东的中心,东方巴黎,这些名字并不是自己起的。别人的评价才可以秀一秀,如今自己封为“东方明珠”,有几个人承认呢。那时即使北京,也无法在同一档期拿到好莱坞最新电影的拷贝。

三十年代的优雅,是一种闲适基础上自然的慵懒,带一点小小的别出心裁。尤其是女人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讲究出的style,旗袍的式样从二十年代的小园摆、大袖,到收腰开叉,甚至有无袖低胸的裙子。那时候出售高级成衣的店面并不多,反而让时尚无法像现在一样批量购买,靠自己的贴心裁缝成就出完美噱头。

那时候上海有胡蝶,稍晚些的潘迪华,演唱会开到过Las Vegas,直到前些年,还在《花样年华》里说着属于她的时代的上海话。那是一种现在上海女人模仿不出的腔调,一种宠辱不惊的柔软与镇定,而现在的不是太嗲,就是反而脆生生的,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所以在37年,即使在战场上送旗的时候穿那样的鞋,仔细想想并不怪异,反倒是一种精彩。或者是她并没有想着能回来,即使要牺牲,要穿制服,也不想放弃最后一个打扮的机会,套一双尖头皮鞋,死的时候,还让人记得是个女儿身吧。




油画《抗日英雄谢晋元迎接冒险送国旗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局部)
www.hedesign.cn
[沙发:1楼] touristliu 2005-08-23 09:00:50
本来以为是要讲抗战的~~心想丫终于也爱国一回了。
结果!丫还是风花雪月了一回!
[板凳:2楼] kavkalu 2005-08-23 09:09:44
[quote]下面是引用touristliu于2005-08-23 17:00发表的:
本来以为是要讲抗战的~~心想丫终于也爱国一回了。
结果!丫还是风花雪月了一回![/quote]
切切不要提抗字
危险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地板:3楼] touristliu 2005-08-24 02:35:25
[quote]下面是引用kavkalu于2005-08-23 17:09发表的:

切切不要提抗字
危险[/quote]
昏倒! [s: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