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自由——我们的“新传统”时代
发起人:smallpillow  回复数:3   浏览数:1720   最后更新:2009/07/26 21:51:08 by guest
[楼主] smallpillow 2009-06-27 20:48:07
前几日与林华,阿丢,聊天,谈到我们当下的艺术时代,“新传统”这一名词由然而生。艺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最直观的表达和转述。而这种转述当今艺术的媒介也许不仅仅限于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任何形式的表象。然而,现在社会的美学建设需要一场针锋相对的论辩。因为我们所处的艺术的“七国时代”实际是混乱的,而这种意义上的混乱更雷同于一场辩术,最终需要有一个答案。
传统也许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性生活方式,固有哲学基点,人文环境关系,社会统治背景,等等因素构架的综合性观念。这种观念所深入的思想,习惯的支配行为。然而这种习惯有时也有正反两面性。传统一如镜子,规范我们的心性,一如囚锁,束缚我们的外肢。中国是一个传统性质的国家,因为较西方国家而言,历史的延展性是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所以传统文化就像大树的根脉庞大而有索可寻。因此我们也称它叫做根性。国人的根性。
单谈艺术。传统给人最直观的表象是叙事。无论文学,绘画,戏曲,音乐,都是故事的片段性复述。由统治阶层定位,再由民间普及。所以民间艺术的根性又略带有奴缚色彩。比如民间色彩中的“黄”,在某一个时代就被赋予统治阶层的专属。我们所熟悉的传统伟大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是真实的时代,这是它价值的最高体现。“新传统”在中国当代诞生,意味着传统意义的写实性画笔,要在当今社会铺开。
中国当代艺术,百花齐放。艺术与时代,艺术家与社会是同一个空间的产物。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当代艺术,只要是时间空间上一致,只要它们的作者都同属于一个相同的时代,然而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归与当代艺术吧?
单谈陶瓷艺术。
也许粗略的区分,从视觉上的“传统”和“当代”。但我这里有些问题。一味的恢复和固守“传统”,而这里的传统却是割裂的断章取义。元代青花,宋代青瓷剔花,明代陶瓷雕塑观音,清代陶瓷彩绘装饰……当代的“传统”艺术大师,也只能恢复其中一个时代艺术的记忆吧,然而毕竟不能和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同期艺术的价值相提并论,即:文物和现世艺术品的价值性是不同的。所以,在当代,恢复性的个别“传统”,又有多大意义?
“当代”陶瓷艺术。的产生是新鲜的,外来的。西方美术的三大构成原理,进入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的走向开始反逆,传统形式感被破坏。反文化反色彩反规律反视觉……合之文化反映在当代陶艺中的叠加,覆盖,重合……分裂文化反映在当代陶艺中的撕扯,切割,剥离……根性审美也随之淹没。
如此“新传统”的解读还是有必要的。也许当下的“新”——传统艺术作品当中不少是偷梁换柱,直接拷贝历史的。但是那不是“新传统”。“新传统” 是不刻意破坏传统观念,发扬延展传统精神的。是我们当代人的思想,是对新锐事物敏感扑捉,是自由时代.敢言社会的真实反馈。是对历史问题认真思考筛选的,是反映当代人精神观念的本我艺术。即,艺术品本生的存在意义和情感站位,是大家熟悉亲近的根性艺术,是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之中被一眼识别的,中国情感的东西。然而“新传统”本生是现在的艺术,它的形式也是无法脱离时代,一如现在的人造美人,可以拥有东方的脸庞,西方的翘臀……存在的产生即为合理。同理“新传统”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西方的,但思想一定是当下时代的一定是本我的民族的。其实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就已经以“新传统”的艺术面目出现,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主流的艺术时代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新传统”时代呢?也许这还需要更多人的思考,但至少令人兴奋的是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度过了艰难的十字路口,更多的人可以继续开拓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时代了。





[沙发:1楼] guest 2009-07-23 13:53:12


[板凳:2楼] guest 2009-07-23 15:04:36


[地板:3楼] guest 2009-07-26 21:51:0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