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艺术和艺术评论人
发起人:smallpillow  回复数:0   浏览数:1890   最后更新:2009/06/08 16:25:23 by smallpillow
[楼主] smallpillow 2009-06-08 16:25:23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评论人开始转向评论不为人知的艺术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家要依靠评论人,才能走向更“高”的台阶,被大众艺术推崇。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家被评论人的评论左右,艺术成了评论人笔下的艺术,原来的艺术思想被曲解。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家本人要屈服于艺术评论惯用的思维方式,艺术作品被固定成一种“商标”。艺术家要突破 ,要推陈出新,已是很难的事情。
艺术本就曲高和寡,艺术品本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情感地位,艺术家本就很少被大众视觉所容纳,但在今天“傻根”艺术的成就,王宝强效应与今天中国艺术简直同驱一辄。艺术家红的莫名其妙,一篇“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时代新锐言论”的评论,搅浑了两潭水。收藏变得盲目,收藏家先看评论再来看艺术家最后看作品。艺术世界本就百花齐放,本就形色万千,艺术形式本就不该雷同,但评论却如此近似“弗洛伊德”,“黑格尔”“尼采”“表现主义”“达达”“超现实”“政治波普”……这些名词白热化的出现,一如一台球磨机,把原本自然的嶙峋怪石,瑰丽奇葩,全都打磨成标准的鹅卵石,并贴上如上标签投放“市场”.艺术的存在是不断进步,甚至是前瞻的,艺术家对未来的敏感是超前的。每天都会有新的思路诞生,但评论显然是落伍掉的。至少没有一篇评论能准确的对后现代的现在给予准确定位。那后现代的现在,艺术家的作品如何来做评?相反,一些艺术家的本位艺术被戴上不切实际的艺术评论,被推向某种固定格局。抽身?再投身就没有立足之地;委身?艺术家的灵魂只能被强奸。
如果艺术家不敢去摸自己的“臭脚”,怎么能做好“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