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超级资料
发起人:超级资料  回复数:7   浏览数:3160   最后更新:2009/05/09 00:56:23 by guest
[楼主] 超级资料 2009-05-05 15:36:02
超级资料基本格式

标题:一般以重复艺术家姓名为标题,列如某艺术家叫张三,他的超级资料标题就是,张三~张三~张三~张三~张三~张三~张三(建议重复次数在7次左右)
 
第一楼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姓名一般使用5号字体
艺术家本人照片,图片大小控制在300*300像素左右
艺术家简介绍,描述精练,字数最好控制在300字左右,方便网友对艺术家有个大概的印象
艺术家过往展览简历(较长展览简历建议使用站内链接方便阅读)
 
[hr]

例如:
张三


生于1960年,职业艺术家,xx美院客座教授

张三忠实于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作品中更自觉地涉入沉思和互否的因素。他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准确地进行体悟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构建开放而丰富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这种联系与问题情境中,寻找更独特、更具“现场感”的阐释角度。如此,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就更现场化,他本人与现实的关系也更富于互动性。于是表层的感性外观与深层的意蕴有机交融,使有限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领域中。汪建伟的影像艺术无法还原为“日常事物”,但也不是空洞的形而上意念的“现实”,而是充满着“异质混成”感的视像现实


个展(部分)

1990年XXXX埃克斯美术学院 法国

XXXX阿维尼翁美术学院 法国

1991年 XXXXXXX法兰克福Fenster画廊 德国

1992年 XXXXXX巴黎Fromen&Putman画廊 法国

1994年 XXXXXXXX 纽约当代艺术新馆 美国

1995年 XXXXXX巴黎Fromen&Putman画廊 法国

1996年 XXXXXXX马赛艺术家工作室 法国

1997年 XXXXXXX 纽约Jack Tilton画廊 美国

2000年 XXXXXXX 纽约Jack Tilton画廊 美国

联展(部分)

1983年 XXXXXXX厦门文化宫 中国

1986年 XXXXXXX福建美术馆 中国

1989年 XXXXXXXXX 乔治 · 蓬皮杜中心和维莱特科学城 法国

1990年 XXXXXXXXXX 尼姆 法国

[沙发:1楼] 超级资料 2009-05-05 15:38:07
第2楼文字介绍

艺术家过往相关的访谈,报道,评论,甚至小道消息,借用文字全方位立体的解构艺术家,让网友从文字中理解艺术家的目的思考处世方式.
发贴时最好使用站内链接接,第2楼中只显示文章标题

点击观看站内链接制作方法
[hr]
例如:

点击观看相关报道:
 
张三的访谈
 
张三的创作经历
 
张三与李四对话
 
小名评论艺术家张三


[板凳:2楼] 超级资料 2009-05-05 16:04:04

第3楼以后开始制作艺术家作品超级资料
 
作品资料制作参考方式
按照作品年份排列制作,整一年内制作的作品放在一个回帖楼.并附上作品照片(照片尺寸大小最好控制在100KB左右),作品标题,作品尺寸,以及作品描述.有些行为,录像作品可以上传视频(上传视频大小最好压缩控制在50MB左右)或者视频链接.尽量丰富资料的完整性.

[hr]
 
列如:

1998

 

<肯得鸡的教养> 照片  1024*765
 
艺术家用摄影拼贴的方式,表现对当今快餐业的抵制立场.

方西瓜 综合材料 30*30*30

艺术家通过科学技术制作出来方形西瓜,打破了人们通常认为西瓜只有圆的的思想.

[地板:3楼] guest 2009-05-05 18:53:01
这个艺术家长的像发仔哦
[4楼] guest 2009-05-06 01:47:33

[5楼] guest 2009-05-06 03:05:31
"张三忠实于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作品中更自觉地涉入沉思和互否的因素。他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准确地进行体悟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构建开放而丰富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这种联系与问题情境中,寻找更独特、更具“现场感”的阐释角度。如此,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就更现场化,他本人与现实的关系也更富于互动性。于是表层的感性外观与深层的意蕴有机交融,使有限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领域中。汪建伟的影像艺术无法还原为“日常事物”,但也不是空洞的形而上意念的“现实”,而是充满着“异质混成”感的视像现实 "
" 汪建伟忠实于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作品中更自觉地涉入沉思和互否的因素。他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准确地进行体悟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构建开放而丰富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这种联系与问题情境中,寻找更独特、更具“现场感”的阐释角度。如此,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就更现场化,他本人与现实的关系也更富于互动性。于是表层的感性外观与深层的意蕴有机交融,使有限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领域中。汪建伟的影像艺术无法还原为“日常事物”,但也不是空洞的形而上意念的“现实”,而是充满着“异质混成”感的视像现实。"
见http://cn.cl2000.com/news/newsshow.php?id=51221
“面对这种主观和绝对的抒情写作,我感到诗在变成单向度的即兴小札,消费时代某些文化人的遣兴,而不是与时代生存和人的生命经验彼此呼应或观照的“特殊知识”。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扩大诗歌文体的包容力,由抒情性转入经验性,由不容分说的主观宣泄,转入对生存和生命的命名乃至“研究”。我想将这种写作称为准客观写作(不消说,任何类型的写作都不会没有一点主观性),怀疑和相对主义立场的写作。这种写作要求诗人抑制单向自我的抒情姿势,忠实于成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诗中更自觉地涉入追问、沉思和反讽、互否因素。诗人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求实地进行分析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呈现其各种可能性。这里诗性的沉思不同于人文学科要求的明晰和判然。它是或然的,它不“解答”问题,而是经由诗歌话语的观照,捍卫住问题的复杂性,使之保持活力,以不被权利话语和“技术时代”所简化和抹杀。与此相应的修辞法和结构法是互否。它使诗歌中不同意向间发生摩擦、盘诘,结构内部设置不同的“声部”,在更为复杂的语境里,呈现经验世界的整体性,最终实现诗歌更高意义上的自足。这样的诗当然是有难度的,但值得一试。它要求诗人不仅要有修辞想像力同时也要有“历史想像力”。这一双重考验有助于使诗歌形式本体论趋向与于之相应的生命——生存本体论。或许这种实验将松动目下诗歌的文体类型学和限定性,但会为这时代的诗歌写作注入重要性,并提供持久的价值感。”
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poem/1/119484.shtml

[6楼] guest 2009-05-08 20:12:48
喜欢艺术家张三
[7楼] guest 2009-05-09 00:56:23
张三同学和小奶花有一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