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广告的神话模式,原型学探秘
发起人:wyp198793  回复数:3   浏览数:2538   最后更新:2009/04/03 15:07:35 by guest
[楼主] wyp198793 2009-03-31 11:20:42




1.

看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希特勒》,才知道战争恶魔希特勒是个治学严谨的人,为了给他的纳粹人种学思想找到充分的证据,曾经指挥一支德国考古队几进西藏雪域考察“雅利安血脉”,他相信最接近太阳的西藏人是古老雅利安祖先的分支。他曾谦卑地求教一位另类人类学家关于大洪水神话的野史,他相信在大洪水中逃脱的一群神人就是日耳曼的祖先。


2.

希特勒的搭档希姆莱也是个占星术狂热份子,对古代神话和星体感应超乎寻常的敏感。传说在二战后期,希姆莱就策动许多星相术士测算盟军潜艇的位置,成功炸沉盟军许多潜艇。传闻终归是传闻,没有证据,但希姆莱的玄学癖好是有史可考的。


3.

这两位纳粹核心人物的神话学取向直接影响了纳粹政治哲学,纳粹思想里充满了远古的北欧神话意像,尤其是那些神话英雄的原型。古今对应的某种精神脉络使得纳粹哲学异常的煽情也异常的逻辑严密,仿佛是德意志内心最高贵最神圣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幻象的确让当时的德国人情不自禁,让很多德国人顿时觉得自己高贵至极,带着神的血统向“劣等族群”宣战也就变成了“正义的拯救”。


4.

意识决定形态,理念决定行动方向。大多数纳粹广告招贴画都具有鲜明的“神话模式”——战斗状态的纳粹士兵的周围,要么有一个源自北欧神话谱系的英雄形象,要么就有一些北欧神话系谱里的神兽,再或者就把士兵拔高成英武无敌的神话图腾。这种“人——神”共处的图像会在潜意识深处蛊惑德国人,激活他们内心深埋的“德意志战神”情结。这一战神情结一旦释放,潘多拉之匝就会打开洪水猛兽般的妖魔鬼怪。


5.

为什么“神话心理”的煽动力如此强大?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用他的“原型学”分析了纳粹宣传的奥秘——人的潜意识像一个巨大的深渊,里面储存着各种各样的“神话原型”,有天使也有魔鬼,一旦在现实中找到出口,它——这些“天使或魔鬼”就会不顾一切冲出来,吞掉人的理性。荣格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人为什么在有些时候会丧失理性?”纳粹给出了“心理战神”合法的现实出口,所以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走上了“英勇的不归路”。


6.

纳粹是罪恶的!但我们有必要思考纳粹广告为何如此成功?因为其中包含的不只是对纳粹的批判,也包含了对人类自身的不断省视。


[沙发:1楼] wyp198793 2009-03-31 11:39:30
原型理论的鼻祖应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本书是“人类学之父”泰勒的代表作。自1871年首版以来,已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泰勒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引证大量的民族学材料,对原始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特别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详密深入的开创性研究,并全阐述了他关于文化发展阶段和脉络的见解。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学著作《金枝》。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原型理论的奠基之作。弗雷泽比较了多种民族的宗教仪式,并且根据其间的类似点,研究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模式,指出远古神话是仪式活动的产物,是伴随或后于这种活动的描述。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据此,弗雷泽提出了一个意义极其重大的人类思想发展公式:巫术—宗教—科学。在这种历时程序之中,许许多多神秘的仪式和奇异的神话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原型在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与《金枝》一样,他的《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也是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荣格的原型及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批评领域里,自莫德·博赫金(MaudBodkin 1875 1967)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分析诗歌的名著《诗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一书发表以来,文学批评中便大量使用“原型”这一概念。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佛洛依德,也确从佛洛依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佛洛依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佛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依德的理论。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 荣格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算是他对禅佛学问的最佳注释。

荣格心理学的人格面具和人格

  荣格所指的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人格面具这个概念把人际交往的方式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成为一种心理分析的工具。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一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我们戴着人格面具表现着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人格面具是靠我们的Body language、衣着、装饰等所体现。我们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我们理想化的我。但在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人格面具又是一种严格的检查机制,使人的行为在检查的过程之后得到完成。但是我们并不必因此感到自责,人格面具的产生是合理的,它是一种社会的产物。


卡尔·荣格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荣格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荣格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荣格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 荣格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荣格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荣格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

  外向直觉型个性适合于当今许多革新领导人物。 ——荣格



从文学角度系统深入地探讨神话—原型问题的是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Frye 1912 1991)。


在荣格的启发下,弗莱也从神话、仪式这些被视为积淀人类祖先原始经验和原型意象的形式出发,认为文学是神话仪式的表现,是神话的再生与复活。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一书,以相当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极大地突破了从上世纪20年代起统治英美批评界的“新批评”派的眼光狭窄、观念僵化的局限,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艺批评的新局面。《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的理论与研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崛起。《批评的剖析》“以宏阔的视野,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旁证博采的称引和概括,使原型批评的理论得到系统化的阐释,被人们誉为这一批评流派的必读经书”。
 

 
 
中国学术界先后引进并翻译了弗雷泽、荣格、弗莱等名家有关原型理论的著作,并出版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较有影响的原型理论学术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应是“神话—原型”理论研究方面的名家和权威人物。他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神话—原型理论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如:《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原型重构》(1991);《原型与跨文化阐释》(2002);《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原型与汉字》等等。此外,清华大学王宁与徐燕红主编的《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1996);杨丽娟的专著《世界神话与原始文化》(2004);施春华的专著《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2002);程金城的专著《原型批判与重释》(1998);常若松的专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999)等等都对中国的神话—原型研究的热潮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原型重构》(1991)


神话—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神话—原型批评强调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而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好比看一幅油画,不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种细节,也要“向后站”,从大处着眼,从更广的角度去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突破某一两种文学作品的界限,达到对文学总体轮廓的清晰把握。这种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以其独特的宏观性为西方文学批评开拓出新的思维空间。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板凳:2楼] guest 2009-04-03 15:03:46
wyp198793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张羽
[地板:3楼] guest 2009-04-03 15:07:35
纳粹广告的神话模式


文/张羽



1.

看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希特勒》,才知道战争恶魔希特勒是个治学严谨的人,为了给他的纳粹人种学思想找到充分的证据,曾经指挥一支德国考古队几进西藏雪域考察“雅利安血脉”,他相信最接近太阳的西藏人是古老雅利安祖先的分支。他曾谦卑地求教一位另类人类学家关于大洪水神话的野史,他相信在大洪水中逃脱的一群神人就是日耳曼的祖先。


2.

希特勒的搭档希姆莱也是个占星术狂热份子,对古代神话和星体感应超乎寻常的敏感。传说在二战后期,希姆莱就策动许多星相术士测算盟军潜艇的位置,成功炸沉盟军许多潜艇。传闻终归是传闻,没有证据,但希姆莱的玄学癖好是有史可考的。


3.

这两位纳粹核心人物的神话学取向直接影响了纳粹政治哲学,纳粹思想里充满了远古的北欧神话意像,尤其是那些神话英雄的原型。古今对应的某种精神脉络使得纳粹哲学异常的煽情也异常的逻辑严密,仿佛是德意志内心最高贵最神圣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幻象的确让当时的德国人情不自禁,让很多德国人顿时觉得自己高贵至极,带着神的血统向“劣等族群”宣战也就变成了“正义的拯救”。


4.

意识决定形态,理念决定行动方向。大多数纳粹广告招贴画都具有鲜明的“神话模式”——战斗状态的纳粹士兵(现实的)背后,要么有一个源自北欧神话谱系的英雄形象,要么就有一些北欧神话系谱里的神兽。这种“人——神”共处的图像会在潜意识深处蛊惑德国人,激活他们内心深埋的“德意志战神”情结。这一战神情结一旦释放,潘多拉之匝就会打开洪水猛兽般的妖魔鬼怪。


5.

为什么“神话心理”的煽动力如此强大?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用他的“原型学”分析了纳粹宣传的奥秘——人的潜意识像一个巨大的深渊,里面储存着各种各样的“神话原型”,有天使也有魔鬼,一旦在现实中找到出口,它——这些“天使或魔鬼”就会不顾一切冲出来,吞掉人的理性。荣格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人为什么在有些时候会丧失理性?”纳粹给出了“心理战神”合法的现实出口,所以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走上了“英勇的不归路”。


6.

纳粹是罪恶的!但我们有必要思考纳粹广告为何如此成功?因为其中包含的不只是对纳粹的批判,也包含了对人类自身的不断省视。



相关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66d520100bn4c.html

本帖转自张羽博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