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锋:在艺术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
发起人:art中国  回复数:51   浏览数:3313   最后更新:2009/04/07 13:15:38 by guest
[楼主] art中国 2009-03-29 22:57:31
在艺术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


在“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之间怎样做到不糊弄自己,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首先我们经常不承认自己糊弄自己,也许糊弄别人的事情是常有的,这也是清楚的,但自己怎么会糊弄自己呢?这看上去是一个不怎么成立的问题。但我试图想就这个问题做些思考,目的是想廓清自己的一些疑虑,也是想为自己思想平台的搭建做一些自我拷问。
我们经常说“画如其人”,这个“人”一是指人本身,另一个意指这个人是艺术家。这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指称这个人的时候,实质包含了这个人的艺术家身份。所以一个艺术家,在指称他的时候,我们经常对这个人与这个人的艺术家身份是不加区分的,习惯上也从来不会去做这样的区分。而这会造成一个怎样的后果呢?这个后果就是为自己糊弄自己留下了余地。
就人与艺术家两者来说,人在先,艺术家在后,也可以说,人是先在的主体,而艺术家是依附或寄生在这个主体上的延伸性主体,这两个主体要完全合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寄生关系就先天性地不可能是同一的(但不排除通过某种超越方式能使其合二为一,后论)。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也是如此,作品相对于艺术家来说是第二位的,作品依附与寄生在艺术家这个主体之中。如此,人、艺术家与作品之间应该是一种共存关系,并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里暂时搁下作品不谈,就人与艺术家之间,对这两者含糊的称谓,经常会把人要做的事情给艺术家替代了,或者做人的不足部分给艺术家这个称谓掩盖了。也有另一种情况,人是一个“好人”,而作为艺术家的不足部分很容易地被宽容了,给四舍五入了,或者直接地意指这是个“好艺术家”。在日常经验里,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也是被苟且认同的。但这不是艺术家的罪过,我们的文化历史性地就是这样含糊下来的。由于这中间悬置着疑虑,所以就人与艺术家这两者的不同,还是有必要做一些学理上的追究。
我们经常批评作品没有精神含量,作品的灵魂得不到体现,这个批评的刀子看上去是给艺术家的,但实际上是给艺术家背后的这个特指的人的。人没有直面这个刀子的担当,艺术家怎么会接收到这个担当的信息呢?所以作品没有精神或灵魂,这是人的问题,是人对所谓的精神与灵魂缺乏生命体验,是人逃避了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自我拷问。这直接使得作为艺术家这个主体缺乏精神气质,而这样的缺陷无疑会反映在作品之中。
所以要立艺术家,首先要立艺术家背后的这个“人”。而今天关于“人”的这门功课或者叫做“人学”究竟做得怎样?它能给作为艺术家的这个主体有一些什么样的担当?对于类似的问题,我想要理性地做出回答也许是困难的。我们也许会用经验习惯性地对付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但难免会牵强附会辞不达意。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人与艺术家是合二为一的,我们只能用这种一体化的体验来加以回答。于是,牵强附会与辞不达意,对自己的糊弄也由此而来。
在“人”这门功课上最要紧的课题是什么?我们也许会依据自身的情况拿出许多的提议来。但我觉得最为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会引出我们对活着的意义的拷问。假如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理性的思考,或者没有足够的思想追问,那我们的“活着”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活着,用这个一般意义上的“活着”来支撑作为艺术家的这个主体,显然这个艺术家也只能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当然,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没有什么不好,艺术家也不过是打发人生的一种方式,得过且过地活着本身也是很智慧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容易理解,这里不做深入的分析。那么,假如就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出理性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准备起点又在哪里呢?寻找这个起点也许是个思路。
中国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但事过境迁,这个理想放在当下显然不合适宜,它肯定不足以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理由。而且,历史上知识分子的这种“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很是功利,两次启蒙运动昙花一现戛然而止,主要原因是知识分子过于急功近利。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启蒙,完全是知识精英强行为大众启蒙,而大众的这个蒙断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能被开启的,所以启蒙最终又被政治和谐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里面缺少的是启蒙的这个因子,因为中国的文化不是反思文化,人的觉醒不是通过反思由体内生成出来的,在它的骨子里缺乏的是自我反思意识,这直接导致了知识分子自我批判能力的脆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它反映出来的是集体人格。所以在这样的集体背景中,人的独立人格是容易被掩盖掉的。当然,人依然可以追求人格独立,可以追求说真话的权利,但集体要的是得过且过大家都好的眼前局面,这是传统文化的世俗要求历史地延续下来的。那这个人格独立无疑是鹤立鸡群的一种选择,是一种背离集体的孤独选择,这是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你要独立就意味着被集体抛弃,这个结果是明摆着的。这就是启蒙在中国深入不下去的内在原因。但启蒙依然是重要的。启蒙留给了中国知识分子一个自我修炼的契机,这个契机不一定时刻要放在“治国平天下”的这个理想或是政治抱负之中,而首先是放在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上。
所以,要回答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什么,它的起点在启蒙上,它要启的是自己的蒙。启蒙的特质是反思与批判,在启自己的蒙这一点,启蒙要求的是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
什么是启蒙,康德的定义是“走出由他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23)从康德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出,启蒙一词原本就是针对自己的,是针对自己在精神上的不成熟与胆怯寻找自己的原因。“走出”是自己走出,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从来就没有自己走出?从来就是被“别人”牵着走的?或者依附在某种安全里从来不曾有过“走出”的意识?假如真是这样,这不就意味着我们从来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着,我们活着的根基是别人帮你安插好了的,我们就只是活着而已。康德继续说:“懒惰和怯儒,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一部分人,当他们早就已经使其本性从别人的引导下摆脱出来了(自然地成年了)之后,却仍然喜欢终身停留于未成年状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别人如此容易地以他们的监护人自居的原因。” 如此,启蒙的目的是自己要“走出”,自己要为自己的“活着”负起责任来,为自己的“活着”定下基调。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牵涉到“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启蒙需要我们自己回答的问题。
“走出”需要一种精神支持,需要一种信念依托,因为这将成为走出后“活着”的依据。在作为一个人而“活着”的依据中,我们涉及到了精神与信念这样的问题。笼统地说,这也是一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是为自己人生的一种定位。而启蒙在本质上恰恰就是帮助人用理性批判的方式超越像康德所说的那种“不成熟状态”。理性批判的前提在于怀疑,在于对习惯的接受、对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质疑与警觉。既然“走出”了,别人还要牵着你走,这个“牵”就值得警觉,值得怀疑。假如你依然愿意被牵着走,自己就得对这个“愿意”做反思,找出愿意的理由来。在走出与滞留之间,反思带出了一些逼迫的问题,诸如:人应该怎样拥有自己活着的权利?怎样的人格算是独立的?我的本性自由吗?如何见得我的本性是自由的?别人要牵着我走的动机是什么?我干吗会如此愿意被人牵着走?我胆怯吗?我为什么会胆怯?我有过勇气吗?为什么需要勇气这样的东西?精神自由是有节制的,我如何把握这个节制?我既想人格独立,但又不想孤独,怎么办?人活着一定要去担当些什么吗?人性的东西之于我自己意味着什么?……类似的问题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只要有问题出来,就必须自己给自己有个交代,这就是启蒙所给予人的功课。做这些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说话与表达不是随大流的,自己是用思考与判断在说话。但启蒙逼迫人的思考不是轻松的,有时倒是异常痛苦的。比如关于道德,我们会发现道德用来规范自己的时候,转眼你就成了政治的附庸,因为中国文化的历史,道德与政治是一体的。那么这样说来,我们的自由一上来就是被规范着的,这无疑潜在地已经限制了人格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我们即刻会发现这与人对自由意志的追求是矛盾的,这个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超越,这个超越的最大值在哪里?这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日常要去做的功课。之后,也许我们会发现追求“真我”是一辈子的事情,它的价值在于这个追求的过程,只要这个追求没有停下来,我们就很难对这个追求下结论,也许这个过程会使人脱胎换骨,也许这个过程要遭遇无数次精神上的惨烈剧痛,但这是人的功课。
人安身立命的根基相对摆妥当了,这等于在自己的内心安插了一个“法庭”,人的自由意识可以在这个“法庭”里为自己的选择与它的对立面进行辩难,这种辩难可以视为反思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体内或许存有的劣根性与妥协性的充分亮相。这在我看来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家园。而这个家园就是建立在人安身立命的这个根基上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是这个家园的两大台柱,它暗含着人的活法、态度与担当。
作为人这个主体要去修炼的功课是一辈子的,这中间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闲情逸致或禅宗的顿悟可以“立地成佛”的。
其次我们才谈艺术家这个主体。假如立人的课题清晰了,他不同的延伸主体其实也是立好了,但做的功课不一样。艺术家这个主体有两个担当,一是专业或是学术担当,另一个就是对艺术家背后的这个人的担当。所以艺术家虽然是人的延伸主体,他实际上要背负着更大的责任。人的活法、态度与担当要通过艺术家这个主体来传递,他们的精神指向是一致的。在另一方面,立人其实也立了艺术家的专业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关涉到艺术家看待问题的眼光以及看待问题的大小。某种程度上不是艺术家在逼迫艺术家自己,而是艺术家背后的作为主体的人在逼迫与苛求艺术家。在人与艺术家之间,立人实际上是立一些规范,立一些由理性才能决断的做人原则,这些规范或原则一方面用来约束自我,另一方面也是用来超越自我的。所以艺术家的责任不是一仆二主,而是一仆三主:人、学术与作品,这样看来,艺术家有时的伤经动骨与劳顿不堪,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事情。
更有甚者,艺术家在吃透了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之后,他还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问题开口说话,而说话的方式就是作品。艺术家的难度一方面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同时还要把人这个主体的思想转换在学术思想之中,使其浑然一体。由于人的思想与专业上的学术思想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立足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的,所以,这浑然一体的东西又是指向现实的,是指向社会的。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艺术永远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在而显示着它的存在”,这话对今天的艺术更是如此。所以人、艺术家、作品这三者如何能三位一体,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上面的文字是一些粗线条的思考,我的困惑在于:“艺术家在今天何为?”这个问题由于回答起来很容易冠冕堂皇自说自话,所以我觉得需要把人与艺术家先区分开来加以拷问,假如我们分开之后都是了然的,那么再合二为一,我觉得就得体了。
也许人与艺术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上来是不分的,走到一定的阶段无法不分开来加以挑剔,再之后依然可以不分,但这个不分显然是在一个高度上了。至于再往后走,是否还要割裂开来加以自我声讨,这个就只能走下去才能知道了……
[沙发:1楼] guest 2009-03-29 23:19:53
文章不错,顶
[板凳:2楼] guest 2009-03-30 00:25:46
好象说到点上了,似乎还不够,但要支持一下

[地板:3楼] guest 2009-03-30 00:41:30
什么说到点子上了 楼上你仔细看了吗/?
他把什么都说了 对的也说了 错的也说了
观点也有了 然后自己对自己的观点即打了掩护 又批判了一把

金锋你无聊不无聊。。。你说这么些东西不是道理 你在说真理!
[4楼] guest 2009-03-30 01:03:13

[quote]引用第3楼guest于2009-3-30 0:41:31发表的:
什么说到点子上了 楼上你仔细看了吗/
他把什么都说了 对的也说了 错的也说了
观点也有了 然后自己对自己的观点即打了掩护 又批判了一把

金锋你无聊不无聊。。。你说这么些东西不是道理 你在说真理!...[/quote]

我没怎么看懂,不得了了,他说的是真理吗?
[5楼] guest 2009-03-30 01:06:40

[quote]引用第3楼guest于2009-3-30 0:41:31发表的:
什么说到点子上了 楼上你仔细看了吗/
他把什么都说了 对的也说了 错的也说了
观点也有了 然后自己对自己的观点即打了掩护 又批判了一把

金锋你无聊不无聊。。。你说这么些东西不是道理 你在说真理!...[/quote]

理解了,老金在读康德,没有把康德看懂,所以一说就说到真理上去了,哈哈
[6楼] 吴味 2009-03-30 08:58:09
今天那些无聊艺术家哪里还会做这样的思考?

在我的当代艺术思考中,当代艺术是直接追问人的存在的意义的。如果人本身对存在的意义缺乏追问,你的艺术能追问什么?
[7楼] 吴味 2009-03-30 09:01:16
做艺术,最终是做艺术家的“人格”。
[8楼] 吴味 2009-03-30 09:02:14
做学问,最终也是做学者的“人格”!
[9楼] guest 2009-03-30 16:28:46

现在的艺术是怎么简单怎么做,创造神话是快速的,哪有这么学问啊。装B
[10楼] guest 2009-03-30 16:54:32
人→艺术家→艺术作品

人(钱)→艺术家(钱)→艺术作品(钱)
[11楼] guest 2009-03-30 18:37:56

[quote]引用第10楼guest于2009-3-30 16:54:33发表的:
人→艺术家→艺术作品

人(钱)→艺术家(钱)→艺术作品(钱)...[/quote]


[12楼] guest 2009-03-30 21:57:01
有点无聊哎说这些,这些和三字经差不多的东西,在西方中学生就懂的事,拿来这里当回事说,真得有点无聊哎老金
[13楼] guest 2009-03-30 21:58:39
去看看法国高中生的哲学高考题就知道了
[14楼] guest 2009-03-30 22:35:20
翟华的blog《东方文化西方语》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15楼] guest 2009-03-30 22:53:50
(转帖)

作为(艺术)欣赏者言:

中国现代艺术给我们的最大实惠是启蒙了我们作为欣赏者顽固守旧的欣赏意识,使我们的欣赏获得了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为艺术自由鼓舞,也为欣赏自由鼓舞,我们作为欣赏者在伴随中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中从未退缩过,甚至我们冲在艺术自由的前列,与前卫艺术家共同奋斗,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今天当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共同所获得的成果,我们不仅为艺术家感到骄傲,也为我们自身作为欣赏者感到骄傲,我们不仅促进着艺术创作的进步,也促进着欣赏的进步。
艺术创作的进步在于艺术家首先悟道出随心所欲的创造,欣赏的进步也在于欣赏者悟道出了随心所欲的观赏,我们从艺术中开掘出了我们无所不在的欣赏潜力,我们也回报给艺术无所不在的可供欣赏的土壤,我们作为“欣赏的主体“不比艺术家来的迟钝,也不比批评家来的幼稚,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拥有我们的“ 欣赏主权“ ,在捍卫“ 欣赏主权“ 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动摇过,甚或我们为此而不惜与我们内部的“ 敌人“ 斗争,以求达到我们“ 欣赏主权“ 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我们对“审美开放“ 的高度性认识,我们坚决用开放倡导欣赏,用开放倡导审美,藉此我们呼吁抵制一切文化强权来左右我们的欣赏意志,阻止我们审美上的进步,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更不管借着怎样或左或右的名义,我们永远不会将我们已经打开的自由欣赏之窗再一次关闭,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坚持我们对审美开放的原则。
亲爱得艺术家们,我们感谢你们的努力使我们终于获得我们欣赏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生怕你们的努力使我们失去欣赏的自由,请收回你们的强权思想,并告诉你们的批评家同样收回强权主义的态度,给我们留下“相信艺术“的天地。

[16楼] guest 2009-03-31 12:30:00
金锋一天到晚胡说八道绕来绕去,自己都说不清楚!
[17楼] guest 2009-03-31 13:51:00
无关痛痒,不着边际,
吃了一些隔夜剩餐,泻了,又拿起咀嚼
[18楼] guest 2009-03-31 14:11:29
老金勤于补课,值得学习
[19楼] guest 2009-03-31 16:02:30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09-3-30 21:57:01发表的:
有点无聊哎说这些,这些和三字经差不多的东西,在西方中学生就懂的事,拿来这里当回事说,真得有点无聊哎老金...[/quote]

希望这样的无聊多一些,顶老金
[20楼] guest 2009-03-31 16:49:47
15楼的"欣赏者"一文是对"老金说"的彻底修正。
把欣赏者从文艺里头带走不管是何种用意都是一种文化强权式的行为,对于"欣赏主体"来说(个体另言),艺术仍然是艺术,艺术无关其他。
[21楼] guest 2009-03-31 17:54:25
欣赏主体所面对的是艺术主体,人---艺术家---艺术作品统称为艺术主体,不要把个人的意愿强加到"主体"上,作为"主体"应该都是开放的,老金没必要暗示性地教导如何做人,如何成为艺术家,如何搞艺术,正如你没必要教导观众一样。老金的出发点是好的,是针对当前艺术届的弊病,但从人---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个"反思",显然陈腐了些。
[22楼] guest 2009-03-31 18:10:07
我们都知道老金"背后"的指向是什么。但老金自身的暧昧把指向"泛化"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反而授柄于人,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圈套。
[23楼] guest 2009-03-31 18:16:06
老金: 建议你不妨重新发个帖子,对"背后的问题"直接一吐为快!
[24楼] 管一棹 2009-03-31 23:49:18
就冲主帖的“一仆三主”论,还谈什么“背后的问题”?别搞笑了。

[25楼] guest 2009-03-31 23:54:43

[quote]引用第24楼管一棹于2009-3-31 23:49:19发表的:
就冲主帖的“一仆三主”论,还谈什么“背后的问题”?别搞笑了。

...[/quote]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啊,,,,哪里好笑了???老金严肃你自己的,让别人搞笑去吧。。。我支持你
[26楼] guest 2009-04-01 00:53:21
思考思考总比不思考强,但思考了也是白搭,这是一个圆的世界,
[27楼] guest 2009-04-01 01:11:42
楼上:

思考了还有可能,不思考根本没有可能
[28楼] guest 2009-04-01 11:31:00

[quote]引用第24楼管一棹于2009-3-31 23:49:19发表的:
就冲主帖的“一仆三主”论,还谈什么“背后的问题”?别搞笑了。

...[/quote]

人家严肃你又看不上了。
比起你那些吹捧的烂文字,劳金的要高级多了。
[29楼] guest 2009-04-01 12:06:35

劳金的拷问是尖锐的。在中国做到人格独立同时用这样的人格放到自己作品里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因为这样做在内心是非常孤独的,,,在中国好象还只有鲁迅是这样的一个榜样。。。鲁迅不仅是孤独的,他还有中国文人更缺少是一种精神——自我忏悔精神。鲁迅曾经说过:“我的思想太黑暗……所以只能在自身试验,不敢邀请别人。”而他同时代的其他文人都是感觉过分良好的……
[30楼] guest 2009-04-01 12:25:59

[quote]引用第29楼guest于2009-4-1 12:06:35发表的:

劳金的拷问是尖锐的。在中国做到人格独立同时用这样的人格放到自己作品里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因为这样做在内心是非常孤独的,,,在中国好象还只有鲁迅是这样的一个榜样。。。鲁迅不仅是孤独的,他还有中国文人更缺少是一种精神...[/quote]

谁今天还谈鲁迅,你脑子灌水了?
[31楼] guest 2009-04-01 14:35:44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在我看来是肯定),也不是信口胡言,里面有我所认同的价值和对社会演进趋向的思考。

我不反对严肃,但是不能忍受胡说。

既然你们不服,我不妨掰开来说:


就一般层面,追溯到“人”的社会学定义就够了。所以金锋探究到这里也算不易,这是你们追捧的原因吧?然而什么时候“艺术家”这个指称成了“人”的奴仆了?这难道就是你们内定的“背后的问题”吗?
更可笑的是,“艺术家”还是学术、作品的奴仆!

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在艺术领域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关系,其中包括观念及实践观念的能力,那么这个“人”就外显为“艺术家”;“学术”只是“人”的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而且只是“艺术家”的艺术知识结构的外显部分,与“学术”处于同一范畴级别的还有“作品”。要言之,艺术家的艺术知识结构外显为“学术”和“作品”,非要以主仆关系譬论,也应为“艺术家”是主,余二者是仆。

人、艺术家、学术、作品四者,稍有知识都能熟知。但阐述四者关系,则不是谁都能的。

金锋《在艺术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一文,先应该问一下自己,先好好弄清楚起码的问题,然后再来贩卖一些东西还不至于让人看着这么上火。
也或者,他本身明知故犯,指东打西,包藏祸心!


金锋的粉丝们,你们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我判断你们是不知道。知道这个的,现在已很罕见了。

但我要说,无论评论还是创作,那是必须的。否则就是个昏聩的瞽者。


--------管一棹 
[32楼] guest 2009-04-01 14:44:40

管一棹: "当代艺术批评之一:——高氏之毛小姐"(部分)

毛小姐,可以称作是当代艺术中最具冲击力的艺术形象,其语义之丰富、冲击力之强,堪称中国当代之最,能指逼近所指已经到达现实许可的最大限度,这比其工作室内的写实造型更具艺术意味,实际上也更饱满。这个形象,必将与高氏一起写入艺术史册。


这个造型,对象明确,表达很有意味。它既是高氏兄弟对愤怒的咀嚼纯化,又是现实语境的局限。通过置换性别,揭示了强权内在的脆弱性——欺凌者迟早要被凌辱。这种平衡,借助历史的时间性得以实现;个人痛苦,籍由局部群体性记忆、多向度的社会取向得以闭合。这对后毛时代的价值取舍、社会变革都能起到其应有的整合作用,也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一个高度,一种表达范式。

……………
管一棹
[33楼] guest 2009-04-01 14:52:34

[quote]引用第31楼guest于2009-4-1 14:35:44发表的: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在我看来是肯定),也不是信口胡言,里面有我所认同的价值和对社会演进趋向的思考。

...[/quote]

你这样说不是让老金高兴死了吗?老金的用意就是让像你这样的SB跳出来显丑,上当了吧。你看,像我们了解老金的人基本上是不开口的,就是在等开口的……
[34楼] guest 2009-04-01 15:24:58
什么叫包藏祸心?大家可以看看。

你正以为得计,小尾巴已露出来了。
[35楼] 踢马刺哦 2009-04-01 15:50:47
我早就听别人说过了,你们文艺界挺烦的。。。
[36楼] guest 2009-04-01 18:39:41

[quote]引用第31楼guest于2009-4-1 14:35:44发表的: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在我看来是肯定),也不是信口胡言,里面有我所认同的价值和对社会演进趋向的思考。

...[/quote]

简直一个烂人,你这叫素养???
[37楼] guest 2009-04-01 18:57:58
36楼:既然你这么叫嚣,你不妨说说烂在哪里。
[38楼] guest 2009-04-01 19:04:53

[quote]引用第37楼guest于2009-4-1 18:57:59发表的:
36楼:既然你这么叫嚣,你不妨说说烂在哪里。...[/quote]

就觉得你这个人忒酸
[39楼] guest 2009-04-01 21:21:47
忒二
[40楼] 稻版爹 2009-04-01 21:59:58
罗丹一百多年前就说了,先做人,再做艺术家,然后再做雕塑家。咱们读书时也被教导过阿,可在中国,三者是高度和谐的,正如政治(做官,狭义的)和道德(人品,狭义的)的高度统一是理想和想当然的。而三者只有时常处于矛盾状态才会真正有利于三者的发展。保持这个状态的前提就是“质疑”。而保持和谐的前提是不要“质疑”的,正如中国的阴阳太极图,它一贯充其量是提问者的武器而不是对象。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所谓哲学思维是实用和功利的,它可能会让你活得好,却不会让你活得更好。因为压根它就不问什么是更好,这个问题只有反思自身逼迫自身的人才提得出,它不是有关法典和道德的,是有关“人”的,这个“人”不是中国“天人合一”中的“人”。前者的“人”产生“科学”认识,后者的“人”产生“秩序”经验,而秩序是不是是天地的真理,是要被前者的“人”怀疑的。------CC
[41楼] guest 2009-04-01 22:25:02

[quote]引用第40楼稻版爹于2009-4-1 21:59:59发表的:
罗丹一百多年前就说了,先做人,再做艺术家,然后再做雕塑家。咱们读书时也被教导过阿,可在中国,三者是高度和谐的,正如政治(做官,狭义的)和道德(人品,狭义的)的高度统一是理想和想当然的。而三者只有时常处于矛盾状态才会真...[/quote]

你是不是也是金锋的粉丝,这里的讲话很不公平,你说到哪里去了啊?
[42楼] guest 2009-04-01 22:54:57

第一篇看,金锋是个SB,第二遍看,姓管的是个SB,第三遍看,楼上全是SB
[43楼] guest 2009-04-01 23:07:00
第四遍看楼上也是......第五遍不看就知道后面跟的......
[44楼] guest 2009-04-02 14:06:52
仔细读了金锋的文章,写得还是在理的。值得深思~~
[45楼] guest 2009-04-06 14:09:57

[quote]引用第31楼guest于2009-4-1 14:35:44发表的: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在我看来是肯定),也不是信口胡言,里面有我所认同的价值和对社会演进趋向的思考。

...[/quote]

管一棹——“一仆三主”论为什么会使你如此上火?
我想一个艺术家的思考与一个批评家的思考是有本质区别的,艺术家的思考可能个人化一些,而批评家的思考或许是要带有普遍性的。管同志大约是批评家吧?究竟是不是,我不很清楚。但管同志对我的文章上火了,并由此回了一个短文“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管同志教训我:“先应该问一下自己,先好好弄清楚起码的问题,然后再来贩卖一些东西还不至于让人看着这么上火。” 我很想当面替管同志“熄火”,但可惜又不知道管同志是何方人士,所以这火还只能由管同志自己压着,虽然为此我有点过意不去。
批评家的学术素养是不用怀疑的吧?假如管同志是批评家,那么,管同志是有学术素养的。一个有学术素养的人大概是不至于轻易上火的,哪怕是见了别人在“贩卖”什么,也不至于上火,把这个“贩卖”直接暴光就了了,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自有群众的判断,干吗要上火呢?可见,管同志的修炼还不够老到,不怎么城府,或许也是太爱“学术”的缘故吧!
《在艺术背后应该做些什么》,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我都亮出了自己的一个态度,这就是我对个人的一些疑问的自我拷问,这些追问或是反思是非常个人化的。由于一些问题追问到一定程度,回答起来难免冠冕堂皇磕磕绊绊,所以我才觉得把人与艺术家暂时区分开来加以思考,目的是对有时得过且过的模糊回答找到它的出处来。这一来我作为艺术家已经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二来我不想用经验来表面说通自己。所以在我这一头,我的思考是自然的,是自然要走到把人与艺术家分而视之这一步的。
至于“一仆三主”论,我的意思完全没有贬低艺术家的用心,反倒使得我作为艺术家清晰了我以前没有清晰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担当”。甚至于在我的思考中,完全没有必要把艺术家看得太重,人的担当一旦有了自觉意识,还担心艺术家的这个“外显”不成?我是对艺术家的这个“外显”有了疑惑之后才返回到人本身这个主体上的。所以这里面的逻辑理路在我这里是通着的。
再者,“一仆三主”不过是让艺术家这个主体能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上,使得人、学术与作品不那么容易受缚于经验的控制,就我的切身体验来说,这样的“摆放”是妥当的,当然不一定符合批评的普遍性。
还有,每当一个行动决计要去实施的时候,我总会去怀疑一下是用怎样的方式说通自己的,假如说通自己的方式是公认的,我这个行动就会暂时搁下来,因为我对“公认”是要打问号的。就像管同志说的“‘艺术家’是主,余二者是仆。”这在我这里也是不甘苟同的。因为这样的思路是书本的,对我没有建设性。
最后我要说的是,管同志心急火燎地爱学术的心态我领教到了,我要说的是,其实我们都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你说到的“包藏祸心”倒是提醒了我,也许我有时还真要“包藏一点祸心”,以便容易让我的“贩卖”被彻底戳穿。

转老金博客
[46楼] guest 2009-04-06 15:51:42

[quote]引用第45楼guest于2009-4-6 14:09:58发表的:

[quote]引用第31楼guest于2009-4-1 14:35:44发表的: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quote]

老金你回答这个傻比干吗,你一回答你不也很二么
[47楼] guest 2009-04-06 21:00:11
19楼,你小时候读书连"敦品"这两个字都不知道吗,或者还有一句"日三省吾身"这篇写的就是这些
[48楼] guest 2009-04-06 21:57:38

[quote]引用第47楼guest于2009-4-6 21:00:12发表的:
19楼,你小时候读书连"敦品"这两个字都不知道吗,或者还有一句"日三省吾身"这篇写的就是这些...[/quote]

[49楼] guest 2009-04-06 21:59:55

[quote]引用第47楼guest于2009-4-6 21:00:12发表的:
19楼,你小时候读书连"敦品"这两个字都不知道吗,或者还有一句"日三省吾身"这篇写的就是这些...[/quote]

"敦品"不知道无所谓,但你这样说也不见得就致远了啊,,,哈哈
[50楼] guest 2009-04-07 12:41:26

[quote]引用第45楼guest于2009-4-6 14:09:58发表的:

[quote]引用第31楼guest于2009-4-1 14:35:44发表的:

管一棹: "论金锋的“一仆三主”及评论的学术素养"



我是不是吹捧了谁,有接下来的文章可以证明。就算是吹捧...[/quote]

顶一下
[51楼] guest 2009-04-07 13:15:38
建议金锋同志去外滩看看蒋崇无个展,也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