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后,又来OMP,特仑苏致癌!?
发起人:wyp198793  回复数:4   浏览数:2098   最后更新:2009/02/23 15:53:45 by art-bon-bon
[楼主] wyp198793 2009-02-23 13:06:16
“OMP”问题最初揭露者方舟子:OMP变身记


编者按:作为“OMP”问题最初的揭露者,旅美自由学者方舟子回顾了两年来蒙牛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并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所谓的OMP的真相

  本刊特约撰稿/方舟子

  这场已持续两年的战争的导火线,纯粹来自一次偶然事件。

  2007年3月8日,我在北京一家超市见到在推销蒙牛特仑苏牛奶,并摆着一块牌子,上书特仑苏牛奶添加了蒙牛的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天然活性牛奶蛋白——“牛奶造骨蛋白(OMP)”,由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我从未听说牛奶中还含有这种蛋白质,就想去查一下。

  当天回到住所,恰好收到北京一位中学生的来信,询问我对特仑苏牛奶中OMP有何看法。根据他在生物课学到的知识,蛋白质吃了以后,会被消化掉,变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因此即使牛奶中有OMP,也不会被人体原样吸收,不能起到造骨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是对的。但我还想知道这个OMP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查了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结果没有找到一篇有关“造骨牛奶蛋白”或OMP的论文。用Google搜索,出来的几个网页都是推销蒙牛产品的宣传。如果OMP真是蒙牛的新发现,按学术规范也应该写成论文发表,先在学术界讨论,取得了共识后才推到市场上去。

  3月10日有一个关于我新书《科学成就健康》的讨论会,为健康维权为主题,我在发言中就举了OMP做为反面例子,批评蒙牛作为名牌企业也在做虚假宣传。时在“3·15”之前,有几家报纸的记者想要报道此事,采访我,还采访了蒙牛的有关人员。但那些报道大多没有发表出来,据说都是在发表的前一天被撤下的。有个别的报道在其他城市的都市报漏网,也很快被从网上删除。我首次见识了蒙牛的公关力量。

  蒙牛负责公关的人后来通过多种渠道想和我私下交流“消除误会”,均被我拒绝。我表示只愿意和蒙牛的有关专家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辩论,蒙牛却不愿意。

  OMP:主要成分就是IGF-1
  此后我在健康讲座和在一些揭露虚假产品的文章中,都把OMP作为经典案例。于是,OMP究竟是什么东西,在网上引起了议论。

  2007年4月初,我在特仑苏的网站上发现“造骨牛奶蛋白”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梅方权在一个推销特仑苏牛奶的会议上的发言:“OMP是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由肝脏合成。成骨细胞中含有丰富的OMP,它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49的蛋白质⋯⋯”

  有网人由此推测说,这似乎指的是一种著名的蛋白质——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译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确,IGF-1的分子量、氨基酸数目、合成器官、分布、生理功能等等,都与上面所介绍的一模一样。如果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未免过于巧合。

  此后逐渐挖掘出来的证据都证明蒙牛所说的OMP就是给IGF-1取的新名称。在国家专利局的网站上可查到蒙牛申请的一个专利《一种液态奶》(申请号200610003551.9),专利内容是往牛奶中添加IGF-1,正文中提到由北大医学部用这种含IGF-1的牛奶对大鼠做的增强骨密度实验。此前我从一名采访过蒙牛的记者那里得到《造骨牛奶蛋白(OMP)增强骨密度实验专家评审意见》,文中提及由北大医学部做的大鼠实验结果,与专利申请书中所述完全相同,证明是同一个实验,也证明特仑苏OMP牛奶就是IGF-1牛奶。

  蒙牛技术总监母智深等人发表的论文也明确地说IGF-1是OMP的主要成分。例如他们发表于《中国乳品工业》2008年第2期上的论文《造骨牛奶蛋白(OMP)主要成分功效学研究进展》中称“从OMP的4种主要成分,血管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维生素D3、酪蛋白磷酸肽各自的功效学研究来看⋯⋯”其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是IGF-1的译名。他们发表于《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第1期的《补钙、骨骼健康与造骨牛奶蛋白》中称“造骨牛奶蛋白 OMP的主要成分为血管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酪蛋白磷酸肽、维生素D3”,并在细胞生长因子后面注明是IGF-1。

  IGF-1之害
  IGF-1是人体能够自己分泌的激素,一天分泌量大约10毫克。IGF-1对人体几乎所有细胞(包括骨骼细胞)都能产生作用。但是IGF-1能引发多种癌症。血液中IGF-1高的人,易患乳腺癌、上皮细胞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可能还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一般牛奶中也含有IGF-1,超高温消毒不能使其完全失活,不过牛奶IGF-1量很低,其浓度大约为4 ng/ml(纳克每毫升,纳克即十亿分之一克),即便都被完整地吸收进了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何况在正常情况下这么低量的IGF-1都会被消化掉了。

  但是根据蒙牛的专利,100克特仑苏牛奶中添加的IGF-1的含量高达5.65〜16.8 毫克,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100g特仑苏牛奶中的IGF-1含量比人体一天的分泌量(10毫克)还高。

  如果他们真的添加了这么多的IGF-1,就很值得消费者担忧了:喝了IGF-1浓度如此高的牛奶,如果有一小部分IGF-1躲过了消化直接进入人体,就会使血液中的IGF-1含量显著增高,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动物实验证实,食物中的IGF-1一小部分可被胃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有研究表明,血液中IGF-1含量偏高约10%,会使乳腺癌风险增加大约50%。

  这些信息被披露出去以后,“特仑苏含有致癌物质”的说法在网上就开始流传开去了。特别是在去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传得更广。我曾经在去年11月10日应邀到天涯论坛专门回答网友的有关提问。

   OMP如何成了MBP?
  此前蒙牛只知IGF-1具有“造骨”作用,不知它也能致癌,明说或暗示OMP就是IGF-1,现在却断然否认OMP与IGF-1有任何关系,改口说OMP是国外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好像此前它在宣传材料、专利申请书和论文中的说法都不存在似的。

  在蒙牛最近的回应中,同样充满了不实之词。就算OMP就是MBP,MBP也并非就像蒙牛所说的那样“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FDA规定:MBP可以使用在食品中,并且对其用量不做任何限制”。蒙牛声称MBP“在FDA的‘安全物质表’中的认证号为GRN No.196”,事实上,这个号码的标准写法是GRN 000196,也不是什么认证号,而是上报号:日本雪印牛奶公司的美国代理人就有关在食品中添加“牛奶碱性蛋白馏分”(简称BMBPF)的安全性问题上报给FDA的编号。FDA在答复时指出,FDA目前不质疑雪印公司认为其安全的结论,也不认定BMBPF是否安全,并没有说“MBP可以使用在食品中,并且对其用量不做任何限制”。

  蒙牛总裁杨文俊在回应质疑时声称“OMP牛奶的同类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地已经热销多年”。MBP是在2006年3月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才由日本雪印牛奶公司的代理人上报给美国FDA,FDA于2006年9月做了答复,那之前肯定还没有在美国上市,怎么可能在美国已经热销多年?我在美国也从未见过这类产品,美国市场上很少见到这些乱七八糟的“高端”牛奶,基本上都是鲜牛奶。

  蒙牛公司近日向媒体出示了一张“新西兰农业及林业局食品安全认证”,这是新西兰TATUA公司于2007年2月将原料出口到中国时出具的,但是在这份文件中,该公司出口到中国的原料写的并非MBP,而是“乳铁蛋白共分离物”。

  这个原料都有什么成分呢?据新西兰TATUA公司网站的介绍,乳铁蛋白共分离物的成分包括“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 这些成分中,公认与造骨可能有关的只有生长因子,包括IGF-1。
  日本雪印牛奶公司在试图解释为何牛奶碱性蛋白MBP能促进骨代谢时,列举的理由之一也是因为MBP含有包括IGF-1在内的多种生长因子。所以绕了这么大一圈子,蒙牛的“造骨牛奶蛋白”OMP还是没法摆脱和IGF-1的关系。

  蒙牛又声称,“经检测,特仑苏OMP牛奶中IGF-1的含量,与普通牛奶一样。”这倒很有可能。事实上我一开始就不太相信蒙牛真的像其专利声称的那样加了那么多的IGF-1,因为IGF-1是很昂贵的。

  如果检测结果表明特仑苏牛奶的IGF-1含量很低,那不过表明蒙牛此前一直在做虚假宣传。这个事件,更大程度上属于一场营销欺骗与反欺骗的战争。

  期待结局
  OMP牛奶大张旗鼓地上市已有三年,网上对其质疑也有近两年,为什么直到现在国家质检总局才突然发现特仑苏牛奶中的OMP是违法添加的物质?是国内机构设置不健全吗?并非如此。有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在负责上市审批,有国家质检总局在监管产品生产质量,有国家工商局在监管产品销售,从机构设置上看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异。

  防止不良企业欺骗、危害公众,本是这些监管部门的责任。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监管部门没有履行好其职责,有时甚至成为不良企业的同党。

  是国内法律不完备吗?并非如此。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而生产经营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该食品的产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国内虚假产品广告满天飞,我们何时见过哪家大公司因此真正被依法没收了违法所得?欺诈性营销的获利很大,风险极低,公司越大就越保险。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法可依,而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甚至根本就无意执法。在这几年的“打假”生涯中,我已经历了多场类似的战争,也见惯了这样的情景。

  但愿这一次会是个例外。


[沙发:1楼] guest 2009-02-23 14:38:38
大哥这是好久的新闻了。
结果已经出来,还是几个部位协调商定的。这个东西国家没有允许。但是属于新西兰牛奶精华。这些东西已经暂停销售了。

以后要继续添加需要批准以后才能进行。方那个猪的质疑完全就是有病。现在调查没几个喜欢方的。
[板凳:2楼] guest 2009-02-23 14:52:31
楼上的才是有病,质监局被蒙牛买通了而已啊!
[地板:3楼] guest 2009-02-23 15:26:41
蒙牛的危机公关果然老卵,还有很多人不相信的!!!
[4楼] art-bon-bon 2009-02-23 15:53:45
食品安全问题,绝不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纵观世界各国,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自从有了社会分工,一些人离开了土地,不再种养,于是他们便将自己的饮食交给了别人,也就将自己的饮食安全交给了别人。

由于人的自私天性,但凡有利的,人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想获取,于是在法律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了“面包骚乱”问题,也就是说,面包老板将大量的石灰,甚至死人的骨灰加进面粉做面包,导致了群体事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更是将死老鼠掺到了肉里做成香肠出售,而至于屠宰场里那肮脏不堪的生产环境,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虽然都是极端事件,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无论在哪个国家同样都会出现。关键是看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如何解决,以及如何防止问题再出现。

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这些极端事件越来越少了,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正如本文所说,我们现在就是按照正常的生产方式种植或养出来的食物都是有害的:一是使用化学药品;二是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破坏了农作物所需要的多样性;三是运输的污染;四是从生产到销售无所不在的石油使用。


记者和粮食专家迈克尔.波伦是位于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的新闻系教授,他还为美国《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文章,但让迈克尔.波伦最出名的是他的两部有关粮食的环境、工业、科学和道德问题的著作。在他著作中,他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美国人应该吃什么?”他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加复杂。波伦先生对美国食品工业、种植业、健康和食物的研究,有助于重新考虑美国有关食品的争论

在他2006年出版的著作《The Omnivore's Dilemma(《杂食者的困境》)中,迈克尔.波伦考察了他所称之为的“美国式的杂乱饮食”,他考察了美国食品是如何生长的,以及美国人是如何吃这些食物的。他从调查美国食品工业的食物链开始,他首先从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地开始研究,因为美国人所吃的绝大多数食品都与这里的玉米种植的有关。
 


迈克尔.波伦:“玉米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玉米是食品工业的原料。玉米通过它的基因和它固有的能力操纵我们控制我们的土地、我们的食物体系、我们所需要的所有动物,它甚至控制了我们的身体。”
美国人人通过吃蔬菜、谷类食物和其他食物直接吸收玉米,同时,美国人通过非直接的方式更多地吸收玉米,如吃用玉米喂养的动物肉以及通过食品工业加工而形成的许多玉米食品,如玉米淀粉、玉米酿制的酒、玉米糖等。美国农民种植大量的玉米,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他们使用了对人体有危害的化肥和杀虫剂。


波伦先生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玉米种植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的其他一些情况。在过去,农民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而现在,绝大多数农民在他们的土地上只种一种农作物,如玉米。这就破坏了农田的多样性。波伦先生的研究还向人们表明,种植工业化是不可持续性的,因为这样会破坏农田所依赖的资源。迈克尔.波伦还向人们解释了,目前联邦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危害美国农业种植体系的,他解释说,玉米的高产促使玉米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从而常常使农民如果得不到政府补贴就无法继续维持玉米的种植。

用工业的方法大量用玉米喂养牛是整个食物链另一个有害的地方。让牛吃玉米,从而使牛长得很快,但牛本身更适合吃草而不是玉米。由于牛所处的生活环境,包括它所吃的玉米食物,时间长了,牛就出现了健康问题,于是牛每天都要打大量的抗生素。当人们吃牛肉时,也就吃下了这些化学药物。而且,用玉米喂养出来的牛肉所含的营养物质要比吃草长大的牛肉所含的营养物质少得多。石油是整个食品工业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玉米在种植、施肥和收割,以及将玉米从农场运到加工中心、运到市场、运到就餐场所等各个环节的运输都需要用大量的石油。波伦先生说,每零点四公顷的工业玉米就大约需要石油190

迈克尔.波伦所考察的另一个食物体系是从他在一家健康食品店购买蔬菜和田间小鸟开始的。有机食品是指没有用化学杀虫剂或化肥而种植的食品。从历史上来看,有机食品种植开始于一些小农场,这些小农场为了拒绝那种依靠化学药品而增长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不使用杀虫剂或化肥而种植。现在,有机食品市场是食品工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为了生产出所谓的有机食品,生产者通常要按照美国农业部所制定的准则来进行生产。

波伦先生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水平的有机食品。有些大农场利用与工业化农场相似的方法来生产有机食品,他们遵循了生产有机食品所必须的准则,但他们的方法中有许多仍然很不健康,或让人无法忍受。许多大型的有机食品农场需要将他们的农作物运往世界各地,有一个疑问是,有机食品的好处是否被因将有机食品从产地运往购买者手中所耗费大量的燃料所抵消。

这就导致波伦先生考察小型的当地的有机食品农场。他访问了维吉尼亚州的波利弗斯(Polyface) 农场。该农场主约耳.斯拉听对于种植有一些有趣的想法。他将他自己描述成一个“草农”,因为草是他农场动物食物链中最基础的原料。约耳.斯拉听不愿意将他的农场贴上什么“有机食品”的标签。他和家人一起根据自然生态平衡建立起了牧草循环的农场体系。正因为他们实行了可持续的农业经营,他们不需要为他们所养的鸡、牛、猪和兔子施加什么化学药品。利用这些方法养的动物非常好吃。同时,波利弗斯拒绝将他们的食品运往各地,所以,这个农场只立足于当地的消费者。这家农场成为如何在当地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的和富有成效种养的一个重要范例。


迈克尔.波伦在他这部书的最后讨论了他自己制作的一种极端的当地膳食。他捕猎了一只野猪,用在花园里种植蔬菜来喂养它,并采集野蘑菇。他说,这种饮食方式不适合每一天,但他表明,这种经历很重要,因为它让人想到我们所吃的东西与自然界有着直接的关系。波伦先生的食物调查询问了许多读者,他请他们仔细想一想,他们都吃哪一类食物,以及这些食物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杂食者的困境》还指出,美国食品管理体系应该改革。

迈克尔.波伦2008年的出版的著作《In Defense of Food(《保卫食物》)通过讨论食物和健康来延续他有关吃的话题。他指出,美国人越关心营养,他们就会变得越不健康。来自于科学家和广告界有关食物的相互矛盾的报道,让人们对吃什么才健康产生了非常困难的选择。所以,波伦先生提出了三个简单的规则:吃食物、不要吃太多、多吃素。他所定义的“食物”是来自于自然的纯粹的、新鲜的食物。他拒绝含有未被认可的物质的加工食品

迈克尔.波伦:“我的基本想法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不得不吃一些企业为我们准备的食物,我们要收回这些企业对我们饮食的控制权。你知道,我们的食品支出有50%用在了家庭之外,为了方便、为了所谓的科学食品,我们让大量的企业为我们烹制食物,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由企业为我们烹调出来的食物影响了我们公众的健康,这些企业并不能烹调出很好的食物。”

波伦先生向我们表明美国人已经开始反思许多健康问题,并开始通过以自然食品来替代加工食品来建立一种更好的食品文化。

200810月,迈克尔.波伦向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发表在纽约时报上。在这封信中,他对奥巴马先生说,食品问题应该在新政府中占居重要的位置。波伦先生说,奥巴马先生在竞选期间没有谈及到食品政策问题,但他说,新总统将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因为食品问题与健康保险、能源独立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相联系。

迈克尔.波伦向总统提出了几条建议,他谈到了改革农业政策的重要性,这些政策应该支持那些为当地社区提供各种不同农作物的农场,这种政策将减少污染,降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他提议,政府应该改变目前的中央集权的食品管理体制,将权力下放到地方。他说,这样的话,将确保美国食品免受外来的冲击,减少食物中毒扩散的可能,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

波伦先生还建议启动一项儿童教育计划,让儿童认识到吃天然食物的重要性,而且,他说,总统要想表明他支持食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白宫建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园,这个种植园可以为总统一家人提供健康的食物,并救济附近饥饿的人们。迈克尔.波伦说,白宫的一个种植园为全国的健康饮食和当地种养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范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