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范叔如 /老金
发起人:复印机  回复数:21   浏览数:2862   最后更新:2006/08/19 19:33:01 by 我爹
[楼主] 复印机 2006-08-19 04:51:52
我的朋友范叔如

2006-08-17 19:02:08


范叔如



1986年我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读书的时候,范叔如那年考上了徐明华的研究生。那时的美院,与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对画画的人来说,美院还有一种神圣的光晕环绕着,它还是新思想的发源地。我们当时的画室在南师的南山,叔如的画室也在南山,记忆中叔如好像与徐老每天就是画人体,因为当时徐老的另一个研究生正好是带我们素描的,所以我们有时能进他们的画室,看他们画的油画。

在南师的时候,我与叔如并没有来往。我只知道叔如毕业之后就去北大了,去北大可能是他的同学朱青生在背后撮合的缘故,老朱那时已经在北大了。南师的七七届人才济济,关于他们的故事在读书的时候就广为流传。管策就是七七届的,与叔如是同学。后来在与管策的交往中,我更知道了一些他们故事的细节。现在说来已经是雪泥鸿爪了。

九十年代初期,我听说叔如在北京已经很用力地在尝试着许多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了,他做过装置,也做过行为。但很快,也就是93年的时候,他找了一个日本妻子出国了,之后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比翼见到了叔如。当时他到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参加一个展览。他是无意到比翼的,可能是别人介绍,到上海就要到比翼去看看。只是他来比翼的时候,我正好在,这是天意。我当时在多伦。第二天他带了许多日本的艺术家来多伦参观,是我接待的。这次的偶然见面,保持了我们之后的联系。他每次回国,总给我电话,甚至有时就是为了我们的见面而回国。

叔如其实在日本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只是他去日本的时候,正好遇上日本经济的滑坡,而这个滑坡就是到今天也没有回升过来。而国内的情况,特别是艺术市场,恰恰与日本相反,势头强劲。这个现实,不要说叔如难以预料,其他人也是预料未及的。所以,叔如在日本的境况,大致还是中国90年代初期的境况。作为移民,作为艺术家,我想这样的反差在他心里肯定是重着的,但他很少提及。因为我想,他如果93年不去日本,可能艺术上会走到一个他认为的高峰。他当时周围的许多朋友现在都是国内的名流,比如朱青生,比如冷林,等等。但我转而又想,就是在国内,情况的变数也是多样的。他在北大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被体制同化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在与叔如的交流中,我很少听到他的抱怨,这倒是事实。他觉得人生的路走到这一步,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在他身上我还能看到85精神的残余,这就是在思想上的自我追问。在日本,真正与他交流艺术的人很少,他说其实日本这个民族虽然很抱团,但也很保守。他说,人在这里生活久了,反而很闭塞。他很想回国参加国内的一些活动。我觉得虽然目前在日本的境遇对叔如不利,但他还是坚持通过艺术在思考更大的文化问题。下面的这些问题就是我在与他交流的时候他说出来的:

1、中国思想的来源是农耕文化;

2、西方科学是反理性的,是为了证实神的存在而寻找证据;

3、世界的发展是出于人类的自私(中国只是从“不死”的观念中进行实验,想想中医的产生);

4、中国的历史不是没有科学(冯友兰当时也提出过类似问题),只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对科学的要求并不是急迫的;

5、中西文化不需要继续区分,它应该的一统的。对本土当代艺术的推进是阶段性的,目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中从新思考下手处;

6、中西文化现在不是学习,而是全部拷贝(拷贝的目的是对时间的重新理解),之后寻找新的思维方式;

7、对西方来说没有中西概念,原因是历史中中国文化对西方思想的发展没有建设性,中国的思想系统历来是地方性的。

因为我也比较喜欢在艺术的背后想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与叔如总有要谈的话。甚至我觉得他的思考某种程度上对我的思考有辩难作用。我一直觉得60年代出身的人,可能是经过85思潮的洗礼,他们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要一些关于理性的求证。我觉得这是值得养育的一种习惯。只要这样的辩难是向内的,它对自我思想的提携总是有益的。叔如的作品在方式上,从国内的情况来说,是过于老化了,他自己也觉得要在方式上进行新的转换。但我觉得,他的积累,在他的环境中,是达到快要外溢的程度了,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机缘,他的转换也就是眼前的事情。

转于老金的博客
[url]http://blog.sina.com.cn/u/4a12e310010005jo
[沙发:1楼] 我爹 2006-08-19 19:33:01
那个录象我倒不是很喜欢,虽然有他独特的情绪,但是在方法上和沃货尔几乎是一样的.
[板凳:2楼] 我爹 2006-08-19 19:29:29
[quote]引用第18楼老金2006-08-20 02:35发表的“”:

他说这次用油画的方式展览,浪费了一次机会,这是我们交流下来他说的话。但在那个环境里,让意识细腻起来很难啊。我不是在为他找理由[/quote]

看了你的文章,和他的画挺喜欢这个人.
[地板:3楼] 我爹 2006-08-19 19:30:37
无所谓浪费什么机会不机会,我觉得,可能年纪不同,心态不同吧.
[4楼] 老金 2006-08-19 18:35:55
[quote]引用第17楼鸳鸯火锅2006-08-20 02:30发表的“”:


问题是话说得还不够多!或者说得还不够明确,画得好的人很多,不多他一个![/quote]
他说这次用油画的方式展览,浪费了一次机会,这是我们交流下来他说的话。但在那个环境里,让意识细腻起来很难啊。我不是在为他找理由
[5楼] 鸳鸯火锅 2006-08-19 18:30:32
[quote]引用第15楼我爹2006-08-20 02:22发表的“”:
我觉得画的不错,安装上费心机去观念觉得有点话说多的感觉.[/quote]

问题是话说得还不够多!或者说得还不够明确,画得好的人很多,不多他一个!
[6楼] guest 2006-08-19 18:19:18
老金是明白人,顶!
[7楼] 老金 2006-08-19 18:21:50
大家空了顶顶我的博客,也给我一些建议。谢谢啦 [s:74]
[8楼] 我爹 2006-08-19 18:22:53
我觉得画的不错,安装上费心机去观念觉得有点话说多的感觉.
[9楼] 老金 2006-08-19 18:28:31
[quote]引用第15楼我爹2006-08-20 02:22发表的“”:
我觉得画的不错,安装上费心机去观念觉得有点话说多的感觉.[/quote]
我写他的文章是我觉得他身上有某种东西在吸引我。那个环境,在中国我早溜了,郁闷啊,压抑啊。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思考问题,你说85 不85?我来了上海,可能都忘了自行车是怎样骑的了。这不是说我追求享受,是城市的的气息,城市的节奏。今天让我在自行车上思考问题,我肯定就彻底废了,你们说呢?
[10楼] 老金 2006-08-19 18:12:30
[quote]引用第11楼guest2006-08-20 02:08发表的“”:
老金写写人物往事很棒的,以后能不能多写点这样的文章啊?你写的学术点的东西真的不大读的明白! [s:76][/quote]
最近其实就是在解决这个不太明白的问题。不急,我是一边写,一边想弄明白。我明白了,大家也就看明白了。这是我的问题。哈哈 [s:78]
[11楼] guest 2006-08-19 18:08:29
老金写写人物往事很棒的,以后能不能多写点这样的文章啊?你写的学术点的东西真的不大读的明白! [s:76]
[12楼] guest 2006-08-19 17:58:46
觉得他的作品有点小感觉,这样一个前辈级人物今天还在这样思考很值得让我们后辈学习!但觉得他的小感觉完了后就没什么感觉了,瞎说拉!
[13楼] 老金 2006-08-19 18:04:46
[quote]引用第9楼guest2006-08-20 01:58发表的“”:
觉得他的作品有点小感觉,这样一个前辈级人物今天还在这样思考很值得让我们后辈学习!但觉得他的小感觉完了后就没什么感觉了,瞎说拉![/quote]
我想有这样的评价,这哥们会高兴的 [s:74]
[14楼] 老金 2006-08-19 17:53:32
[quote]引用第6楼guest2006-08-20 01:46发表的“”:
既然是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撤离的时候,有意把这些画留下似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画还这么四平八稳的挂在墙上呢?
银行撤离与钓鱼岛,海上发身导弹,有政治事件的建筑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没有?[/quote]
这个银行有一个特点,到处都是钟,而且都是同一个时间,是4点20分。许多人问为什么钟都是同一个时间?这些钟原来就是银行的。银行走的时候留了下来,搬走的时间是4点20分。这样油画不经意地在各处出现,面上是很自然的。至于钓鱼岛、导弹其实都很含蓄。貌看就是很普通的风景。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题材选择毕竟还与这个城市、这个展览有关。
[15楼] 我爹 2006-08-19 16:56:06
想看看范先生的作品
[16楼] 老姚 2006-08-19 17:37:29
那时的人多纯朴啊!
悲伤的梦
[17楼] 老金 2006-08-19 17:41:25
[quote]引用第3楼我爹2006-08-20 00:56发表的“”:
想看看范先生的作品[/quote]
范叔如最近的作品还是油画。在《2006广岛艺术文献展》中,他把他的画有选择地挂在旧银行的各个空间中,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撤离的时候,有意把这些画留下似的。使得观众不会把这样的画当成展览的作品。但他画的油画都是有选择的,比喻钓鱼岛,比如海上发身导弹,比如有政治事件的建筑……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他在转型阶段中的作品。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这次虽然用油画的方式展示,但观念上是进了一不的。现场的感觉,我觉得他是达到目的的。大家看看,他也建议我有机会的话,把他的作品与想法在网上与大家交流一下。
[18楼] guest 2006-08-19 17:46:03
既然是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撤离的时候,有意把这些画留下似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画还这么四平八稳的挂在墙上呢?
银行撤离与钓鱼岛,海上发身导弹,有政治事件的建筑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没有?
[19楼] 老金 2006-08-19 17:46:36
这是范叔如拍摄的一个录像,构图与他的油画差不多,是拍的一个带有建筑物(曾经有过政治事件的建筑物)。就是一个长镜头,是太阳落山的镜头,一直到画面暗淡下来为止。时间为50分钟。
[20楼] guest 2006-08-19 06:37:07
我也喜欢...90年代出国的艺术家也很不容易...顶 [s:68]
[21楼] guest 2006-08-19 04:54:19
老金的这篇文章我很喜欢,很平实,容易读,还有那么点小小的伤感,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