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的书面采访
发起人:art阿宝  回复数:4   浏览数:2339   最后更新:2009/01/17 22:37:05 by guest
[楼主] art阿宝 2009-01-12 10:39:56
来源:邱志杰blog

老调重弹 《典藏》的书面采访

訪問題綱

一、綜論:
1. 您認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與公民的社會責任有何不同?何謂以藝術的方式介入社會?
公民的社会责任在不同的公民社会中也有一些差别,但是总的来说应该包含:态度上和行为上对普遍认可的社会公德的尊重,对关涉社会健全的问题保持兴趣,有兴趣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有能力起到自己的作用,等等。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偏重于质疑和反思的能力。不是从既有的意蒂牢结中选择某一种自己所认同的来加以支持,而是质疑所有表面上看来互相对立的各种意蒂牢结所使用的共同的陈词滥调。保住艺术性,才谈得上介入社会。

2. 您將藝術擴大為回到歷史的現場,並且通過社會調查、符號學研究等,觸及了藝術之外的跨文本材料,這是來自於西方先鋒派傾向於「把藝術世界錯認為現實世界」的藝術方式影響嗎?

西方有很多种,先锋派也有很多种,我的影响源更有很多种,不好说某种做法一定来自某个影响。我在工作方法上引入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工作,是因为我相信艺术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为了发展自我。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能让自己脱离有限的小我的局限。

3. 人們往往著眼在您的「總體藝術」與(一般認知下的)藝術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您藝術計畫的有效性有著過多的期待(甚至遠多於對社會、民間救助機制的期望),您覺得在這樣現象的背後,隱含了什麼樣的思維?

总体艺术的名号使我能够时常丢开艺术本身的考量,从生活本身的需求出发来做一些仔细喜欢做的事情,即便人们通常不认为那是艺术。之所以要时常在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工作,是因为艺术在当代世界中高度的体制化,以至于有时变成某种有碍生活的东西。人们需要艺术和生活需求的统一。


二、「關於南京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
1. 在這個計畫進行了約兩年的時間後,是否能歸結出初步的原因,理出為何大量的輕生者會「不遠萬里」來到這一個偉大政治形象的象徵地自殺?自建橋以來,自殺的原因曾隨著時間進程或不同的社會背景而有所不同?
南京长江大桥建于文革期间,文革时有大量冤假错案,每次政治运动一来,自杀者就很多。第二次高潮时刚刚改革开放,开始分房子评工资,有了分配问题的时候。目前主要的原因是人口流动,个人所受到的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
人们选择一个国家形象来结束自以为失败了的个人生命,很大程度上还是对于生命价值进行某种肯定的企图。政治早就深深地进入了人民的潜意识,定义了价值。

2. 您曾在博客裡提到,自殺問題的關鍵可能是因為社會的關鍵詞已經由「革命」變成了「成功」,給人造成了巨大的壓迫,而傳統中國的舒緩機制已經失效了,導致今日的人們逐漸忘了如何享受失敗,這是您創作另一個計畫—「如何成為失敗者」的原因嗎?如果是的話,其與「南京大橋計畫」有何種關連性和區別性?
正是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计划的调查过程中,我进一步意识到,正是这种今天主流的意识形态,疯狂追求成功,并且成功的指标过于僵化,把很多人送上了绝路。所以有了这个《如何成为失败者》的作品,它应该视为南京长江大桥计划的一部分。否则从北京开车去广州应该是经过武汉的,而不是走南京。

3. 獲救的自殺者後來有加以追蹤嗎?有自殺者後來轉而成為拯救自殺者的志願者嗎?在干預計畫執行過程中,是否曾經發生過任何遺憾?

大量的獲救的自殺者如果境遇改善,并不愿意人们过多渲染他们的自杀经历,甚至家人也永远不会知道。这种情况就不便追踪,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有很小一部分获救自杀者会成为拯救自愿者。
而遗憾,遍地都是。

4. 您曾提過您對墓碑從來都有很深的迷戀,而這個迷戀其實也存在於「南京大橋計畫」中,「墓碑」象徵的是生與死的問題嗎?為何會對此一物件(議題)很感興趣?

我从小学书法,临摹的字帖很多就是墓碑。小时候练习拓印的技术,也是从一些无名墓碑下手。我想这是这种迷恋的重要原因。墓碑当然和生死攸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把永远之物的所有权交给短暂的、已经过往的生命,它内在地包含了荒诞性,同时又是个人和社会交汇的场所,和艺术品很相似。

5. 除了與自殺者在大橋上直接互動,此一計畫對於其他的人們是否發生任何影響?而後者所指的互動部分是在大橋上、干預自殺計畫周遭的人們(例如公安、路人)居多?還是在展覽場所觀看作品的觀眾居多?
6.
直接的接触是强烈的,数量上当然是通过展厅的观众更多。在艺术语境下,产生的是另一种强烈。可能影响不是集中在一个议题上,而是更广的东西。

7. 您曾提到,這一個四年的計畫陸續會在其他國內外城市展出,在選擇地點上是否有任何考量在內?在南京之外的城市,是否只以藝術作品的方式展出?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头两次是上海和新加坡。接下来北京、南京和台北是必要的地方。目前还有柏林的邀请,我喜欢柏林世界文化宫的地点,因为它离柏林墙很近。柏林人一定能明白某种感觉。
在每个地方展出的时候,都不是只出现艺术品。总是包含档案馆的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渴望能够有更超出展厅的工作方式出现。我自己正在加强艺术治疗方面的知识的学习。

8. 對您而言,創作此一計畫的意義為何?您對這樣的計畫有任何期待嗎?

这样的计划,给我一个机会把艺术界的文化战争、体制反思、市场等等问题丢开,直接回到人的需要上来考虑问题。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工作,将修身和济世这两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努力协调起来。

[沙发:1楼] guest 2009-01-14 10:00:39
是不是用繁体字就显得有文化啊?。阿逼!
[板凳:2楼] guest 2009-01-15 15:33:09
楼上的估计没看过典藏吧,台湾杂志提问发来的邮件当然是繁体咯
[地板:3楼] guest 2009-01-15 15:42:42

[quote]引用第1楼guest于2009-1-14 10:00:40发表的:
是不是用繁体字就显得有文化啊?。阿逼!...[/quote]

写简体你丫又说字太多,马的。
[4楼] guest 2009-01-17 22:37:05
支持邱先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