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洋@火 作品解读
发起人:cherlen  回复数:0   浏览数:1967   最后更新:2009/01/01 10:05:42 by cherlen
[楼主] cherlen 2008-12-26 00:00:00
《充民》 装置 160x160x40cm
.installation.160x160x40cm

《尔雅》中这样讲述:“充,塞也”。《广雅》里有另一个解释“充,满也”。在词性的主被动方面并没有更多的解释。而我试图把“充”和“民”在某种意义上进行重新组合,同时也为了兼纳两辞典所阐释的综合之意,于是也就有了这里的“充民”---它应该是拥有了该装置作品所试图表达的多重复杂性:兼容,并互融;矛盾,却又统一着。
《充民》试图以强制性的互涉视觉,用特殊的文化符号与类逻辑方式来整合出关乎某一特殊品性的记忆触及:
用传统中医学针灸穴位阴阳模体的拷贝,“披”上来自西方经典的《旧约》与《新约》罗织的霓裳,在熏香的原茶中,在淘“金”的方寸之间,用方块的活体“汉字”血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海外汉文化的生存体系,这个体系与母体的链接则是缠着麻绳的船桨。这也是“番洋”里农耕文明和资本殖民文化的融合撞击所形成的“充民”轨迹。
番洋中的“充民”在文化的东西方文明的互融中既保存了特殊的中华文明血统,又兼具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先进特质。同时特殊背景的特殊压力下所形成的群体开拓精神也成了特殊的“充民”品性。就这点而言,作品也力图在“虚”“实”之间找寻某种“充”的,可以进入衔接的突破点,来缓解如今的人们所试图追寻的故去痕迹。



《符书》 装置 230x60x70cm
. installation. 230x60x70cm

作品《符书》,用了比较直观的视觉方式,试图在原始方术和近代科学之间嫁接某种可咨延续与扩展的精神视觉的模体,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虚幻的:用一台旧款式西洋打字机,在极为精细的窄木简上,打画出居家常用的“符”画,其中有“平安符”,“求财符”,“升官符”,“居家治病止痛符”等等,而“信息天线”却以信息科学的方式传输着永恒彼岸的精神宿念与寄托。与此同时“心符”也试图用心理学的方式层层叠加更多的关于多重文明的“符”迹。
是“天书”,是“神书”,抑或于“人书”。



《天地方圆》 装置 50x50x97cm
一部宋明理学故里的地方府志,一部经典八股的手抄范文,在方寸之间,那些严肃,禁忌的理学脉络,丰富特殊的典故文本,各自怀揣着儒经儒礼的家学之道,不经意间却在另一个奢华并霓彩斑斓的迷离中,形成了另类版本的“天地方圆”的人生七彩的互动。
这种“物”与“物”,“人”与“物”,甚至由此延伸的非物质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也成了某种精神记念的新文物性质,显然是属于个体的,但却也具备了大面积的群体性;是精神的,却也有实质的物质依存。
且当是一部各自的《天地方圆》吧。



《煮着...》 装置 230x110x50cm
. installation. 230x110x50cm

新体活字在“煮”的过程中,烟雾缭绕下飘映出旧体千字文,在文本的整合叙述中,以散叙述的方式把那些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在某种人文的温度背景下,逐渐成熟,直到深刻。
“煮”这一过程,曾经一度把人类自身的身理文明推进了一个高度,而这里的“煮”却用另一种曲劲努力,企图把文字文明在精神角度进行一个新的组合。既然是艺术,这个组合的意义自然也就有了某种类悬念的不确定性,于是传统的罗盘模式,在此过程中给出了筛选时辰先后,吉凶天卜的命理逻辑。



《身份A》系列 布面油画 90x73cm
Series. Oil on canvas. 90x73cm
《身份B》系列 布面油画 45x35cm
Series. Oil on canvas. 45x35cm
“身份”此时是关于“充民”的“身份”,《身份》里的“身份”在视觉图象上是关于“南番”“南洋”的特殊地域性国家和地区的官方通牒印信,着重讲述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让这些特殊人群的身份越显沉重。而这些通邦印信在特殊情况下也具备双重身份的复杂与尴尬,并由此牵涉出此后的《西洋红》。


《西洋红》 影.像作品 35x26cm
. Photographs. 35x26cm

“西洋红”建筑身份的背景从“领事馆”,“教会医院”,“教会大学”,“教堂”,“造船厂”,“监狱”,“邮局”,“俱乐部”,“餐厅”甚至于普通的“公馆”“侨宅”等等,这些在历次政治运动的背景下,无一例外的被重新洗牌,甚至在如今盲目的城市化进程中被无情摧毁并遗弃。不论是现存的还是逝去的,被保护的,还是无缘的,在这里也只有用艺术的“红”和苍白的影象记忆渐趋模糊那一段“后娘养”的尴尬岁月。准确地说“西洋红”有被重新套上“夕阳红”的光环危机。
这种文明精神的缺失,或是未来考古层的悲伤记忆。


《醉过正山小种茶的“马太福音”》系列 纸本作品 40x30cm
Series.
Works on paper. 40x30cm.

盲文马太福音,正山小种红茶,在用“吃醉”的方式互相交融,东方的茶韵茶香茶色茶性把西方普世经典的马太福音醉过。这个过程及其遗留下来的文本痕迹,依旧要用“盲”的心境触觉来体验,而这种体验在“番洋”文明的百年记忆里,已经逐渐形成心灵相通的经典。
是茶,是水,是福音。


《流通》系列 布面丙烯 90x73cm
Series. Acrylic on canvas. 90x73cm
华人的历次战乱流离迁徙,大量大规模的下南洋开发开垦,给“番洋”地区的国家和区域极大的知识文明和力量。从而形成了具有同宗文化的沟通可能,甚至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遗存方面近年来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这里的《流通》只是一种精神视觉的文本嫁接,用民国版本的货币,建立起东南亚华人的宗族信念,异域他乡的繁衍生息,给了同宗同族的华人华侨以血脉相通的心灵轨迹,国旗下的颜色,国旗下的窜动,自然是那些“流通”的被带去的华人文明。与此同时,《流通》体的书籍装帧格式也试图以文本记录的视觉模式来记念某种过去,书写着今天。

[down=/UpFile/UpAttachment/]下载[/down]
[down=/UpFile/UpAttachment/]下载[/down]
[down=/UpFile/UpAttachment/]下载[/down]
怀疑批评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