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著名批评家的心声。滚烫发热贴。
发起人:经纪人  回复数:6   浏览数:2630   最后更新:2008/11/27 20:05:34 by guest
[楼主] 经纪人 2008-11-26 11:19:17

资本代言人的灵魂冬天

文/朱其



我最近写了一篇“艺术炒作集团的冬天来了”,不过我觉得艺术炒作集团这个词还太笼统,实际上炒作集团分成三部分人:出资方、艺术家和炒盘手、资本代言人。



说实话,我对出资方也就是所谓的资本家和商人,倒没有这么瞧不上。我觉得他们就是纯正的商人,有钱挣就来,没钱挣就撤。该骗的骗,该做局的做局。虽然唯利是图,但基本上要什么很清楚。他们都是一些实干家,这些年也没有出来说什么话,就是你批判他“天价做局”,他们也没有出来说过什么。



艺术家呢,虽然接受了天价做局的安排,但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跳出来说什么的。他们也是一群实干家,学术也追求过,江湖也追求过,最终也知道自己的艺术能在世界上到一个什么地位。登上世界巅峰没戏了,做个国内老大也问题不大,有人要来拍马屁和炒作自己也不用拒绝。艺术就是一个过程,做了70%的学术就推出去,任由别人吹捧和炒作,反正就是一个标准答案:作品推出去了,就不是我能控制了,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回答得非常有境界,也不算撒谎,只是有点狡猾,只说了一半真实,另一半最重要的真实故意隐掉不说。很多新入行的投资人、外国人、记者、学生、粉丝就栽在这一半没说部分的陷阱里。所以,故意搞得很神秘而欲言又止,是很多艺术江湖大佬的绝技,现在有一些70后、80后“小佬”也在学这一套了。我一直觉得就冲这一点,还是得承认他们是有境界的艺术家,这些人有点“坏”,倒也不至于让人瞧不上。



最后说到艺术炒盘手和资本代言人,这部分人的成长史其实已经有十年了,有些元老已经都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什么是炒盘手呢?就是自己没有足够的炒作资金,但有人脉资源和三寸不烂之舌,借助于或替别人的资金炒作艺术市场。什么是资本代言人呢?就是有点类似于这十年经济领域的一些学者和经济评论家,以学术和为民族进步负责的面目出现,实际上讲得道理都是有利于资本方的,为资本方制造社会舆论,并在理论和历史解释上找到依据和合法性说法。这个代言人群体事实上最近几年已经在美术界出现了。他们以批评家和艺术学者的身份出现,但很奇怪的是经常跟画廊老板、拍卖公司负责人、艺术经纪人一起开会。尤其是在最近两个月。



艺术炒盘手和资本代言人实际上是促成市场泡沫的一支主要力量。虽然大部分钱不是他们的,但出主意、写文章、发言是他们,真正的资本方和艺术家都躲在他们后面。这些人大都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出身美院艺术史专业、批评家或者策展人,早年有过一些艺术理想,也会为理想做一些展览、写些文章或帮助艺术家,但这些人基本属于为理想是可以,但经济上不能吃亏。到九十年代,这些人终于悟出一条拯救中国艺术的道路:通过掌握市场和资本来推动艺术发展。



这个道路模式也正好符合了这些人的人格特征:他们受不了九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艰苦的地下江湖和边缘策展的“革命”条件,但他们又敏锐地感受到资本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宰因素,所以攻下市场和资本堡垒就成了他们个人利益和理想结合的最佳道路。他们也不是做学术冷板凳的人,也不是能承受早期江湖艰苦性的人。但通过市场和资本,既可以找到引领艺术史的钥匙,也可以完成自己的资本积累。这一举两得的事当然是他们最近十几年奋斗的模式。



所以,这些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部分有这些经历:暂时放弃批评家、学者和学术,去开广告公司、做房地产策划和销售、当艺术经纪人。他们的原则是:讲学术理想可以,但一定要和有钱、有名、有权的人在一起,以金钱上不吃亏为前提。这批人实际上在九十年代又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留在艺术圈,从事艰苦的拍卖或经纪艺术品的活动;另一部分实际上是已经撤出艺术圈外了,直接就变成了广告商人和房地产销受商。这两拨人得承认都不容易,跟资本家和商人谈生意肯定是不容易的,我是亲眼见过一些人的此中甘苦。不然怎么不断大声呼吁要感谢资本,要看得起有钱人。当然也得承认,这些人心中原有一些理想,要不怎么现在拼命在发明一套资本价值观和改革三十年自由理论,证明他当初离开学术,终于寻找到一条“资本包围学术”的道路是一条伟大的道路。



这批人在最近三年的艺术市场泡沫潮终于大显身手了。已经去开广告公司和做地产策划的,又杀回来写艺术史。做经纪人的开始成为拍卖和市场炒盘手,跟资本方合谋市场炒作,或者自己开画廊、囤积作品。如果这些人成为真正的商人也就算了,问题是这些人不仅要用学术的招牌挣钱,还要发明一套资本价值观和改革三十年的艺术史哲学,为自己已下滑的灵魂辩护,证明天价绘画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拜金主义是这个时代必然的价值观,市场炒作是使中国新艺术复兴的唯一正确的必经阶段。



我觉得出身艺术史专业和批评家的炒盘手和代言人群体,是这次三年市场泡沫期最有害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还不仅是在挣钱炒作,而且还发明了一套资本意识形态和伪艺术史的说法,对不了解艺术史的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艺术投资人、暴发户、社会公众、媒体记者和艺术爱好者很有欺骗性,并产生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幻觉。



我最近倒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精神分析学意义的人格现象,这些人最近不满足挣钱,还花了很多精力为自己过去十几年走过的偏离纯学术的重商主义道路制造一套人生观和历史观。他们潜意识中想证明一个事情:他们的灵魂没有堕落。他们表面上好像是在对艺术圈说话,实际上是在说服自己:这些年在资本游戏和为资本代言这个事情上,自己是出于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自己的言行是符合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这恰恰是他们精神出问题的地方:他们的价值观已经从边缘和非主流,转向主流价值观和资本意识形态。这也是这些人还尚存可爱而可怜的一面:他们比只想着挣钱的暴发户多了一点自我意识,即他们在潜意识中还在不自信地问自己,我这样的经历不算一种灵魂堕落吧?



这些人在最近三年所做的舆论导向和做法,我列了一个清单:



1) 把天价绘画说成是世界一流大师的作品,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油画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离世界一流油画也有“很大的距离”。这是不容否认的常识,如果这一点还要狡辩,那就没有办法讨论问题了。



2) 把市场明星的绘画形象说成是代表中国的改革三十年的时代精神。代表改革三十年时代精神的主要群体应该是思想界和文学界,不可能轮到美术界,美术界最多是沾了一点时代气息,但这个时代气息主要是由思想界和文学界塑造完成的。这是任何一个在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青年都知道的基本常识。在近年被天价拍卖炒作起来的所谓代表作的形象,大部分都是齿牙咧嘴、木纳呆滞、玩世不恭的作品,这些形象不要说跟推动改革三十年的改革精英和民众形象不沾边,甚至也不能代表真正的九十年代艺术精神。如果这还要代表中国的新文化形象,那真是笑话。



3) 不负责任的撰写艺术史:有一个中途去做房地产销售的批评家,九十年代末杀回来之后赶写“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史”,有些是明显硬伤和不负责任,比如一些艺术家在1998年完成的作品,时隔一年不到,作品图片就被他放入“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史”作插图,可谓创下了世界艺术史写作的吉尼斯纪录。



4) 强调崇拜资本和富人。这是炒盘手和代言人群体灵魂最可怜的一个表现。如果那些暴发户崇拜资本和富人也就算了,这些所谓的出身批评家和理想主义者在资本和富人面前充满自卑感,我想就是真正的资本家和富人也未必看得起他。真正的资本家和富人挣完钱之后,现在倒是不谈金钱和市场了,人家倒是开始谈论宗教和艺术了。而这些曾经有艺术理想的人,现在是三句话离不开金钱,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真正的有钱人觉得当代艺术圈不好玩的原因。



5) 强调市场投机的正当性。炒盘手和代言人一直在强调一个理论:商人和资本家虽然挣钱使用了投机和不干净的手段,但推动了历史进步,所以要尊重违反游戏规则和卑劣手段的商人和资本家,艺术市场也是由投机和炒作带动起来,所以要“先投机、后规范”。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在欧洲一百年多年前就有了,即所谓“恶”推动社会和历史进步。不错,人类不是完美的,所以要存在以“趋利主义”价值观,以及在历史早期的“恶”的动力和手段。但人类社会也不能放弃对这种“趋利主义”和“恶”的批判,不然这个世界就成了“婊子就是英雄”的世界,上帝也不会答应。



6) 认为资本和市场的“恶”是通向幸福社会的唯一途径。欧洲今天的福利资本主义社会和文明,并不是由市场经济一个原因促成的,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批判和抗争,资本家和市场是不会自动放弃利益的,并给与无产阶级以福利制度。所以,资本和市场的逐利本性和“恶”的手段,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只有这两个因素并存,人类社会才能平衡发展。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二百年的主流社会,也从来没有认为批判资本不对。他有唯利是图和不择手段挣钱的权力,但不允许他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而这个炒盘手和代言人群体,确是拼命要为资本立牌坊。



7) 强调谁批判不择手段的市场经济,谁就是“仇富”。炒盘手和代言人群体,他们既不可能变成真正的学者,也不可能变成真正的商人,所以唯一的人生就是绑着资本引领艺术市场。绑架资本的人生当然不容易,不为资本说话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翻来覆去也就这一套话:我们有资本你有吗?你没钱还想揭发批判我们,你就是“仇富”。这还不是他们主人的思想,而是一个依附主人的小商人群体的资本意识形态。就像皇帝的仆人跟百姓说,你们知道皇帝也不容易啊!你们知道皇帝是怎么拿下天下的吗?你拆穿“皇帝的新衣”,但没有资本和炒作,会有国际影响吗,会有那么多的钱引进来吗?不择手段的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江湖冒险型的市场经济,当代艺术圈的市场成功者之所以感到这个市场亲切,就是因为这个群体基本上也是江湖冒险型的人格,他们既不为民族和社会负责任,甚至也不可能为自己的灵魂负责任。



上述就是当代艺术近<

[沙发:1楼] guest 2008-11-26 11:45:10
开始打笔战了好玩好玩!


朱其的这篇文章是不是针对吕澎的这篇文章。


吕澎的这篇文章应该是针对朱其的这篇文章吧
http://www.art-ba-ba.com/ShowPost_zh.asp?ThreadID=20049&ForumID=8&Category=&lange=cn&pw=read



吕澎:灵魂的冬天
 
来源:艺术国际

      2008年11月18日的《 21世纪经济报道》提示人们:中国“月度财政收入年内首现负增长”,这暗示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崩溃”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事实上,种种经济数据——“如企业利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贸进出口、商品房销售面积、汽车销售量、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营业收入等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已经告诉人们:“严冬”已经来临。对于那些年轻的艺术家来说,拍卖场上不断出现的流标消息和艺术市场的骤然萧条的确让人心里不安,可是,从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为中国新艺术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讲,经济领域出现的危机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暴露的种种问题很快将成为艺术家的资源,产生出大量更加富于创造性和充满活力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这个时刻,将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艺术时期的转折点。但是,在如何看待“冬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我仅仅想针对批评界一个灵魂进入冬天的现象发出一丝议论。

  冬天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我们每个人会由于自身的处境、目标以及标准对“冬天”的性质给出不同的定义。对于一个堆雪人的小孩来说,“冬天”可能是美好的,因为“冬天”是他或者她的一个创造的机会;而对于一个处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冬天”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灾难,他可能在这样的“冬天”里死去。

  事实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冬天”在2008年的春天之季就已经来临,如果把“雪灾”算上,整个2008年都是“冬天”。从1月到今天,不同性质的“冬天”肆虐着中国人,到了年底,所有性质的“冬天”被自然的冬天所包裹所接纳。按照人类的一般经验的判断,没有什么“冬天”比这样的“冬天”更为严酷,因为,这样的“冬天”让人在身心方面受到难以忍受的摧残;没有什么“冬天”比这样的“冬天”更为具有摧毁性的力量,因为这样的“冬天”很容易让人们面临崩溃的边缘;没有什么“冬天”比这样的“冬天”更为具有伤害性,因为即便是具有福利神话的冰岛也面临破产的悲剧;显然,也没有什么“冬天”比这样的“冬天”难以定义,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不同性质的“冬天”。

  既然所有的人处在不同性质的“冬天”里,既然我们没有太多的理由说我们正生活在春天里——这个时候说自己拥有春天的人其实是公开无耻撒谎的人,我们当然应该正视“冬天”的问题。

  我们没有时间、知识、篇幅以及机会去讨论所有性质的“冬天”,由于我们的爱好和与爱好相关联的责任心,我们只能在这里提及无数个“冬天”中的一个与今天的艺术问题相关的“冬天”:灵魂的冬天。

  灵魂的冬天首先意味着缺乏历史理解力的自以为是。当我们讨论艺术的发展,讨论艺术市场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应该了解导致今天的现实的原因,是什么背景、什么条件、什么资源导致了艺术市场昨天的春天?是那些“炒作”艺术市场的投机分子在某一天突发奇想,他们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精心策划后发动的一次毫无意义的市场游戏,以至于在短短的三年里创造出了“天价”的短暂奇迹?如果我们拥有对之前历史的基本知识,就应该清楚,这个心怀莫名嫉妒的假定是灵魂的冬天的一个表现,它表明灵魂缺乏文明的基本概念,缺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的逻辑线条的基本理解力。去看看今天的国际艺术市场,什么艺术家的作品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在拍卖场上被继续以“合理的”的天价售出?莫奈?还是伦勃朗?倒是有赫斯特仅仅靠自己的“操作”创造了天价,在即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前逃离出来,赫斯特比莫奈更伟大吗?在春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事实?其实,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十分困难,关键看我们是否具备基本的文明常识,是否具备历史的观点。

  灵魂的冬天也意味着没有教养的幸灾乐祸。冬天的来临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也是经济领域的周期性的表现。人类从来就没有因为创造一个或者两个科学的方案就高枕无忧的历史。从理性的诞生以来,威胁人类的问题就接踵而致,绵延不断。正如没有什么变化不会带来问题一样,没有谁是安排一切、稳定一切、规范一切的先知,这是需要理性去解决的现实。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的问题层出不穷,难道出现那些困扰人们的问题就是指责改革与变化的根本理由?难道可以将借市场之机发横财的不可避免的投机利用尽可能地放大为问题的焦点而不去积极地、建设性地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冬天”骤然来了,那些在昨天参与了艺术市场的人们,无论他们当初出自什么样的理由和原因,都在事实上支持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现在,他们突然遭遇了不幸的“冬天”,立即构成了一些人嘲笑的机会,构成了幸灾乐祸的人编制诋毁文章的素材。可是,你要知道,你事实上已经成为那些当初赌咒当代艺术队伍中的一员。现在,你与他们一样,幸灾乐祸,没有教养,让自己的灵魂进入了冬天。

  灵魂的冬天当然也意味着没有人性。一个没有历史和文明观念的人,很容易没有道德和教养,而一个没有道德和教养的人,也就很容易没有人性。漫骂、嘲笑、甚至诋毁当代艺术的人——无论他是谁——的最基本的立场是缺乏人性的立场。从1978年以来,大多数人开始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他们知道如何去分析和看待人性的丰富性甚至脆弱性,他们知道天才是一个艺术家的内在能力(就像瓦萨里很早就指出的那样),知道人类的艺术具有最基本的人类精神(就像黑格尔用他的词汇吃力地指出来的那样),知道每一个形象与痕迹都来自于客观的现实与文明习惯(就像沃尔夫林所提示的那样),知道异化将影响人的心智以至不是所有的符号都是“健康的”和“向上的”(就像马克思早年敏感到的那样),知道即便无意识的表现也反映了社会问题的积淀(就像佛洛伊德博士通过他的实验揭示的那样);知道任何立场具有其语境的相对性(就像形形色色的后现代理论告诉的那样),因此,他们不会去简单地否认一个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他们不会去对一个病弱的躯体给予指责,说到底,他们知道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可是,那些从嘲笑市场到嘲笑当代艺术(事实上那些嘲笑者的真正目的是嘲笑和否定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家),却没有拿出什么是今天能够具有说服力的艺术的人,我们很难理解他们还有什么善意的、不自私的和具有同情心的目的,冬天到来之际,他们所做的不是去给予理解的关怀与批判的分析,而是用接近街头小流氓的语言和动作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落井下石,他们惟恐冬天还不寒冷,他们巴不得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冰块,将一切生命冷冻,直至死亡。

  少来用“学术”的名义为自己辩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知识的人应该同意,这个文化培养了一个有悟性和理解力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智慧滋润着这个民族中善良人们的心田,所以,任何有道德、有教养、有人性的人都能够读懂用任何虚假的言辞遮蔽的险恶用心。不要说你仅仅是在讨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你的言辞告诉我们你没有善意;不要说你也承认有真正的当代艺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提交过冷静的学术陈述;更不要说你不怕任何批评,因为传统的智慧提醒我们:你可能属于沽名钓誉、破罐破摔的人。

  如果你坚持说你是一个善良、理性、正直的人,一个富于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人,你就冷静地告诉人们:我们如何度过一个迎接春天的“冬天”。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板凳:2楼] guest 2008-11-26 12:18:20
时势造英雄,资本造就什么,话语权吗? 
第一篇这方面批评得比较到位!
[地板:3楼] guest 2008-11-26 12:30:43
朱其有点错怪他了,吕鹏号称“老板杀手”,据传言,有很多老板因与吕鹏合作而破产,比如像贺南山项目等等,他其实我们无产阶级派到资产阶级的卧底,不要冤枉了好人啊!朱其同志!!
[4楼] guest 2008-11-26 17:01:04
楼上的放烟雾弹吗?老板破产跟这个话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能针对具体做的事情跟学术上来讨论?如果这样的话,永远听不到批评的话语了,只能说是艺术圈更大的悲哀!要为吕辩护的话,他的确为艺术市场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川军的艺术市场。但艺术史的方向不应当由艺术市场来决定的。
[5楼] guest 2008-11-26 17:52:31
老板破产当然有关系,批评家忽悠老板的直接后果,
[6楼] guest 2008-11-27 20:05:34
川军的代言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