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在第二届美术家批评年会上的发言
发起人:art-bon-bon  回复数:11   浏览数:2585   最后更新:2008/12/05 01:22:19 by guest
[楼主] guest 2008-11-21 12:49:17

现在批评家们在干什么?
[沙发:1楼] guest 2008-11-21 13:17:29
这不就是说朱其吗?朱其早年克扣艺术家制作费,学院泡女生,参与炒作画价都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名气的。本来也不愿说了,但是吴老师点了一下,那就当8挂了吧。
[板凳:2楼] guest 2008-11-21 15:38:40
吴鸿绝对是一个垃圾
[地板:3楼] guest 2008-11-21 15:49:00
支持鼓励多种声音的批评,决绝人身攻击!!
[4楼] guest 2008-11-22 10:10:10
吴鸿跟朱其早年是有极大的矛盾的,在《江苏画刊》的时候,现在这样说不奇怪。

但这样讨论就没什么意思了,总是从动机出发,谁没个毛病?

关键是看事情说的对不对,还是对事不对人吧,不然没个完哦。
[5楼] guest 2008-11-22 14:04:05

[quote]引用第6楼guest于2008-11-22 10:10:10发表的:
吴鸿跟朱其早年是有极大的矛盾的,在《江苏画刊》的时候,现在这样说不奇怪。

但这样讨论就没什么意思了,总是从动机出发,谁没个毛病?

关键是看事情说的对不对,还是对事不对人吧,不然没个完哦。...[/quote]



吴虹最大的问题就是犯晕,公私不分,老是拿有趣当攻击,拿sb当战友。在这个基础上他看不得对手好,它的概念还是农民种地下半年是要有回报的。所以同盟的问题就是吴虹的问题。而且问题层次比较低级,是人品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运营理念,体制支持之类的。那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是晕的另一种呈现。
[6楼] guest 2008-12-03 21:53:20
147838
[7楼] guest 2008-12-04 13:26:50
147955
[8楼] guest 2008-12-05 00:02:13



级别: 游客
精华: *
发帖: *
威望: * 点
Ba币: * 元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6楼] guest 2008-11-22 10:10:10 引用 Bobo 收藏 回复 吴鸿跟朱其早年是有极大的矛盾的,在《江苏画刊》的时候,现在这样说不奇怪。

但这样讨论就没什么意思了,总是从动机出发,谁没个毛病?

关键是看事情说的对不对,还是对事不对人吧,不然没个完哦。
_______对对对
[9楼] guest 2008-12-05 01:22:18
做救世主呀!?
[10楼] art-bon-bon 2008-11-21 12:49:18

来源:艺术国际

吴鸿:在第二届美术家批评年会上的发言

我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简单谈一点关于当代艺术的“异化”问题。“当代艺术”在2000年以后一方面虽然仍然有来自体制的压力,但是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当代艺术已经开始施行了“怀柔”政策。我记得在2000年上海双年展以后,有一种说法,叫做“当代艺术终于被‘合法化’了”,当时不管在媒体,还是在批评界都有这样的说法。进入2003年、2004年以后,随着资本的介入,当代艺术又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资本”之间的共谋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代艺术的社会批判意识越来越减弱,甚至是以一种“貌似批判”的方式来迎合市场的需要,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对于当代艺术发展而言值得警惕的地方。

上午有人提到主流意识形态采取“民族主义”的名义对当代艺术的批判越来越政治化,实际上,这种用民族主义作为口号、姿态,并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对于当代艺术的批判是一个战无不胜的舆论武器。这和这些年当代艺术越来越进入体制,并主动“被体制化”的大背景有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警惕资本对于艺术的操控,同时也要警惕主流意识形态对艺术的软性操控。

第二个问题,是就上午朱老师(朱青生)说到他在上届年会中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年会的组织化”的问题。我当时虽然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也不是绝对反对他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我反对的是:批评家年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不是有必要越来越体制化、越来越权力化?我反对“体制化”并不是说没必要“经常化”,我觉得“经常化”和“体制化”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比较赞同彭德老师在上届年会中提出的“批评家年会应该是‘批评家雅集’”的观点。我之所以赞成这种观点,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批评家年会应该是批评家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而制度化和体制化必然会演化成为“权力关系”。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可以和朱老师在私下进行沟通,而我为什么要在会上公开说这个问题呢?是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下面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有关。

第三个问题,我对今年的评选结果有些不同的看法。

这其实也和我刚才前面说到的在艺术市场化的环境下,批评家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介入艺术批评的问题有关。

当然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什么方式、表达什么样的观点,都是他自己的自由。但是,我觉得如果基于一种“利益分配不均”的狭隘心态,并以“艺术批评”的方式来发泄这种心态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艺术界对于“批评”的公信力的误解。特别是这种“批评”通过一些大众媒体的参与的放大,可能会引起大众对于当代艺术整体现状的一些概念化的理解(包括‘天价’、‘黑幕操作’等等)。虽然这些现象在艺术市场中以个别的形式确实存在着,但是,这些个别的现象通过大众媒体以一种以偏概全的方式放大、传播以后,实际上已经引起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整体产生了带有“仇富”心理的误读,这可能对当代艺术的整体生态会有一种非常大的伤害。

另外,我再从某些人的个人角度来说:自己很早就通过展览的方式向艺术家伸手要钱,也参与过商业批评的有偿写作,包括也曾经参与过商业造局的概念操作;现在突然要转换身份装出一副圣洁的形象来大批“黑幕”,这是不是基于一种“利益分配不均”的心理呢?我觉得不管是谁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大家都会自然地结合他以前的言行来解读。也就是说,你自己可以一会“黑”,一会又要装“白”,但是不要把大家当成傻子!

所以,结合我前面所说的“批评家应该是一个独立个体”的态度,我觉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同意在上午宣布的评选结果,我认为这个结果和我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觉得把“这个人”的“这种观点”作为一种以“批评家年会集体”的名义推介的时候,对我个人是一种侮辱!所以,如果这个结果要以“批评家年会集体”的方式来公布的时候,我声明:这个结果跟我个人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我个人的态度!
在上一届年会的时候,也有人提到了应该以一种民主化的态度来建立批评家年会的机制,而如何实现“民主化的机制”呢?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普选制、一种是代议制。通过年会的“评选委员会”来代表我们全体行使权利的时候,实际上就存在着一种权利代理的关系——这就是“代议制”。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所谓的“评选委员会”没有经过我们全体的推选、认可,它的合法性又从何而来呢?!

最后,我想就上午张柠在发言中提到的“网络暴力”的问题谈一谈。今天在座其实有很多人是做网络专业媒体的,中午在休息的时候,大家认为我做网络的时间比较长,觉得我有必要回应几句。我觉得“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通过什么“方式”来传播什么“内容”,也是一种多样化的自由选择。我们不能简单以那些对于自己不利的东西就可以一味地粗暴贬斥网络是“垃圾”。其实,这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姿态,我在网络上见的多了!动辄以一种“智者”的姿态来教导别人、训斥别人,话不投机便恶言相向,实际上恰恰是这种“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我想问一问,你在动辄指责别人“网络暴力”、“语言暴力”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专业暴力”呢?!
[11楼] art-bon-bon 2008-11-21 12:50:08

又经过N个人发言之后的补充发言:

吴鸿:朱老师刚才说的,我觉得我们之间还是有些误会,虽然我也参与了投票,但是最终的评选结果还是你们几个“评选委员会”来决定的。虽然我也参与了这个年会,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组织”。如果它是一个“组织”的话,即使我不同意这个结果,但是我还是要服从“组织”的决定。但是,我们目前还是以一种“批评家松散的结合体”的面貌来出现的,所以,我还是有必要坚持我个人的观点。我希望批评家年会的机制不要成为“多数人的暴政”。另外,我还是要强调我怀疑的所谓“选举委员会”的合法性问题。
对于刚才有人提到的“网络语言暴力化”的问题,虽然他们都实际上都是分别各有所指,但是我想,不管是张柠的观点、还是杨卫的观点,实际上都有一个对于纸质的、文本的方式的迷恋,而其内在的实质,就是“知识分子”的“专业”优越感。实际上,从启蒙主义开始,当时启蒙主义者所倡导的“精英分子”和“大众”的之间关系,其潜在的观点就是“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知识’”、“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标准’”。而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觉得所谓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对立关系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没有必要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凌驾于大众之上去做他们的救世主!实际上我们谁也没有这个权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