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双年展?
发起人:art阿宝  回复数:3   浏览数:2630   最后更新:2008/11/30 01:15:55 by guest
[楼主] art阿宝 2008-11-20 13:45:29
来源:leo博客

当看到《New York》杂志的Carly Berwick以半开玩笑地口吻送给今年的惠特尼双年展一顶“Facebook双年展”的帽子时,禁不住下意识地去瞅了一眼自己facebook上面的朋友名单:只拜读过著作却素未谋面的某著名策展人、某失意的评论家、某海外学者、当红青年艺术家若干、成功女艺术家一名、美术馆工作人员、艺术杂志编辑、画廊打工妹,甚至还有找上门来买画的收藏家!想想之前myspace.com让艺术圈的豆腐干大的小圈子在网上开了后院,因此报章所谓的“社交网络如何占领惠特尼”的说法早就不新鲜了──这点看看Deitch Projects的Kathy小姐的myspace就明白了。今天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网站的出现显然给艺术行业愈演愈烈的社交风气火上浇油,原本等级森严的阶层壁垒成了SNS网站眼里的笑话:亲爱的年轻艺术家们,为什么不直接点击某著名策展人,直接加他为facebook好友呢?而以展览Gordon Matta-Clark、David Wojnarowicz、Felix Gonzalez-Torres等艺术家出名的老牌艺术空间White Columns也破天荒地在网站开出了一类似facebook的年轻艺术家档案网供人点击、选秀。聪敏人不难发现盘根错节的艺术圈社交网络早已借SNS东风上了线。

自然,艺术圈的网络化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06年末,《ArtReview》杂志就有了先见之明,把google送进了年度百强盘点,还为flickr正名,将其誉为新的展览空间。而更令人鼓舞的案例是业界老大纽约的现代美术馆(MoMA)。在当年为老牌多媒体组合The Residents而作的回顾展上,MoMA索性把展品上传到了YouTube,供大众评分选择,实实在在让老百姓体验了一把作策展人的瘾!相对于萨奇画廊稍早一点的“首个读者策划的当代艺术展”,MoMA似乎更得web2.0精神。从引入podcast到YouTube,再到后来的新媒体部门的人事变动,MoMA传达的是一个信号:网络媒体来了。

如果在过去两年里要评选全球范围内最佳策展人,恐怕非youtube.com莫属。这个web2.0的年代,大众的参与第一次让策展人霸权遭受了威胁,youtube的出现一是革新了传统的录像艺术的展示方式,作品的检索和关联;另一方面又以大量的fan parody和bootleg的出现质疑了作品的定义──毫不夸张的说,“后舍男孩”式的早期网络fan pardoy已经为youtube年代的录像艺术开辟了新的方向,掺进了新的佐料。从早年挪谕403问题为代表的探讨网络现象的新媒体作品到Cory Arcangel等人着力研究的网络刻奇(Kistch)美学,今天的youtube、facebook等网站给创作者、观众呈现了更多新媒体的可能性。当早两年Raimundas Malasauskas还在感叹半路熄火的Manisfesta双年展没有转战网络的先知先觉,那么今天像facebook在内的一大批SNS网站提供了颠覆任何现成的展览模式的可能,其内置的录像、图片、文字以及互动游戏插件等功能足以教任何还停留在白盒子模式的策展人、艺术家们去抛开这些陈旧的观念,去“think out of box”了。

最近国内的艺术家、策展人纷纷玩起facebook和开心网,不分昼夜地互相拥抱、互传问卷,也许该是时候搞一个facebook双年展了。

[沙发:1楼] guest 2008-11-22 09:13:21
写的不错,网络作品从来就不缺乏,缺乏的是根据网络特征发展的艺术,当然网络为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另外空间,甚至这个空间比美术馆更加的公共,但是就现在的网络技术而言,还很难取代实物作品/空间带来的集体感受。
[板凳:2楼] guest 2008-11-30 01:15:16
全球首家专注于为华人现当代艺术家提供网络应用服务的社交网站:www.ArtComb.com
蜂巢网,国内也有啦
[地板:3楼] guest 2008-11-30 01:15:55
http://www.artcomb.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