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锐绘画奖"的展览模式成为一种商业艺术繁荣的表征
发起人:cherlen  回复数:3   浏览数:2548   最后更新:2006/09/28 06:49:42 by
[楼主] cherlen 2006-09-23 06:04:46
当"新锐绘画奖"的展览模式成为一种商业艺术繁荣的表征

近年来异常活跃的一个青年策划人在90年代末期靠<新锐的目光>展览赢得多方声誉,从此步入正堂.商业经济的带动和操纵中,让其中的当代艺术青年各个趋向一种"悲壮",这种"悲壮"是时代的无序与批评的糜烂吹捧下呈现出来的泡沫市场时代给予的,当然,没有人愿意肯定,也没有人愿意否定,因为他们介入或则正在介入其中.而流浓似的创伤区域在在扩散并已呈现出致命的弱点,这种弱点呈现的成败,多少是与"中国新锐绘画奖"的商业操控直接挂钩,当然既然是商业的操控其实也是有其自身的短线商业规律的存在与繁衍,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闷惯般的爆发,一声一声的.
所有的这种潜伏危机在AA制的原则中被重新洗牌,亚麻布的平方价格居然严重地超过了北京上海的繁华地价,艺术商业的危机呈现温州"炒房族"般的火热,但是,这样的火热离"退烧"冷却,也就不远了.深陷其中的青年和企图进入的青年都已经出现了一种拼酷到底,视死如归的执着,但是这样的执着俨然是荒唐而可笑的.
在一群为70后80后草草定性的批评群体的无端介入下,他们美美的享受了一种流行的快感,并从此开始了艺术市场疯狂的小资情调,这样的情调调节无疑在后续层面将是一种摧残,尽管,现在的"毒瘤"涨大得还不是很明显,但多少,则已呈现.这种游戏的浅规则在艺术市场来说已经呈现出一种明目张胆的作秀与媚俗.艺术商人的无知识性的经济介入让艺术传媒在疯狂的所谓"时尚","先锋","快感","放纵","激情",等等地肤浅措辞中晕了方向,乱了阵脚,然后进行闪电战术般的狂轰烂炸的指引,企图形成一种繁荣的"假象".那些没有经历过文革苦难与新文化启蒙时期激越动荡思潮的70后80后群体已经无暇顾及其中的任何真理与追求,他们在被强行标榜成"伤痛","残酷","迷离","感伤"等等的前提下进行违背人性与良知的尴尬伪装.风格从此成了一张名片,展览成了一种成长的经历,并给自己的简单思索标榜本时代的意义与时尚,到底,是谁在措成这样的混乱迷离?到底是谁在给他们一个弱智的定性?
谁去在意过这样的繁荣假象,"受伤"的,不仅仅是他们.
如果"新锐绘画奖"的展览模式成为一种商业艺术繁荣的表征,我们所企及的艺术还有多少属于艺术本身的空间与能量?2004年的"少年心气"似乎比它的前任"新锐的目光"来得更猛烈,像暴风雨般猛烈,我们已经不愿意去追讨其中操作的水分到底是多少,可是成就表征下,那些艺术青年们到底得到了?
各画廊争相签约,恍惚中犹如影视传播公司包装流行明星的快餐套路,让那些过时的理想成为昨日发酸的泔水,他们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先锋与经典的代言,这种错位,也是他们本身标注的无知,而被操控的青年则是一种荒唐的沉默.
这种模式下引发的"甜头",让模式本身成为一种流行,各大商业艺术空间争相使用同类模式,进行商业包装下的学术推广与伪装,在商业策展人的固体思维模式中被欣然应用,还有越演越烈的势头.这势头,在我们看来俨然形成一种看头,而那些背着人民币布袋的短线消费群则被蒙乱了阵脚,像90年代的炒股热一样,投入新兴股,然后就等着梦后的哀怜.
艺术市场的规范与今年的相对冷却是这种不正常的"学术投机市场"的错位造成的,而造成这种错位的正是那些标榜"时尚","前卫",甚至叫嚣"新锐"的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共同操控的产物.
这是一种商业学术的代名词,也是一种"流行文化"横行的代言,却被伪装成标准意义上的"学术"活动,而那些架上艺术青年们为了能挤进这样的"新锐",不惜"出生入死",进行各种超越他者的另类尝试,这种尝试后的精神匮乏明显地营养不足,"缺钙","贫雪",各种综合症状的涌现在那些纯商业策展人的忽悠包装下居然成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我们的时代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艺术中心到底怎么了?
难道70年代80年代的出生的艺术家非要定性为"残酷","青春","受伤","诱惑","迷离","血腥"或则什么什么的更加新鲜少见的词汇?
难道70年代80年代的出生的艺术家非要把自己定性成另类,为了迎合这个不健全的展览操作与不正常的市场运作?
难道70年代80年代的出生的艺术家非要在那种伪装的学术展览中把自己高高标榜?
难道70年代80年代的出生的艺术家非要对自己进行自宫?
我还是记起那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德的年代!"
我们的缺德年代是那些伪批评家们的操控与扯淡的荒谬结局.
如果是我,我想策划一个关于70年代80年代的"非定义陈述"的展览,因为他们的不确定性,仅此而已.
当"新锐绘画奖"的展览模式成为一种商业艺术繁荣的表征,我宁可相信这是他们进入自宫的年代,是关于"他们"和"他们".
而你们不是.你们是你们自己,不是属于他们标榜下的"新锐".
可怕的新锐,将成为另一种引导上的危险!

听说第三届的"中国新锐绘画奖"的参评即将开始,无意中发现那种年代的递进是1999--2004---2007,至于会不会延伸到2008,或则一年两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于我来说,则有一种毛骨悚然的凄冷,好象今年北京的寒流来得快了些,怕怕的.

当"新锐绘画奖"成为一种商业艺术的表征,绘画青年们,你们将何去何从?

         
                                            纪旺
                      2006.9.22
                                            写于北京798艺术区3818库
怀疑批评了!
[沙发:1楼] guest 2006-09-28 06:49:42
[s:66]
[板凳:2楼] augustdevil 2006-09-27 15:37:59
社会就是这样,每一种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只是有很多人无法自拔.或者真的就是无知
[地板:3楼] guest 2006-09-23 06:16:11
这帮所谓的70,和现在正在艺坛上努力工作的那帮人没什么关系。这帮人只是商业上的昙花一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