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野洋子
发起人:art阿宝  回复数:3   浏览数:2588   最后更新:2008/12/06 22:45:41 by guest
[楼主] art阿宝 2008-11-18 22:43:28


走近小野洋子

文/金锋


我只是在画册与文字中接触到了小野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圈子里听披头士的时候,大家都把小野叫成大野的,但很少知道她也是做艺术的。这无疑言中了约翰·列农说过的一句话,列农曾经说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洋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一直是列农的一个影子,一直被一种虚幻的伟大所捆绑着。洋子好像也是有意摆放着自己这样的位置,她是出于对爱情的敬意与回忆,还是对于阒然心境的保护,抑或是其他,我想这定然是日后传记作家有兴趣去虚构的事情了。

洋子如今是一个老人了,但她依然是一个魅力四射的长者。我不知道为什么,读洋子的作品,总会使我想起另一个同样有魅力的女人,一个已经离开尘世孤傲者,她就是马格丽特·杜拉。我觉得她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不仅仅是思想、精神、身份以及生活方式上的相似,我觉得她们在特立独行中严守着一种态度,并以一种女性的禀赋持久地对社会的不公进行评骘。如此,她们自己就是历史,她们在书写、涂改是同时,也让别人一起来书写与涂改。

我想,一个艺术家活到洋子这样的年龄,其实行动与否已经不重要了。我这样说,我的意思也许想表达,假如我们用经验或者用喜好来读洋子的作品,我们可能永远走近不了洋子。我很觉得洋子的文字性作品,是一个老者对人世的还愿或者说是思想沉淀下来的结晶,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切己之事,假如用心感悟之后,我想这也是一个阅读者的切己之事。这是活着的艺术史,也是行将反转过去的艺术史。重要的是洋子很轻很开阔地在这样说,她不是用艺术史的方式在说,而是她自己在说。她的期待,我觉得也是很轻很开阔的期待,观者是否说,远离经验、远离喜好地自己在说,这就成为了观者的切己之事。我这样说,不一定很准确,但这是我走近洋子的一条路径。

在马格丽特·杜拉那里,我觉得她对于人世的沧桑变化,也许要说的话太多,所以表达变得痛苦与残酷。她重新徘徊在知与不知、说与不说、着手写与正在写之间,折磨着她的智慧。这样的体验,我想在洋子的内心也是有的吧!世界近50年来的变化,对于一个身体力行于其间的人,如何说,怎样说,说到怎样的程度,我觉得这完全是境界在处理的事情。洋子1996年的作品《笑》(笑一周),就这么一句话,它涵泳着一种臻至于透明的快乐,这是她想告诉大家的一句话,至于这话究竟怎样,这好像已经在笑之外了。

我准备笑一周,以恭贺洋子在上海的展览。


Art-Ba-Ba小野洋子超级资料,点我!!
[沙发:1楼] guest 2008-11-28 10:54:17
写的好,这中"不为人知"和这中"最著名"在这次个展上体现无疑,老金出来谈谈对小野这次个展的看法
[板凳:2楼] guest 2008-12-06 22:45:4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