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策展人和17个艺术家以USB的名义“链接”成功了吗?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1   浏览数:1505   最后更新:2021/09/29 11:51:27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21-09-29 11:43:32

来源:Art Ba Ba


张文怡,《舒尔茨女士》(局部),2021


图片致谢USB多端口链接展发起、没顶画廊、Gallery Func、乔空间、WWART上海潮流艺术博览会


前不久,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四位艺术家蔡坚、冯至炫、李汉威和王梓全共同发起了“USB多端口链接展”,展览由17位策展人+17位艺术家(包括4位发起人)以1对1的组合方式共同参与,既不同于艺术家个展的工作方式,也不同于常规意义群展的工作方式,17组策展人+艺术家在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和展览方式。在展览介绍中这样描述,“展览以这种不间断不恒定的状态作为基本概念,来定义一种不确定的艺术家、 策展人及不同空间的链接状态。艺术家不再是起始或结束,反而成为连接两端的接口,空间和策展人在此处短暂的交汇、交换信息,又在某一时刻被带离。”USB在这里成为建立多种维度、新链接的阙值。


“USB多端口链接展”陆续在6个不同类型的艺术、替代性空间中展出,包括没顶画廊、Gallery Func、乔空间、WWART上海潮流艺术博览会、Potent俱乐部和具有创新概念的买手店in the Park,以此形成了一个个连续、有趣、生动的对话现场。“这不是浪潮和运动,也不是恢弘或隐喻,而是一场对于接口本身的性感呈现。”


这次,我们也“链接”了几位策展人和艺术家,尝试接入他们的链接状态:如何看待此次展览的策展方式?以及这样的策展方式为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协作,以及展览的生态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启发?

1,“USB多端口链接展”第一站,没顶画廊展览现场

展期:2021.08.27-09.15


2,“USB多端口链接展”第二站,Gallery Func展览现场

展期:2021.08.28-09.26


3,“USB多端口链接展”第三站,乔空间展览现场

展期:2021.09.11-10.24


4,“USB多端口链接展”第三站,WWART上海潮流艺术博览会现场,展期:2021.09.25-10.10

策展人:缪子衿


作为1/17的参展策展人,我理解的USB是由4位艺术家(蔡坚、冯至炫、李汉威、王梓全)共同发起并自主策划的项目。最初基于自己策展的工作习惯,会追问USB发起人,我和王梓全的合作与其他策展人艺术家在这6次群展或17个个展之间的创作概念、空间关系是什么?后来发现,许多选择随着现场和现实条件的变化同步更新,需要根据艺术家的状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我过往实现的几个策展项目(“全球定位”、“共享叙事”)也在尝试模糊策展人与艺术家的权力边界,探讨展览形式或游戏规则。所以,不论是参与USB的展览还是共创系列对谈活动,对我来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1对1的模式不仅仅是一套“高级定制”服务,USB更像是一个平台,让我认识更多艺术家、策展人的研究兴趣,以及上海艺术生态中活跃的机构、画廊、博览会、替代性空间。

艺术家:王梓全


更多的是一种期待,能和优秀的策展人合作总是令人激动人心的,子衿的文字也总能出人意料。最初的两周,工作的重心还是尽可能多的放在了解我的作品和工作方法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她会开始给我一些建议,帮助我更好的梳理这几件作品之间的关系,其实更多的是关于工作方法的讨论和认同,让我从不确定性里找到一些肯定的东西出来;快速地与策展人建立某种联系,让策展人了解并愿意为自己发声是这个展览方式最有趣的地方,但也是因为我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个愿意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策展人愿意持续的跟进我的状态。这算是一次大型试验,但其实每个人所经历的,得出的结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过分看重结果,流水线化的生态里,这种群体性的,推动年轻艺术家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个展览也许是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展示一种新的态度和可能性。

王梓全 《控制界面-虚拟空间上传》 2021 树脂、亚克力、蜂窝铝板、不锈钢钉 2298 x 2461 x 134 mm 3个版本

王梓全 《控制界面-⻛景捕手》 2021 树脂着色、亚克力、蜂窝铝板、不锈钢钉 2398 x 2474 x 128 mm 3个版本

王梓全

《无性别者开始的呼吸》

2021

光敏树脂,铝,玻璃,水

207 x 105 x 210 cm

策展人:孙啟栋


艺术工作已经彻彻底底地祛魅,成为了跟办公室的上班族一样的工作,USB展览只是再一次印证了我的这一判断。 “炼钢工人就真的爱炼钢啊,纺织女工就都爱纺织啊?” 郭德纲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言下之意他们干这个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生活。展览的方式无论如何创新,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关系无论如何重新定义,前提都是自问“现在是我想要的吗?”、“我在创造之中得到快乐了吗?”……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Do You Mind If I Play》,国内习惯翻译成《我踢球你介意吗》,仿佛足球运动员单方面在召唤观众的关注,可在我看来,它更是一种对于喜悦的召唤,一种关于分享的喜悦,而不是胜利与失败的分野。USB展览如果以此为出发点,那未来的路就能走得很远,也很长。

艺术家:冯至炫


我在以往的展览中常常用力过猛,想把自己觉得好的内容都展示出来。这次和策展人让我的一些列作品更有连续性脉络和展出也更具战略性,起到控制”作用。应该是说这样的展览发起方式,可能给未来的展览结构提供一个新的可能吧,或许是更加自由的方式吧。

冯至炫

《创造一些新的东⻄-狮子与衔尾蛇 》

2021

泉眼喷水狮子头,ABS珍珠,PU聚氨酯钢丝⻛管,杀菌消毒喷雾器,11齿不锈钢⻥叉,聚氨酯隔音喷涂剂,水陆雨林缸喷涂剂等

⻓度10m,尺寸可变

冯至炫,

《奥西曼提斯》

2021

树脂、牛角

200 x 80 x 145 cm

艺术家:李汉威


我与策展人米子婧这次的一对一合作更像是一种艺术项目合作,策展人帮我写的作品文字其实是利用我创作中的关键词让Gep3人工智能编写的,但如果只是用自动生成的文字其实阅读起来会变得比较生涩,所以其中又加入了策展人的编译内容,使得最终的文字得以相对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为我此次的创作内容是根据淘宝智能推荐的产品与页面的素材改造而成的,所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编写也让我觉得要比普通的展览策划合作要有趣的多,与其千篇一律的写一些普通的策展文字,像这样的合作让策展也变成了创作的一部分,能与作品和谐统一。

李汉威

《厉害!- 我的订单》

2021

影像

5’12’’, 5个版本


预览链接:https://vimeo.com/592836882

策展人:林奥劼


我觉得这种1对1方式很好,因为布展我没有时间去参与,我想现场应该也是通过协商,我只能通过图片来看布展状况,真的辛苦了艺术家和主办团队,策展来龙去脉是我刚好去看完艺术家的工作室和PDF,被他的作品打动了,碰巧主办团队找到我,我就想把这艺术家推给主办团队。我毕竟不是主业策展,我是靠直觉的,信任艺术家的方式来策划展览,希望UBS策展项目能一直做下去。

艺术家:赵之亮


参加这次展览是受到林奥劼的邀请。我们有一些共同的好友,他也来看过我的工作室,我也看过他在上海策划的一些展览,也知道他不仅是策展人,本身也是艺术家和画廊主。和林奥劼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我是作为一次学习去看待。他在合作前期跟我讨论了一些空间选择和作品方向的问题,之后给了我和很多信任,让我根据自己的创作和空间的特性去提方案,中间给了我很多支持,更多作为一个advocate的角色和组织者们进行沟通。在创作集中的时期,林奥劼没有对方案进行特别大的干预,但是如果我需要一些建议或者有任何疑问,他都比较及时地反馈。在参与USB之前,我没有特别多和策展人直接一对一合作的经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这种合作方式给到彼此的空间都很多,更像一个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能更好更专注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赵之亮

《Sloppy Seconds》, 《巡游者》,《凳子》

2021

瓷器,混凝土浇筑(底座)

策展人:王将


这个展览有一种明确的叙事,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一个“一句话剧本”——4位发起人邀请17位策展人1对1“策展”17位艺术家(包括4位发起人)在6个空间展览中呈现的作品。实际上,这4位发起人才是真正的展览策划人。我们这些“策展人”只是展览规则需要的材料,为展览提供更多(非常有限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这种操作模拟了艺术界的现实,其本身也是无法逃逸的现代社会的本质。海报上的联名符号“X”即是对个人品牌的赞美。不同的组合被置入同一个场域时,自然会产生比较。这里面既有协作,也有竞争。但对我来说,它更像一个派对,通过展览认识了更多上海的朋友,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除了梳理和阐释艺术家蔡坚的创作线索,我俩会根据利弊来规划在特定空间里呈现合适的作品。而四位发起人承担了布展的整体协调工作。作为艺术家,他们展现出一种“自我机构化”的能力,他们的状态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因此获得了许多有力的支持者。在我看来,志趣相投的人能够相遇,在某个阶段中共同去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一种幸运。对于更多年轻的策展人来说,展览不仅要创造新的形式和追求形式本身的力度,也应当努力将它转化为事件和运动!

艺术家:蔡坚


可能单纯从艺术家的角度去回答1v1合作的这个问题会有失偏颇,因为除了是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至炫,汉威,梓全和我也是这次展览的发起人,整个展览的形式是我们一开始定的,所以我们当然是觉得这个1V1的形式是有趣的,新颖的。在确定了这个展览形式后,我就通过至炫跟王将联系了,王将也马上答应下来,然后我们就展开了一系列的线上讨论,包括确定方案,作品的梳理和阐释,讨论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在什么空间呈现,也包括在展览之外的一些讨论,比如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艺术生态的看法,北上广深之间艺术生态的差异等等。

蔡坚

《Hyperfocus 2000101》

《Hyperfocus 2000104》

《Hyperfocus 2000105》

2021

布面丙烯

Φ200 cm

蔡坚

Horizon FG - 20210135018  / 水平 FG -20210135018》

2021

布面丙烯

351 X 89 CM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小白小白 2021-09-29 11:51:27

(接上)


策展人:杨天歌


这次我以辅助王宇琛为主。策展人本来除却内容层面的工作,也是以协调事务居多。宇琛这次的深度参与,在去中心化的结构中承担一环的工作,让我得以专注于和他的交流。我之前参与过一次大规模的群策展,有22个策展人之多。上面的人对我们很放心,交给我们大家交流一起讨论,气氛热烈。会议在各抒己见的友好氛围中最后差点打起来。这次有组织者,且以艺术家为主,他们互通又理解,功在他们。

艺术家:王宇琛


首先“一对一”的合作肯定相对“一对多”是需要有更深度的相互了解,这次好像策展人从通常的“教练”变成了“队友”的感觉,我们共同加入到了这次和其他的艺术家+策展人的流动状态中,从各自擅长的维度上共同磨合出与不同空间语境、不同的作品方案、包括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之间最佳的匹配方式。作为一个创作者而言肯定是觉得很幸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得到另外的一个视角(类似第三人称视角)观察自己创作的机会。上次和天歌见面还有聊起一些关于所谓的强策展和最大化的展示艺术家创作脉络之间的平衡问题。

王宇琛

《网络畅通守护套装》,《wificome旗》

2021

不锈钢、铝合金手机壳,指虎,PVC,旗

尺寸可变

王宇琛

metànature 草皮碎片1》

2021

定制LED显示屏,亚克力混凝土,led风扇

40 x 40 x 40 cm

策展人:陈嘉莹


可以说这是一次比较特别的体验。在这种方式下,我与艺术家合作的结果既不是一个他的个展,也不是一个我(策划)的群展。所以一方面我不需要将艺术家客体化并把他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我也不需要将他的作品安置在我的策展框架内。因此一对一的群策展可以带来一种更切实的主体间的互动。至于空间中的安排,作品的大致方位都是已经经过整体统筹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工作主要是考虑单件作品的呈现效果,提供一些想法或案例作为参考,但最后的展示由艺术家决定。众声喧华的群策展既揭示了宏观叙事被淹没的当下,也以一种具身的方式呈现了庞杂却细腻、切近却陌生的他者之音。在我看来,因名字过多而显得张力十足的海报是这个展览中十分恰当的意象:看似强策展的形式,事实上导向的是“虚叙事”;同时,被强策展的策展人在这个游戏当中反而是被缴械的,因此也是隐退的。这种方式当然会带来实操层面的种种问题,但或许策展人权力在被消解的同时,也能够为原本“理所应当”的策展形式撕开一些裂缝。

艺术家:方阳


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是在针对创作方向、过往作品进行探讨,这种一对一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空间来充分发挥。这次展览相较于利用不同的空间特性,我更关注的是不同空间里作品的联系,对于艺术家来说也不存在限制,可以放开干。这次的展览更像是一个群体发声,年轻人自己创造机会,整个行业呈现的就是土+无聊+简单,需要年轻人来注入活力。

方阳

《壮阳 #01-05》

2021

牛睾丸皮上刺青,刺青色料,屠宰钩,不锈钢链条

尺寸可变

策展人:庄菱植


本次展览由年轻艺术家发起,组织,这本身赋予了艺术家们在展览中对作品相对自由的把控和主导权,我认为策展人在这个项目中以辅助艺术家为主,在1对1的交流讨论中,去了解艺术家的思考和观察,同时激发艺术家更全面深入的实现作品,以及在展览中和谐呈现又突出个人创作特征,更具说服力。这样的形式相比一个策展人在策划群展的过程中以较为主观的意识探讨话题,挑选艺术家,安排布展,创造了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和切入点参与到艺术家的实践之中。这种去中心化的形式非常顺应当前全球去中心化的趋势 - 权利,审美,个人意识等都展现出多元的发展方向,却又共栖共生;分享,相互启发,复合汲取,是有趣有效的工作轨迹

艺术家:田翊


在本次多端口链接展览中,我的系列作品《一棵树倒了没有人听见,那么它发出声音了吗?》先后在没顶画廊、Gallery Func以及乔空间展出。作为艺术家,我会针对不同空间,挑选展览作品并考虑作品如何适应空间。在这次的合作中,策展人带给我的启发是,如何结合展厅外的空间因素,对作品展出顺序及叙事过程进行梳理。尤其是在本次项目中所涉及的展厅空间,他们各自的属性,决定了其地理位置,观众的侧重都各有不同。而在这样一个多空间并行的展览项目中,艺术家与策展人一对一的方式无疑可以更完整地展现不同艺术家的创作脉络。这种去中心化的群展形式,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更平等的舞台。每件作品的最终呈现都是不同策展人之间不断协商调整的成果。

田翊

《一棵树倒了没有人听见,那么他发出声音了吗?》系列

2021

面包虫,光敏树脂,热塑塑胶,玻璃,铝合金,音频及音响组件

尺寸可变

策展人:陈鋆尧


去中心化是一个很火热的词,但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矛盾的地方在于好像在此之前的展览都是“中心化”的,那么这个中心是展览的主题?抑或是执行展览的策展人?很显然无论是“主题”还是“策展人”,这两者从来都不是展览的“中心”,展览的核心永远都是经由策展话语去呈现的作品。


我想任何参与过群展的艺术家都有过某种出于“顾全大局”的考虑而做出调整或让步的经历,对于大多数艺术家群展而言,在组织筹备的过程中,艺术家与策展人所展开的拉锯指向了一种展览作为再创作的过程,我认为此次USB项目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的,但同时USB又在寻求一种全新的组织和展览方式。通过将17位艺术家与17位策展人一一对应的合作方式,将17个独立的项目在展览中并置,在忠实呈现作品的同时,这种一一对应的方式也使每位策展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所负责艺术家的观点和“利益”。同时USB还联合了包括商业画廊、非营利空间、夜店、博览会和买手店在内的不同生态,通过一种集体的姿态再次强调艺术家作为展览中心的地位。


这种策展方法让每位策展人都有非常专注的工作目标,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舒适的工作方式,同时17组相对独立的作品又增加了更多彼此间相互竞争的意味,这种富于张力的形式非常生动,也让策展人一直追求的展览中“内在的互动性”在项目策划之初就被放在非常明确的位置上进行思考。

艺术家:张珂


这种1v1模式对我来说还是很新奇的,我和我的策展人去讨论作品的时候会把范围界定的很清楚,像是在筹备个展,联系也更紧密,我的展出位置也恰好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安排,为了能够更明确的表达出最重要的主题,控制在3-4张这样小的规模里。


虽然是以群展的模式,但1v1的策展方式和针对个人书写的文字,让我们逃脱出某一个具有概括性的、强大的主题,也并没有被某一种已经深入人心的概念代表,当然看起来也更接近各自为营。

张珂

《Silver Swan》

2021

布面油画

70 x 80 cm


张珂

《Untitled》

2021

布面油画

40 x 30 c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