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那亚邮报 aranyaPost
刘昕或许是当代艺术家中特别的存在——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的本科学术背景,赋予了她与大部分艺术家迥异的视点和思维模式;在近年的创作中,刘昕透过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等多种媒介,用相当“硬核”的研究者思维、机械性的极致美学探究科技作为艺术语言的韵律,以及潜藏在其背后的人类社会逻辑。
此前刘昕主要活跃于美国和欧洲,而阿那亚艺术中心将于2021年9月26日至2022年1月6日,举办刘昕在国内的第一个个展项目《寰宇直下》,由曾荣获“Hyundai Blue Prize策展人奖”的龙星如策划。恰如其标题所明示的,《寰宇直下》会延续艺术家关于“进入太空”与“太空回收”的创作脉络,结合太空工程技术、生态种植、电影拍摄、表演等多元的工作方法,展出刘昕的9组近期作品,其中还包含艺术家团队基于阿那亚艺术中心特殊的建筑设计创造的全新作品。
2019年,她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经过长达一年的合作,用火箭将装载着一颗自己智齿的装置作品《脱离》(Living Distance)送上了外太空。从德州的发射基地点火起飞,抵达宇宙的装置进入几分钟的失重状态,其内部会吐出两根蜘蛛丝般的磁铁丝线,通过抽丝动作在零重力的空间中自由移动;而在完成这场表演后,整个装置会同火箭筒一起,在降落伞的辅助缓冲中回到地球。
在刘昕看来,《脱离》的过程充满象征意义,核心部件——机械雕塑EBIFA(全称Everything Beautiful is Far Away,灵感来源于美国独立摇滚乐队Grandaddy的同名歌曲)像是艺术家本人的一个替身,玻璃外壳如果是皮肤,那智齿就是携带身份辨识信号的肌体——人类在遥远空间中的移动能力,也在这过程中被诗意地表达。《脱离》的记录影片一经释出便造成极大反响,还入选了2019年“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和“西南偏南电影节”(SXSW Film Festival)。
摄影:Wenjun Liang
1997年成功登陆火星的旅居者号(Sojourner),作为火星科学探测的开创者,是在火星上真正从事科考工作的首台机器人车辆,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去年由刘昕牵头负责的《旅者2020》(Sojourner 2020)项目,也通过SpaceX火箭发射,携全球九组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太空,成为艺术史上革命性的发展。
摄影:Wenjun Liang
不仅是过往作品的展示,在《寰宇直下》展览中,还有全新的委托创作项目。此番艺术家团队从贵州的乡镇出发,一路跋涉前往青海,进入不知名的山谷和村落,并深入戈壁滩,寻找自七十年代以来遗落的火箭残骸。历时10天的探险,将会被制作成题为《白石》(The Sarira)的影像进行呈现。更具纪念意义的是,而她们所寻觅的火箭残骸,也最终矗立于阿那亚艺术中心的中庭。
摄影:王佳妮
2020年3月,150颗多重种型的土豆种子被送到了近地轨道。原产秘鲁的土豆是现在世界上种植总量排行第五的作物,也是中国航天局选择的首次登月种植的植物之一。在一种叙事里,土豆或许会成为未来太空种植甚至是异星农作物的先驱,而在另一叙事中,拥有四千多个种型的土豆,或许启发着去殖民化的行星未来。在阿那亚的现场,艺术家将通过首次展出的《挖掘未来 - 妊神星》(Unearthing the Future - Haumea),种植这些从太空归来的土豆种子。
被送到空间站的土豆种子
9月26日起,欢迎前往阿那亚艺术中心,进入一片由刘昕用种种线索构筑的深空,用不同以往的视角注视这本被神秘和敬畏笼罩的领域,重新牵起其中的能量,实践在《寰宇直下》中的才能被唤醒的想象力。毕竟,在人类历经半个世纪的向外探索后,“外面究竟有什么”已无法限制人的思考,而科学与艺术的合力,或许能够带来新的出口。
刘昕(1991年生于新疆,中国)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作品形式包含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在她的实践里,体验亦实验 —— 在后形而上的世界里,测量个体,社会和技术之间的距离和张力。她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垂直空间,地外探索和宇宙代谢。
刘昕目前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的艺术策展人,也是纽约新美术馆与Onassis基金会联合创办的ONX studio成员以及世贸中心Silver Art Projects成员。2019秋季起,她作为SETI驻地艺术家进行对于水体的极地研究。她曾获得X美术馆三年展奖,福布斯30 under 30 亚洲区及中国区名单,欧洲人工智能协会与奥地利电子艺术节首届合作奖金(Europ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Residency Award),纽约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的Van Lier奖金,圣丹斯新前沿故事实验室奖金(Sundance New Frontiers Story Lab),SXSW交互创新奖,FastCoDesign和Core77奖项,入围华宇青年奖决赛。作为驻地艺术家,曾在纽约皇后美术馆、新美术馆New INC,剧场导演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的水磨坊中心(The Watermill Center, 2019)、Pioneer Works 驻地项目等进行创作。
她的作品曾在奥地利电子艺术节(2017-2020),余德耀美术馆(2020),圣丹斯电影节(2017,2020),翠贝卡电影节(2017),波士顿美术馆(2016,2017),北京民生美术馆(2017,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OCAT上海(2015)等机构展出,并在诸多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议及其他学术会议发表。她现任LACMA Art+Tech Lab顾问,并在Strelka Inistitue的Terraforming项目担任教职。她曾在微软研究院(纽约、亚洲北京),谷歌先进技术部门(Google ATAP)工作。刘昕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
龙星如(Iris Long),策展人,写作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评论硕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士,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方向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创作与技术环境的关系,近年来的工作研究也转向对科技艺术的工作机制,以及中国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话题层面。
译《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并获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第一届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英文入围评论者;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策展人奖),今日美术馆第三届未来馆《机器人间》;联合策划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上海UN Art Center开幕展《可善的陌生》和《潜在故土》等。2019年担任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国际评委。2020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
她的研究工作发表于德国ZKM媒体艺术中心“艺术与人工智能”会议,香港城市大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国际策展人论坛,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国际论坛,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