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798艺术 吴桐
月亮有很多种面貌,它是不详的“狂月”,也是婵娟;它是一种意象,是黑夜中的光,也是人类至今仍在探索的未知世界。1969年,人类成功登月,此后根据科学测算我们终于知道千百年来在仰望的月亮实际上距离我们38.44万千米。但是在艺术中,我们可以多靠近月亮?
英国艺术家卢克·杰拉姆(Luke Jerram)把月亮带到了地球上。2016年,根据美国宇航总署(NASA)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相机拍摄的高清月球表面图像,他把月球按 1:500,000 的比例缩小制作了直径达7米的发光月球模型——《月球博物馆》声光装置(Museum of the Moon,2016-)。这颗“月亮”自2016年以来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30个国家的室内外场所巡回展出过超200次,2017和2018年还曾到过香港和北京。在艺术家的计划中,这颗大月亮会一直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
卢克·杰拉姆《月球博物馆》在水立方展出 北京 2018卢克·杰拉姆将月亮比作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因为不同文化地域的人们都对月亮有特别的情感诠释,但其中的文化内涵却各有不同。因此,“月球博物馆”在不同地区展出时会和当地本土文化进行深度结合,配合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形式内容诠释月亮在不同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中的意义,表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卢克·杰拉姆和团队同时在巡演的各个地区向观众收集他们对月亮的认知、情感和有关的故事,并进行相互对照。“月球博物馆”在香港和北京两地的展出都选在中秋节,中秋节赋予了“月球装置”属于中国的特别文化内涵。月亮在中秋节中尤其重要——中国古人通过观测月相周期变化记录时间,圆月更是象征了家庭的团圆和美满,因此中国自古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希望与远方的亲朋友人同赏一轮月,千里寄相思。“月球”2017年在香港利东街展出时当地在“月球”旁组织了传统的舞火龙表演,2018年在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则举行了月亮主题的诗词演出。并且,卢克·杰拉姆在水立方站展出的“月球”是用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中获取的数据和图像特别定制的直径10米全新装置。 “月球博物馆”每次展出都会给当地的人们带来惊喜,仿佛天上的月亮真的来到了眼前,“月亮”这一文化意象吸引了大量的公众参与,全球范围内有超千万人参与到该项目中。尽管杰拉姆后来还做了《地球》(Gaia,2018)和《火星》(Mars,2019)两个类似的装置,但是相较于奇观式的视觉效果,“月球”的成功正是在于它完整地呈现出了这一以月球为载体的跨文化交流。无论是《月球博物馆》还是其他,透过表层的精致和趣味性,卢克·杰拉姆的艺术总是能落到观念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提出的“社会雕塑”学说上——这种“雕塑”包含着“(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如何形成思想或话语,我们如何将思想转变成语言或社会雕塑,我们如何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的世界”。卢克·杰拉姆的艺术注重社会性、公共***互性,关注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交流问题、自然现象、环境问题、弱势群体等社会议题,作品类型涵括雕塑、环境艺术、特定场域艺术、行为艺术等,如,雕塑《玻璃微生物学》(Glass Microbiology,2004-)用透明玻璃吹制出系列病毒的真实形态,从而消除着色病毒图例对人认知的影响;英国街头雕塑《隐形的流浪汉》(Invisible Homeless)用透明玻璃表现流浪汉在街上睡觉的形态,呼吁人们尽早关注和帮助年轻人避免成为无家可归者;街头公共钢琴项目《演奏我,主人》(Play me, I’m yours,2008-)目前已在全球超过65个城市角落安装了2000多架钢琴,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平等享受音乐的机会以及相互交流的场所;《城市滑梯》(Park and Slide,2014)在英国布里斯托的斜坡街道上安装了近百米水滑梯并邀请公众使用,让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重新审视城市的潜力。卢克·杰拉姆善于在公共艺术中制造公众参与的机会,在《月球博物馆》等参与式作品中,杰拉姆在其中扮演一个催化剂的角色,去启动人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以公众的参与为答案,只有公众参与进来艺术装置才能被激活,继而释放活力和影响力。
中国艺术家黄玉龙也做过一个超级月亮,他做了一盏月亮灯,把月亮带回家。这盏月亮灯——灯光装置《yuè liàng》(2014)最初是黄玉龙送给女儿的礼物,直径只有40cm,灵感来自一本儿童绘本里一个人被许多月亮环绕的美好画面,黄玉龙在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的支持下手绘《yuè liàng》表面的“月陆”和“月海”。
黄玉龙 绑架月亮 北京 2015/悉尼 2018
图片来源:KEPLER星球
此后,他做过大大小小的手绘月亮灯,在电影、音乐、舞台、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中心展出,让它们“散落在城市中“,”就像来自夜空的祈愿,给城市中的人们带去无穷无尽的温暖与爱。”但是出于中国人对月亮独特的情意结,他仿佛更希望“家里时时刻刻都挂有一轮月亮”,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历代文人墨客仰望的月亮收入囊中。2015年,黄玉龙实施了一个“绑架月亮”的行为,直接把超级月亮绑架在汽车上,满北京跑。此外他还研发过一款陶瓷月亮灯礼品,在各平台上公开发售,让所有人都可以把月亮带回家。不同于卢克·杰拉姆“月球”装置的公共性以及对民族文化集体无意识的探讨,黄玉龙的月亮灯把“月亮”的意象私人化,在表现上更侧重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与月亮之间的私密情感交流。月亮在被所有者“私有化”的同时,其文化属性和情感属性也在被内化的同时得到强调。但是,黄玉龙在月亮灯的系列演绎形式中,“私有化”、商品化的特征以及稍显叛逆的“绑架月亮”字眼显露出了黄玉龙真正的艺术价值观——一种在中国80后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中式街头文化——在外来文化、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大举进入的社会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希望用嘻哈美学承载传统中国文化的儒释道内核,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例如,黄玉龙的系列“帽衫无脸人”雕塑是基于他个人形象创造的艺术符号,用嘻哈风格去塑造传统的禅、礼形象,致力于表达“我立足于东方,我是听嘻哈长大的一代人”的想法。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他有意识地在作品中表态,并表达对文化冲撞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考量,黄玉龙把月亮灯装置命名为“yuè liàng”,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可以按汉语拼音读出“月亮”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