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图伊曼斯:进入早已被里希特掌控的领域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820   最后更新:2021/07/14 11:17:31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21-07-14 11:17:31

来源:绝对艺术


吕克·图伊曼斯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1958年生于比利时莫特塞尔,1976年在Sint Lukas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后就读于布鲁塞尔Cambre视觉艺术高等学院以及安特卫普学院。1982年至1986年,进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艺术史。1980年图伊曼斯转行拍电影,五年后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由此宣告他对绘画的回归。2001年其作品代表比利时参加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应邀参加德国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

克·图伊曼斯作品

图伊曼斯善于将摄影及影像视觉技术融入绘画中,他通过模仿、挪用、转译等一系列方式,选择性地重建图象元素,隐晦地处理历史冲突与问题,让历史事件在其绘画中以独特方式呈现,力图让观者对历史有更深的领悟。

克·图伊曼斯作品

有位评论家曾这样形容图伊曼斯的艺术风格:“不动声色的风格中,隐含着强烈存在的危机意识。”他作品的色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阳光下暴晒时间过久的感觉,弥漫着一股岁月沧桑的味道,颜色显得非常柔和。

克·图伊曼斯作品

“最开始我也运用很多色彩进行具象的传统绘画,但是到了一个时间点,我觉得绘画让我感到窒息,然后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转向摄影,影像的拍摄让我从绘画中脱离出来,和图像产生距离感,然后重新审视绘画。在长达五年的摄影之后,我重新回归绘画,一方面是因为拍摄的相机特别贵,另一方面因为我还是想画画。以前画人像的时候都离内容太近了,摄影让我学会从远处的视角看待绘画,或者说能够以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内容。”图伊曼斯说道。


克·图伊曼斯作品

图伊曼斯的绘画,历史性极强,图象之下隐藏着许多不可见的精神寓意,包含了绘画、历史与人类自身的故事,通过曝光式的色彩处理和选择性地强调或删除视觉信息,将主体物像与背景精简至轮廓,赋予对象一种模糊感和暗示性。

克·图伊曼斯作品

“狂热的行为是我作品的基础和构成。”尽管猛然一看,图伊曼斯的作品模糊又苍白,冷淡又随意,但他看似粗燥淡薄的轮廓却十分醒目,使人混乱不安,难以捉摸。它们表现灾难与痛苦,情绪与虚无,图伊曼斯将这些绘画作品置于忧郁和孤独的困境中,看似平庸的视觉经验却以其莫名的狡黠和超然,朦朦胧胧地渗入我们的记忆。

克·图伊曼斯作品

图伊曼斯想要避免制造出一种风格或者表达方式,但事实是他的追随者不可胜数。英国《卫报》的首席艺评员艾德里安·西尔勒曾笑言,在他有生之年,实在不想再看到另一个吕克·图伊曼斯的克隆。大量取材于照片的创作,使图伊曼斯得以进入早已被里希特掌控的领域。

克·图伊曼斯作品

在对待照片的态度上,他们两人都默契地承认一个前提,即所见非所得。对视觉所持有的坚决的怀疑精神,让图伊曼斯确立了被美国批评家杰瑞·索茨称为“图伊曼斯准则”的绘画方式。他根据需要截取、放大图像,通过曝光式的色彩处理将图像精简至轮廓,并把它们置于空落的背景前。他赋予对象一种模糊感,使其宛如沉渣泛起的记忆,神秘、脆弱、晦涩,充满暗示性,并留下“无声的疤痕”。这些潜伏的伤痕使图伊曼斯的绘画,因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和暴力,而从表面的平和变得十分离奇,甚至可怕。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伊曼斯并不是一位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实际上,他一直试图通过绘画找出被媒体和照片图像所剥夺的真实。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