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a-Ba x 明日视线奖 | 为什么是Z世代、朋友圈、去中心化?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076   最后更新:2021/06/21 18:04:34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21-06-21 18:04:34

来源:Art-Ba-Ba



Art-Ba-Ba很高兴成为“明日视线奖Hyper Youth Award”独家艺术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对此奖项的持续观察和报道中。


“明日视线奖”是由西戏联合想象力学实验室以及马丁·戈雅生意共同发起,报名时间截止到⏰2021年6月20日24:00。这是一次面向Z世代年轻创作者的艺术家奖项,它将打破传统艺术评选形式和规则,以“去中心化”为概念。通过邀请300人的评委团,在朋友圈的有限互动内完成评选,最终以点赞数决定明日视线奖项的归属。评委团以中国当代最为活跃的艺术家为主要力量,同时包含来自美术馆/剧场/机构的艺术从业者,收藏体系及跨媒介从业者的庞大赏评系统。


“明日视线奖”寻找年龄在26周岁及以下的(出生于1995后),支持一切真实的艺术创作观点和态度的自由表达的创作者,鼓励能有固有艺术标准之外的多元化创造力的发声。

评选流程


►我们希望你通过图片,声音或影像的形式,综合表达你的创作形态,观点和态度,而不仅仅通过一件作品。


►征集作品媒介范围: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录像,动画,摄影,行为,网络艺术等。


►提交完整材料至唯一指定通道:https://jinshuju.net/f/lImWX6


扫码上传作品

报名材料


-最多9张图片(每张最大2M)

-视频以3分钟时长为限(h264编码mp4格式)

-朋友圈可接收的文本长度,个人简介,创作思路及其他可应用内容。


►每位创作者提交的材料最终将构成一则朋友圈。


►评委将对每则朋友圈进行点赞选择。因此在提交材料时,创作者需充分考虑基于朋友圈图文及视频展示限制下的展示形式运用和策略。


►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6月20日 24:00



最终奖励


►预审

所有入围创作者均将获得入围奖证书


►评审团奖

-现金奖励

第一名 50,000 RMB奖金

第二名 10,000 RMB奖金

第三名   5,000 RMB奖金


►入围展览

第一名获得:个展

第二和第三名获得:双个展

前十名获得:群展

展览将由西戏LIVE,想象力学实验室及马丁·戈雅生意联合呈现



Art-Ba-Ba针对“明日视线奖”的种种有趣特点对三个发起机构进行采访,谈及此奖项希望传达的声音,为什么特别面向Z世代创作者,如何选择评委,如何去评估朋友圈这种对一个艺术家有限的了解和展示空间?入围展览可透露的更多细节……

01,西戏、想象力学实验室以及马丁·戈雅生意在奖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三方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西戏主要提供艺术机构的身份来介入,会为未来这个奖项的运营以及获奖的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和平台。

想象力学实验室一直以来都尝试在规则的边界寻找可能性,突破传统的、经典的、固化的结构是想象力学实验室的努力方向。在这个奖项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机构分工,马丁·戈雅生意和西戏本身都是充满活力的机构,这样的联合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马戈生除了向当代艺术领域评委的推荐这个奖项并邀请他们加入之外,也尝试邀请更多其他视角领域的学者和年轻一代的组织者。明日的视线不管是创作者或者评委的范畴都应该拥有更大的容度。


02,为什么特别面向Z世代创作者?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新面孔以及新力量。

因为非常期待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艺术家横空出世。

如果未来是一张白纸,逐步被浸染,如何尽可能保留纯洁?


03,如何选择评委?


我们最初设立了300位评委的目标,计划80%是一线工作的艺术家,剩余的一部分由艺术机构、媒体、藏家等艺术生态中的资深人士组成,还有一小部分跨界人士,包括设计、文学、潮流、音乐等领域的人物。


选择评委会有一个基础的标准,所有评委都是资深的从业者,对艺术创作具有独立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但也有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比如“没当上评委的人很尴尬”,大可不必这么想,300人的选择是一种宽泛标准的快速采样,我们的工作很难面面俱到。

通过朋友圈。


04,在朋友圈展示作品以及通过点赞数决定获奖者的评选机制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如何去评估朋友圈这种对一个艺术家有限的了解和展示空间?有设想过“点击代替评价,点赞即被选择”这样的机制会对评选结果产生怎样有趣的影响?


任何展示都是有限的,通过一条朋友圈的形式本身也是对艺术家使用展示空间的考验。目前的机制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评奖方式,比如提名制度、少数权威评价的方式。过去一些评奖总有风言风语说谁谁跟某个评委关系好所以得奖等等,300人评委团的机制保证了参选者不可能通过和某几个评委认识就增大了获奖概率的事儿。open call的形式也让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创作者都可以投稿参与。很难说这个机制是完美的,但是它确实针对了一些传统的结构提出了问题并尝试做出新的解法。

我想在既有的艺术规则之内如何评估艺术家,如何了解艺术家和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这些问题更值得反思,应该被改变。权力、资本和市场过度的影响使得艺术本体单一化,如果回到毫无功利的状态,也许轻松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回响。


05,作为作品展示、评选平台的朋友圈属于“私域”范畴,那是如何去反映奖项倡导的“去中心化”概念的?


“去中心化”不是目的,是因为看到“中心化”的坏处,而做出的一些反应。而且我并不认为这个评奖机制是100%无中心的,只是针对经典的评奖模式,它展现了一些可能性。这种方式也是颇具试验性的,之前并无先例,希望它是好的。非常感谢参与者们!

没有任何人可以独自决定未来。


06,截止到现在,共收到多少位创作者的报名申请?透过他们的作品,这些创作者们都在关注什么?


目前还在征集期,希望更多的年轻创作者们赶紧投稿,时间不多了。

他们在关注什么是我们想进一步了解的,现在不是定义的时候,一切由明日社群判断,也许“难以概括”是更好的状态。


07,关于入围展览是否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例如展览所在的场地以及展期)?


我们会为前十名做一场群展,二三名做一场双个展,第一名做一场个展。分别会在想象力学实验室、马丁·戈雅生意、西戏的场地举行,展期还没决定,决定将在入围名单确定后做出。


评委名单:



关于发起机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