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水域未来 - 项目分享|奚雷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994   最后更新:2021/06/18 22:32:01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21-06-18 22:32:01

来源:CACHE缓存



缓存空间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合作,于2021年联合推出驻地计划。艺术家奚雷受到该项目资助,于2021年4月27日至6月22日来京驻留。以下是他在北京的项目分享:


活动信息/Information


另一种水域未来
Another Aquatic Future

缓存空间 Cache Space

2021.6.20

19:00pm


出于北京的水利与陆地中心主义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歌德学院和缓存空间的北京驻留项目中,我考察了北京和周边的主要水系以及相关的水利工程。在调查中,我惊讶于北京水域的封闭性。由于对效率的追求,这些水利工程不但封闭于自然,也在有限的空间中彼此之间相互隔离,从而加剧了陆地与水域之间的对立,并进一步增强了陆地中心主义。

就如共工氏与颛顼之争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塑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那样,在很多地区,治水的历史影响了文化的基础。而治水即是用技术手段来塑造人和水域的关系,因此,水利设施的封闭性不仅是政治的,首先也是一种技术的问题。于是,田野调查中的见闻使我重新思考作为技术哲学的器官学对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地区,以及对生态问题的意义:器官学的本体论是否合法化了这些水利工程的封闭性?而这种以封闭性为基础的、人工构建出来的技术关系,是否能够取代各种自然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有机关系?

另外,当作为技术哲学的器官学一开始就把技术视为人类的延伸之时,我就很难不认为其基础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是,当了解了河狸水坝精巧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你可能也会难以相信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使用技术与环境建立关系的生物。因而我们或许也应该提问,器官学的本体论对具体化以及技术物封闭性特质的强调,是否阻碍了将非人类生物视为技术主体?

在调查的末期,我流连于张家口怀来县的八号桥人工湿地。这片人为设计出来的湿地净化着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水系。八号桥人工湿地在技术水平上并没有惊人之处,也无法达到自然湿地的生态多样性,但我却感受到了由植物主导的共生体在突破既有人为规划时所表现出来的张力:那些被无论是被视为益草或杂草的植物都在无时无刻努力突破具体化的、专门化的技术结构,试图从人造技术物的封闭性中逃逸出来。而另个一具体的例子就是被视为入侵物种的空心莲子草。这种原产自南美的水陆两栖植物轻易地侵入了南水北调的水利设施,并正沿着输水线一路向北进军。因此,在驻留以及驻留后的工作中,我也试图设想,艺术实践能够如何回应这些非人类行动者所表现出来的张力,最后,这种回应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水域社区的想象相连接。


奚雷

现主要居住和工作于苏州和科隆,艺术家、写作者。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现为林茨艺术与工业设计大学艺术研究博士候选人。他近期的创作和研究关注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政治和美学意义。他的影像和装置是他写作的延伸。同时,他也从事艺术理论和批评写作,他为展览“A Series of Utterly Improbable, Yet Extraordinary Renditions”(2018)所写的评论入选IAAC 2018-2019展览评论年刊。他的文章散见于DEEDS.NEWS、Ocula艺术之眼、《艺术客》、《典藏》等多种媒体。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机构。198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作为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在中国成立。自建院以来,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德语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从事德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植于开放的德国社会和德国文化土壤,借助于我们所拥有的跨国文化方面的专业力量,多年来与中方合作伙伴在音乐、戏剧、舞蹈、电影、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内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
网站:
www.goethe.de/china
地址:
文化项目和信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语言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17层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