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瀚的“Lucy最终回”:一个从《人类起源》直立女性猿人开始的故事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094   最后更新:2021/06/07 11:13:09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21-06-07 11:13:09

来源:artnet


凌瀚是一个工作起来很“系统化”的艺术家,这一点在他近年的Lucy系列里体现得非常明确。

叶凌瀚在工作室
图片:致谢SPURS Gallery及艺术家

2016年,叶凌瀚开始Lucy系列的创作,这是他看到纪录片《人类起源》里直立女性猿人Lucy被发现的故事而开始思考的结果,于他而言,Lucy是一种“新开始的象征”。2018年,这个系列迎来首场展览“Lucy第一集:LucyLucy”,这场展览里他重提未来主义宣言,用繁复的随机图像排布出空白的人形,也成为Lucy系列创作的视觉风格基础;“Lucy第二集: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中的影像作品将这种视觉风格转化为动态,同时他抛出自己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人是否拥有自我意识;行至“Lucy第三集:一到无穷”,图像进行进一步的自我复制和迭代,甚至开始有些超越主观意识的意味。

第三集结束两年后,叶凌瀚将这个系列的最终章“Lucy最终回: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带回已更名的SPURS Gallery。副标题中的几个关键词既是艺术家当下关注点的概括,也是贯穿整个系列思考的提炼——“互联网写生”的概念在第二集中就曾提出,这是叶凌瀚工作方式的如实描述。

叶凌瀚个展“Lucy最终回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展览现场,2021.06.05-07.04

实际上,不少人看到叶凌瀚这个系列创作的时候,一个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它并不是“阅读亲和型”作品,人们难以一眼分辨出绘画的主题,能看到的只有一些硬边的轮廓。随着艺术家思考的不断演进,它甚至发展出越来越繁复的面貌,如同艺术家所言:“近两年来,我的绘画在画面上的转变是添加更多的内容,在每张画上停留更多时间,寻找每张作品的极限。”

叶凌瀚,《LUCY-U-007》,2021,布面丙烯,120 x 200cm

而要找到走进他创作世界的路径,或许得先从工作模式开始:画画时,叶凌瀚习惯先用刮刀在画布上将颜料抹上去,寻找大致方向(这基于艺术家对当下状态的感知),方向确定后他对画布拍照,导入电脑后用PS处理收集而来的素材,添加到画布上进行图像选择——这个步骤完全在电脑上完成,不断挪动位置、添加变换,以达到他认为合理的状态——寻得此状态后再实施在画布上。此流程循环往复,绘画过程中的不确定环节和试错的过程被叶凌瀚留在了电脑中,整件作品也成为他本人和电脑不断交互的产物。

叶凌瀚,《LUCY-Y-007》,2020,布面丙烯,200 x 300cm

叶凌瀚觉得这种模式像是在“打怪升级”。画每张画时遇到的不同问题像是一个个即将闭合的圆,他向前推进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这个圆的裂缝并打开,去到下一个图层——这位处女座艺术家善于和自己较劲,“还是很难找到结束的时刻,只能说,几乎每次都是觉得自己实在画不下去了才结束。”

叶凌瀚,《LUCY-S-009》,2020,布面丙烯,200 x 150cm


虽然在Lucy系列中,叶凌瀚关注的是许多先锋艺术家常谈起的虚拟世界、智能社会等问题,但回到创作上,他又是一个重视自己规则、甚至有些传统的人:1985年出生的叶凌瀚从小学画,因为“我总是能在画画的时候找到自信,这是我能找到价值的地方”,所以他自然坚持了下来,对绘画的喜爱真挚且专一。现在,为保障创作时间,他保持着早上八点半之前到工作室,下午四点半左右“下班”的工作节奏:“我的创作偏‘劳动密集型’,需要固定时间才能比较好地完成,而且我认为创作需要理性和平稳的情绪,所以每张画的跨度可能都要好几个月。”

叶凌瀚在工作室
图片:致谢SPURS Gallery及艺术家


在视觉效果至上的今天,或许已经没有太多人会去考究一个吸引人的图像背后究竟凝结了创作者多少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叶凌瀚似乎是个不太会“讨巧”的人——毕竟,当代艺术领域中媒介和观念自由的特性已为不少人提供了减少手头工作量的可能,但这位艺术家态度坚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你确实可以把几乎一切工序交给别人。我们其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时期,你自己做也行,交给别人做也未必比你做的差。对此,我是有恐惧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可以掌控的那一部分,那种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它是一种感觉,或者说质感吧,是艺术家精神性的最佳传递——亲手去绘制可以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存在的必要。”

叶凌瀚工作室内景

图片:致谢SPURS Gallery及艺术家

可以说,种种思考的矛盾性都被叶凌瀚真实传达进他的作品中。如这次展览的另一个关键词“猜你喜欢”,这是许多人在智能设备时代都熟悉的体验,通过使用算法和大数据追踪,人们被精准推送适合的信息。对此,叶凌瀚的态度值得玩味——他尤其喜欢逛淘宝,这类手机程序不仅为他提供创作素材(截图是叶凌瀚丰富自己素材库的重要方式),也为他带来真实的方便:“我是属于‘行为上不抵抗,但情绪上抵抗’的人。不得不承认,‘猜你喜欢’是很有效果的,它真的能推来我喜欢、我需要的东西;但情绪上我又觉得,如果过分依赖就会陷入惰性,或者说是自我意识的丧失,我希望自己保持警惕。”因而,在Lucy系列中,这种矛盾性体现为“理性与感**战”的过程——叶凌瀚会努力去保留创作中令人兴奋的偶然性,但大部分都留不住,因为他的创作方式就是不断添加新图层,而新事物需要的空间又是牺牲掉上一个阶段的巧合。

叶凌瀚,《LUCY-T-001》,2020,布面丙烯,200 x 250cm


与2018年的展览相呼应,本次“Lucy Finale: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中也有一个三联数字模拟录像,放置在三年前的同一位置。这件名为《以受难为题的研究》(Three Studies for a Crucifixion)的作品受到弗朗西斯·培根1962年同名画作的直接启发,但作为2.0版本,人物形态更为扭曲,覆盖在人物身体上频繁变换的素材更增加了一些让人不安的无规则律动感:“近来人们都说内卷,这次的视觉形态就好像是把‘内卷’这个词可视化了。”

此外,本次展览中的核心作品当属巨型三联绘画《LUCY-A-003》,作为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它被叶凌瀚形容为“集Lucy系列创作语言的大成”,在此作中,以往他频繁提及的“图层逻辑”“精确美学”等概念都能被清晰地辨认出痕迹,人们能从中看出这位艺术家对精准的要求,人物形态与色块之间的边线明确,但同时又保有几分艺术家希望保留的绘画性。对于这场展览,叶凌瀚却并不希望人们一览无余,于是构思了一种“悬置”模式:“我比较关注层次,可能还是因为自己的空间体验感偏向中式。标准的画廊空间容易让人没有安全感,所以这次做了一些遮挡。”

叶凌瀚个展“Lucy最终回: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展览现场,2021.06.05-07.04

五年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而言都是不短的时间,在叶凌瀚专注Lucy系列的这几年中,对图像的思考逐步深入,也有些观念仍在坚持,“在这个项目之初,我常说Lucy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现在回顾,现实让我对生活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觉得意味更加深长。”作为系列最终回,“Lucy Finale”既是阶段性总结,也仍然是新的开始。


文丨Yutong Yu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