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伊:造像研究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781   最后更新:2021/05/24 11:09:51 by 脑回路
[楼主] 脑回路 2021-05-24 11:09:51

来源:招隱Echo  李维伊


此项目延续了艺术家之前借助3D扫描仪所做的创作。她通过叠加三维扫描仪多次扫描出的结果,来模仿传统摄影中的多次曝光,意欲探讨今天这些基于更多维度的技术可以如何「退一步」作用于静态影像。在新系列里,她以多头、多手、多脚的佛像为蓝本,凭借同样的技术,用凡人的身躯搭建出佛陀的姿态,以此回应造像者都要面对的难题:如何制造既与凡人相似,又与凡人拉开距离的形象。此项目以一种立体主义的空间观来曲解密宗中的佛教形象。一尊菩萨在这种视角下,并非是六只手臂的拥有者,而只是摆出三种不同姿势的一个凡人的空间叠加。


四臂弥勒 Maitreya


如意轮观音 Cintāmaṇicakra


双面佛·释迦牟尼·弥勒 Siddhārtha Gautama and Maitreya


军荼利明王 Kuṇḍali Vidyārāja


梵天 Brahmā


大威德明王 Vajrabhair**a


降三世明王 Trailoky***ijaya-rāja


金刚夜叉明王 Vajra-yaksa


这就是我在隔离期间制造出的事物,但这些画面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存放很久了。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

去年日本东寺举办了名为「3D曼陀罗」的展览,这个展览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优雅的启迪。在这个展览里,人们第一次能够从各个角度去观看一尊佛像。这种对于多角度观察的允许,实质上是在降低佛像的宗教属性。不论是否是信徒,绝大多数人看到和习惯于看到的是佛像的正面或某个标志性角度的画面。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怀着这样单纯的敬畏,将佛像视为佛陀的完全代理,或许就无法看到像东寺的梵天侧面这样的图像:就像是两人之间的温柔拥抱和亲密贴合。那一位了不起的工匠就是这样处理复杂的肢体衔接的。在我的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拍摄者,我特意同时拍摄一个标志性的「佛像角度」和一个不那么标志性的的角度,譬如侧面像甚至是背面像。这些角度,对我而言,是因为放弃了标准模式的权威性而显得生动。

东寺·梵天像侧面

三年前,在我刚刚开始使用3D扫描仪拍摄作品的时候,我尽可能地用photoshop来弥补所有扫描仪制造的错误、修补扫描失败所导致的模型破损。这一次,我保留了绝大部分这样的缺陷。在这几年大量使用3D扫描仪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理解这些错误的重要性。我相信很多热衷于研究和呈现技术缺陷的人,都并不是在追求那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意外「美感」。恰恰相反,正是技术的缺陷最能够说明这种技术到底是什么,它的操作逻辑是什么,它的使用极限与边界在何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保留模型的破洞和衔接处的不流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破洞打开了被模拟出的表面之下的那个空间,因而讲述了计算机制造三维世界的逻辑。那完全就是在建造一种舞台布景式的事物:鲜艳的建筑外立面背后空无一物,在精心描绘的门与窗的深处,没有人住在里面。而我们就是基于这样的舞台布景来模拟(CAD)甚至是建造(CAM)世界的。

这是我在疫情中进行的项目,因此我要特别感谢在这段时间内冒着风险来给我拍摄的亲人和朋友、以及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我发出的信息并且慷慨地帮助了我的人们。我相信在这个项目里拍摄亲友是重要的。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并没有对这些亲友做出严格强硬的动作指令和要求。我希望所有被拍摄者都保持舒适。我希望他们是他们自己。我拍的是佛,我拍的也是他们。我一直想着《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情节。对我而言,这本经书说的是这样一件事:能够激发出不可摧毁的慈心与悲心的,并不一定是最高层次的善、俯瞰人世的悲悯目光或某种被道德驯化后人所获的共情能力,而是一种再寻常不过、人人都可体会的感情,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对母亲的爱。以此为出发点,所有人都可以走出一条证悟的道路。让我们获得智慧的,是我们彼此之间的连接。

维伊
2020年4月26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