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 4月28日OCAT上海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118   最后更新:2021/04/15 11:52:39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21-04-15 11:52:39

来源:OCAT上海馆


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策展人:戴卓群

艺术家:陈晓云、陈轴、蒋志、阚萱、李明、李然、梁玥、刘诗园、刘雨佳、马秋莎、蒲英玮、宋拓、陶辉、王拓、徐震、杨福东、杨振中、易连、张辽源、周滔、朱昶全

空间设计:阎洲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8日至7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


展览主办:OCAT上海馆

展览协办: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


关于展览


OCAT上海馆将于2021年4月28日至7月11日荣幸呈现展览“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此次展览由戴卓群策划,截取2000年以来的中国录像艺术样本,邀请到21位长期以录像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内容涵盖自21世纪初至今,恰迈入21年的时间跨度。本次展览为策展人近年来有关于中国录像艺术发展进程的的又一项积极举措。从2019年秋季的大型群展“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到2021年春天的“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这项具有延续性质的策展实践,对录像艺术的关注,始终聚焦于屏幕之内,围绕着媒介的内容,而非媒介本身。结合录像艺术在中国大陆起步和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在前卫和新潮艺术群起的波澜中,录像艺术应时而生地充当了新时期中国社会最前沿意识与观念启蒙的媒介剂,记录和映照下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境况以及思想情感纷纭变幻中的大千万象。


基于以上思路,戴卓群将中国录像艺术的发展进程,按照不同时间阶段的现实与观念表征,以十年为一代际,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应于三个章节。第一章节“1988-1999,春天的故事”,聚焦1988-1999年间早期前卫艺术时期录像的创作肇始。《春天的故事》,来自传唱于1990年代由董文华演唱的讴歌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的歌曲。而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其后两个章节,则分别涵盖了新世纪的两个十年,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网络互联时代,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认知乃至思维方式,从第二章节“恋曲2000”到第三章节“浮世淡影”,在试图赋予新的世纪积极而又有温度的叙述的同时,也淡淡显影出中国社会从1980年代波澜群起的思想启蒙阶段,渐趋多元、碎化、并已无形间过渡到后全球化时代纷纭的、支离的飘零絮语。


时间是一个圆,周行不殆,录像是基于时间的艺术,也是世间万千之镜像。图像、声音在感官中徊还和撞击,屏幕化的生活,成为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录像艺术,也参与记录、诊断、介入乃至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症候。


2000-2009年间作品


杨福东,《城市之光》,2000,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提供

杨振中,《春天的故事》,2003,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提供

阚萱,《物体》,2003,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徐震,《喊》,1998(2006),图片由艺术家和没顶画廊提供

梁玥,《三个家伙》,2006,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提供

周滔,《某天(广州)》,2007,图片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陈晓云,《狴》,2007,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提供


2010-2021年间作品


陶辉,《蒙古症》,2010,图片由艺术家、马凌画廊(香港,上海)和施博尔画廊(柏林)提供

宋拓,《校花》,2013,图片由艺术家及北京公社提供

蒋志,《礼物》,2013-2014,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王拓,《角色扮演》,2016,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马秋莎,《遛》,2016,图片由艺术家及北京公社提供

张辽源,《奇数与偶数》,2016-2021,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然,《拔摩岛的夜》,2017,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提供

刘雨佳,《远山淡景》,2018,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蒲英玮,《黄昏记忆——返乡》,2018,图片由艺术家和没顶画廊提供

易连,《神话练习》,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刘诗园,《突发区》,2019,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陈轴,《骨头与篝火》,2020,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明,《老师老师 2》,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天线空间提供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戴卓群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由戴卓群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物的觉醒”“长物志”“文明”“笔法与心迹”“神之格思”“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