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ao Space
Mao Space隆重呈现群展:“弄堂里的西洋镜”。本次展览呈现了刘毅、郭熙、刘国强、吴俊勇、郝经芳&王令杰五位(组)艺术家的绘画、影像、装置等多媒介作品。这些作品宛如呈现在弄堂底的崭新西洋镜,艺术家们各自以独特语言表达着记忆和此在的留存与转换,以及自身经历并理解的现实如何被纳入新的叙事系统。对于此次展览,Mao Space与每位艺术家进行了一次采访。每期我们将专访一位艺术家,了解其创作源泉、作品与展览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对作品中的公共性话题的看法等等。刘毅 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目前生活于杭州。她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宣纸与毛笔为创作媒介,使用娴熟的国画与逐帧手绘的技巧,展现了水墨动画的轻盈与灵动。






Q1:您的作品多以水墨为主,请问您最早接触水墨这种媒介大概是什么时候?
刘毅:今天刚和朋友聊起“在你最早的记忆里的一幅画面印象是什么样的?”这大概也是我记忆检索到的最早的关于水墨画的印象了。我那时,趴在还够不到的八仙书桌沿边,看娘舅在桌上展开他画的水墨仕女图给三舅看。之后上小学了,用挂历的反面,包了光滑雪白的书皮,等爸爸用毛笔在封面上写上“语文”“数学”......
Q2:您曾说水墨是兴趣,是从您身体里长出来的,能否结合系列作品「白水郎」、「混沌记 」,谈谈您的这种感受。
刘毅:生长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情,作品也是,对水里长出的参天大树特别有感觉,想象当它还是小树苗时候甚至更小的时候,扎根还不深,却要实时对抗激流,若想朝着高处的阳光生长,根就必须要延伸到水之下的地底......

纸本:41.5 x 23 cm (x 6 pieces)刘毅:不同阶段的感受都不一样,小时候是父母,觉得妈妈能用一笔画鸟很厉害,爸爸画得尖尖的荷花瓣就和我现在看宋画《出水芙蓉图》的感觉一样,之后是身边的同学,是美术老师,是遥望不可及的艺术大师们。
Q5:除了水墨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媒介,您是否想过用别的形式/媒介进行创作?刘毅:有做过除了水墨动画的其他艺术作品,像影像动画装置《春江花月,夜》天目里的一棵树五十个想法之屋顶。Q6:您认为您的创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考虑到您的许多创作为水墨作品,在您看来,水墨创作是否可以发展并成为一种公共艺术?谈谈您的看法。刘毅:作品公之于众,都可以来观看讨论我觉得就是有公共性的 。这里引用博伊斯在1979年的一次谈话 “伟大艺术的标志是它完全没有自我彰显的意志,而是完全的融入,甚至是消失在自然造化之中。”
公共艺术作品:





《春江花月,夜》|刘毅
绘画装置
单个2400 x 2400 x 1800,一组4个
2020
(图片文字取材自艺术家官网)
作品是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为展开思考创作,艺术家分别用近视、远视、虚实结合等不同维度视觉变焦的形式分别表现春,江,花,月,夜五个主题意象从而进行现代化描绘,集中表现对宇宙万物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个体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在生生不息的延续中获得某种无限。
这个绘画装置设置了温感控制程序系统从而影响画布产生墨色晕染反应,人在画前就像我们不知不觉感觉到的画面的昼夜更替反应变化,外壳冰冷的金属结构与内里温度变化的部分,也是对当下人工智能是否有自由意识及人工智能是否有人性部分的思考。




在屋顶流浪 - 天目里公共艺术|刘毅
(图片文字取材自艺术家官网)
天目里,一棵树的五十个想法
在屋顶上流浪
人在遇到洪涝灾害的时候,人习惯往高处跑,屋顶及高树则是相对至高点,四幅画面则是表现了屋顶上的风景。
艺术家用了温感程序控制了其中两块画面的变化,另外两块则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而显影变化,下雨的时候,雨水滴在画面上也是会留下黑色的墨迹,然后消失。

《混沌记》2016 MoCA“奇想阁——动漫美学双年展“现场
(图片取材自网络)
关于艺术家

刘毅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获硕士学位,目前在杭州生活。“中国早期美术电影与实验动画”是她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其先后创作了《天演论》《混沌记》《度口》《身寄虚空》《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白水郎》等影像作品。她通过动画、多媒体、空间装置等创作方式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并在展览空间中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刘毅的作品不拘于常见的窠臼,让观者发现有别于现实的平行世界。2017年,刘毅的作品《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继入选并展映于荷兰国际动画节之后,又获得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终审团特别推荐奖”。2018年受韩国首尔美术馆邀请,参加“SeMA 南麂”艺术家驻地项目。2019年受邀参加The Royal Abbey of Fontevraud,Anjou艺术家驻地,同年受邀塞浦路斯动画电影节评委,并在塞浦路斯完成个人驻地项目展览。影像作品“混沌记”被澳洲白兔美术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等收藏。主要展览包括:“扔到风里去”,香格纳M50,上海(2018);“云中渔歌”,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2017);“想象力工厂,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寒山美术馆,苏州(2017);“叙事曲——动漫美学当代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17);“度口——刘毅个人项目”,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艺术亭台,上海(2017);“流光**”,香格纳新加坡个展,新加坡(2017);“奇想阁——动漫美学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16);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圳(2016);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2013);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厦门(2013);“有限的知识”,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CMC Gallery(2013);第九届中国独立电影节,南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