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ot-com泡沫到Met**erse,NFT拯救了数字艺术的哪些难题?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090   最后更新:2021/04/11 19:57:56 by 欧卖疙瘩
[楼主] 欧卖疙瘩 2021-04-11 19:57:56

来源:artnet


插画作品《retro neon wallpaper, purple, sky, violet, light, world》
图片:Ana Rivera

本文作者陈佳音(Jiayin Chen)是一位艺术评论人,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科技与商业趋势。创办并主编双语数字艺术线上杂志《SCREEN》。


当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虚拟的世界即是真实的世界。NFT的应用,转变我们对于“拥有”某个物件——一个原始而古老的人类欲望的认识。当我们依附虚拟世界给予永远不变心的证明,现实世界是否就渐渐的碎片化、成了易消逝的、附加的而不可靠的?

因为NFT的爆红,艺术难得跟上了科技的风口(还当了主角),数字艺术跟Fintech还有避险基金成了闺蜜,也算是百年一见的奇景。NFT的技术层面并不困难:将数字资产保存到IPFS,并将IPFS哈希值与资产的NFT关联起来。而突然之间,过去各种伟大的论述也随之被从尘封的书架上挖出来,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对于网路与媒介的预测、到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讨论,从Metakovan(竞标到Beeple价值6900万美元JPEG的藏家)再到Met**erse(超越universe的概念,比之更前沿科幻的词、互联网的下一阶段,由VR、AR、5G等科技支持的虚拟世界)。几个陌生而热门的词:星际档案系统(IPFS,听起来像是给其他星球居民所使用的系统),上链(Mint),都把摸不着的虚拟物件栩栩如生的具象化,NFT引起人们对于未来无限伟大的想像。

美国发明家于1930年发明的收音机草帽
图片:Nationaal Archief


当一切在虚拟世界的事物都可以资产化之后,目前还待在实体世界犹豫的人类终于可以安心准备往Met**erse移民了。如果说,因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所以大家把移民火星当成正事,NFT则给人们画出住在虚拟世界的蓝图,一个还是可以安稳如常发泄、消费并累积欲望的地方。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让NFT的拥有者不需要倚赖于任何一个哪一天可能消失、或是改变的权力机构。大部分的NFT艺术目前还是在以太坊上,以ERC-721(艺术原创作品)与ERC-1155(更适合限量版次的作品)的代币流通。现在只要上Etherscan一看,不需要经过任何一间画廊或是甚至艺术家本人的验证,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NFT而不用担心真伪的问题。“无限复制”曾经是所有权的大敌,现在借助内存块链的技术,“无限复制”不再是对于所有权的破坏,反而可以兼容并存,去中心化的账本,让浩瀚的网络不再漫无边际,因为天涯海角总有一个钱包注记了NFT的实际拥有者。

数字艺术原生在网络世界,因此没有虚实介面转换的消耗与摩擦。从作品的真伪、保管,以至亲身感受作品的“灵光”,这些其实都是实体艺术才会遇到的问题,一旦投资了一件实体艺术品,随之而来年复一年的保险、储藏等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加上难以变现的特型(Illiquid nature),一直都只能作为高净值人群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选项。在数字艺术的交易中,NFT可以把这些费用几乎降为零。从商业的角度上,NFT技术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与阻力(Friction),使得生产、交易到储存都发生在虚拟的世界,整个过程更为顺畅与自然。“媒介就是信息本身”(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这句麦克卢汉的名言也可以用来检视区块链科技对于艺术的影响。NFT虽然只是技术上的应用,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却可以改变我们传递、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影响其承载的信息本身。

插画作品《steven universe wallpaper, outer space, spa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spacecraft, atmosphere》
图片:Nicolas Lorenzon

NFT除了优化了现行的商业模式,还搭上了几个顺风车:

1. 新媒体/科技创作的艺术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些科技映射了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世代惯用的语言。现今透过话题的风口,加上热钱流入,又会回过头来带动更多的创作能量集中在适合应用NFT的艺术创作,进而提高此一领域的总体质量。原本的体制下,艺术家被屏除在二级市场的收益之外,但是根据NFT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可以自动在下一次的转售时,得到一定比例的版权税,目前常见的情况是百分之十。透过NFT,一个市场火热的创作者,很快可以靠著作品转手的版权累积财富。

2. 市场正在迎来“史上最大一次的财富世代转移”。尽管各方数据不一,推测大约有15万亿至30万亿美元的资产,将在未来十年内,从婴儿潮世代转移到千禧世代的身上。每一个世代都有自己的品味与喜好的艺术。数字原生(Digital Native)世代对于NFT作为资产的接受度更高也是理所当然。根据佳士得统计,Beeple的天价拍卖有58%的出价者都是千禧一代。

以上天时、地利、人和的论述固然很有说服力,只是理想跟现实之间总有差距,只要往艺术圈外张望一下,熟悉币圈新闻的人应该都还记得,2017年曾经有过一波加密货币的热潮。在上波热潮中,不少知名“金融人士”纷纷预言,比特币在几年后将达到百万美元/枚、金融体系即将掀起革命,各种传言把牛市不断往上推高,并且推动了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的遍地开花。


当时,仿佛全世界都加速朝着去中心化的使命前进,任何冠上“区块链”的项目都可以发行代币,散户抢着上车投资。很奇妙的是,到了2018年,短短几个月之间市场的情绪变了,价格一天比一天抄底,总体加密货币市值从年初的8000亿美元蒸发剩下1200亿美元,跌落神坛的比特币跟以太币成了过街老鼠,“犯罪洗钱”、“郁金香泡沫”等论述又振振有词的大声起来。再不久之后,大家很有默契的一同遗忘了这件事。关于大鳄们的预测为什么如此失准,是先见之明的时机未到,还是已经割完一轮韭菜回家休息了?似乎也没有人去认真追究——不要忘了,目前逼近六万美元的比特币,在去年三月的时候还曾经只要三千多美元。

KÖNIG GALERIE最近在线上虚拟世界Decentraland举办了NFT展览。这个公开上线一年,号称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虚拟现实平台,融资了2400万美元,据估计,目前同时在线人数只有从几十到200人(这一访客数量倒是符合实体画廊的日常)。另一个相似的虚拟世界Cryptovoxels进驻了展示Beeple作品的“B.20美术馆”,平时在线人数也约在几十人之间。虚拟世界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发明,《我的世界》(Minecraft)这样的线上游戏就拥有1.26亿月活跃使用者,《堡垒之夜》(Fortnite)的同时在线人数也能达到1530万人。与这些既有的平台相较,NFT目前的落地应用客观来说只能算是初测阶段,说成人类互联网3.0的新世界则未免有点牵强,伟大的愿景跟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网站OurBeginning.com在2000年超级碗期间的广告截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对于一项革新科技的认识向来伴随着新旧势力的拉扯对抗,只有在泡泡破灭并且泡沫退去后,才会往共识的方向迈开脚步。九零年代后期,新兴的互联网充满了巨大的未知与吸引力,人们陷入完全疯狂,任何想法加上“Dot-com”立刻成为吸金的保证。美国超级碗(Super Bowl,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年度冠军赛)的转播向来是最贵的广告时段,2000年的转播占满了各大互联网新创平台,包括名字像是约会网站的OurBeginning.com(其实在贩卖结婚喜帖跟文具),另一个科技独角兽公司E-stamp.com则是卖邮票的网站——显然,当时人们还没想到电子邮件可以取代去邮局寄信。
亚马逊的创办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曾经用电的发明来比喻九零年代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当电被发明后,第ㄧ个广泛的应用是电灯。人们先想着要在家里装电灯,所以需要电力,但人们只想到灯泡可以用电,甚至还没有发明插座,因此,许多在20世纪初发明的电器都带着灯泡用的接头——一个家庭里只有一个电线头,如果要接上洗衣机就要先把电灯泡拔下来。可想而知,当时发明的洗衣机被嘲笑的成分大于实用度,毕竟没有开关的洗衣机,万一不小心把长发卷进去了可没办法暂停,还不如打扫阿姨来的省心便利。


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洗衣机成了再平常不过的家电,但还有千千万万曾被发明过但没有存活下来的产品,比如电力发热温鞋器,或是收音机草帽——随着科技的推进与其他应用的交互发展,时间终究会留下真正的赢家,这也是亚马逊当年对于互联网的愿景。


关于NFT,我们正处在世代交替、风尚转移的浪尖,还是套句币圈的行话,随着媒体起舞、等待被割的韭菜?现在所见的作品和所讨论的项目能否经得住时间成功留下来?还需要未来世代的验证。


文丨陈佳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