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艺术”?
发起人:口舍  回复数:46   浏览数:5427   最后更新:2008/11/25 00:11:30 by guest
[楼主] 口舍 2008-11-10 19:30:48
“社会性艺术”?




只有当艺术和有关艺术活动的定义被放宽认识后艺术才会被认同为唯一进化的革命力量。唯有艺术能分解围绕死亡蹒跚而行的衰老社会系统造成的压抑情绪:为了建造一个“如艺术品般的有机社会体”而分解...从人的自由状态来看-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他们直接从经验中体会到自由的位置-学习去界定“未来社会秩序所有艺术”的另一个形势。

--- 波伊斯


是不是艺术便应该持有如此责任去分解、消化、排泄这个社会?艺术家就应该与身俱来这种使命,肩负进化艺术的革新?在今天仍被延续的波伊斯理想主义,为的是站在某种高度上去“救世”?还是匍匐在地上的“入世”?或许说,艺术家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内心体验,而不是通过“社会”抑或“艺术”的视角去体验?

今天面对的是信息量过于庞大的网络世界,艺术家作为仅限于活动在狭小艺术环境中的一员,以卵击石式的运用社会题材来发出的声量频率小得尴尬。似乎这已不能让人产生任何遐想和反省的艺术形式已慢慢的走入自己的死胡同里。艺术在面对现实社会时已被彻底抵消甚至被化解。

艺术家描述不了现实,也消化不了现实的时候艺术就被彻底的压倒沦为现实的附属品,无法成为精神粮食和支柱。它的功能备减,艺术家只能被社会包容而无法成为独立的群体去清醒面对一切现实。今天,外界的干涉或多或少的主导了一件作品的形式,这无论是在做有关社会题材作品还是其它都有影响。经济市场吞噬艺术家的独立性剥夺主导权,媒体势力与日俱增也在减弱艺术作为另一种传播方式的独特性。是接近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年代,而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才是艺术?

[沙发:1楼] 口舍 2008-11-10 19:32:43

庄辉
现实是残酷的,世界而且在变化,每日所闻有太多的震惊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去化解这种伤痛。 《茶山镇》是他为数不多的装置作品,同样利用社会事件作为切入点描写一位来自东莞的打工妹双眼被贩卖人体器官组织给挖走后的场景。






庄辉:试想,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6斤重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要面对除了专制制度之外的另一个强大的“知识系统”。我要面对无聊的艺术批评,脱光了衣服让策展人像挑选妓女一样选来选去,还要顾及艺术的上下文和莫名其妙的东西方文化关系。最后,所谓成功的艺术作品象僵尸停放在美术馆。MyGod!我仅仅喜欢的是艺术,我仅仅想从艺术的方式中得到内心的真实和快感。今天的艺术制度哪是在面对人,这分明是挑选“神童”的地方。即便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制度,对今天中国的艺术界还是奢侈的梦想
[板凳:2楼] 口舍 2008-11-10 19:34:33

金锋
自成名作《秦桧夫妇站像》 ,老金不断以社会、网络新闻事件作为他的材料。“秦桧”是历史事件,他扭转现实,挑战爱国民主情绪(这甚至与道德无关),为小人平反,这使社会对作品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攻击和媒体的疯狂介入。




《~~~~的头像》前阵子,在北京刚刚完成的YJ头像。




金锋:我觉得就是说《秦桧》这个作品可能对我个人来讲它的重要意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关键性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当口,它这件作品让我想到了一些我可能以前想过 没有很深入继续往下去想的,这么一个门槛让我进去,让我走了进来就是说。然后这个导致我下面一系列的这个思考,比如说旅行的问题,比如说那个网络资源如何去借用的这个问题,这都是行为下来以后,慢慢涉及到的一些事情。批评家的角度可能从他的角度,从人权的角度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性艺术的代表作。然后我觉得这个作品之后一系列我的体验,可能是来的更为重要的,它可能更看重作品的一个效果问题。
[地板:3楼] 口舍 2008-11-10 19:36:27
舒勇
汶川地震发生后,舒勇马上就想到了地震中的老百姓,他要飞往灾区去看看艺术能帮到什么。最后通过好友,他在都江堰找到了一对双胞胎受害者的父母,经过他们同意将受害者的骨灰做成一朵白花雕塑《生命之花》来纪念这场灾难。






舒勇:我个人非常想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都的建川博物馆也非常想收藏‘生命之花’,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在今年之内把‘生命之花’做出来,让赵妈妈对佳佳和琦琦的思念变成永恒。

[4楼] guest 2008-11-10 19:39:43
表面化的“社会”。
[5楼] 口舍 2008-11-10 19:39:49

Marcus Harvey

1995年他在著名展览Sensation《感性》上的这张画轰动英国,以致他一夜成名,成为当时YBA里名气盖过赫斯特的年轻艺术家。一幅用小孩的手掌印出的一张类似像素很低的肖像画—MYRA,这个女人可不是普通人,她是英国上世纪60年代臭名昭著的“沼地命案”的连环杀手之一。1963年至1965年这3年期间,她和男友Brady联手对5名儿童实施性虐后将他们残忍杀害掩埋在沼泽地里。所以,用小孩的手画出那么一张招英国人唾弃的人物放置在展厅的后果便是这张画后来承受不住观众的破坏而被迫搬出展厅。




[6楼] 口舍 2008-11-10 19:42:17
徐震

在展厅还原一张摄影名著《饥饿的苏丹》的现场,让人仿佛置身于照片,回到某种集体共同记忆中的场景。照片作者凯文卡特在获得普利策奖后自杀的故事家喻户晓,这张照片是反应非洲乃至人类苦难题材的最佳代表作,还原它,在艺术家的解释下似乎不是简单的与人道主义或者是启示有关。






徐震:给自己提供一种问题。而有些方案有人会说好,甚至是100分,但不会像这个作品这样反过来——我们就是不要100分就是要80分。
[7楼] 口舍 2008-11-10 19:45:52
Teresa Margolles
利用尸体制作作品使她在90年代初期迎来了太多的关注,今年她第一次踏足中国,经历了汶川地震。在本届的Sh Contemporary 展示了她的新作,在中国地震灾区中收集的砖瓦,她希望能利用这些砖瓦来制作一堵墙。








Teresa:我们希望这堵墙不是一堵沉默的城墙,而是一堵高大的,安全的,不断成长的城墙。

点击超级资料

[8楼] 口舍 2008-11-10 19:56:01

邱志杰
《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 ,利用各种媒介来参与干涉企图在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的人,并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








邱志杰:这部分工作意在保持对具体话题的超越能力,是工作之前和之中的一次次不断自我清理的结果。……这批绘画是以图形的方式对于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成为作者展开实地调查之前的精神基础和自我训练

[9楼] 口舍 2008-11-10 19:58:47

高氏兄弟
高氏兄弟在798展出的雕塑,还原一张新闻图片:一队城管“扫黄”。






高:我们用“抓小姐”这个名称在新空间做了一个展览,开始并没有人来干涉,尽管有警察来看,也没有禁止,后来有记者拍了雕塑发到网上被转到各个论坛,引来了很多争议之后才有人来要求我们停展的,态度还算客气。

[10楼] 口舍 2008-11-10 20:00:53
Santiago Sierra
作品《245平方米》将汽车尾气通过气管排入一所离德国科隆不远的犹太教堂内,以此表示对“大屠杀平常化”的抗议,观众可以穿戴好防毒面具后进入教堂感受毒气的存在。








Santiago:你发出了一条信息后社会会反应。有可能是带有审查的反应,虽然像我们这样的民主系统按理说审查是不应该存在的。
点击超级资料!
[11楼] guest 2008-11-10 20:11:37
现在流行的是社会学型创作,而且玩偏全因素展示,这个做法还的有点经济基础,要不全因素不起来。
[12楼] guest 2008-11-10 22:05:20

这种用事件来做艺术的方法其实很偷懒 作品再差也有保险绳栓着 艺术家偶尔尝试一下还可以 像老金这种惯犯实在是很无聊
[13楼] guest 2008-11-11 00:17:42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08-11-10 22:05:20发表的:

这种用事件来做艺术的方法其实很偷懒 作品再差也有保险绳栓着 艺术家偶尔尝试一下还可以 像老金这种惯犯实在是很无聊...[/quote]
恩,选择这个事件的观点很重要,而不是事件的插图
[14楼] guest 2008-11-11 00:26:24

[quote]引用第13楼guest于2008-11-11 0:17:42发表的: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08-11-10 22:05:20发表的:

这种用事件来做艺术的方法其实很偷懒 作品再差也有保险绳栓着 艺术家偶尔尝试一下还可以 像老金这种惯犯实在是很无聊...[/quote]
恩,选择这个事件的观点很重要,而不是事件的插图
...[/quote]

关键是艺术家得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或者方法,不然的话会成为工具。
[15楼] guest 2008-11-11 00:47:38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于2008-11-10 22:05:20发表的:

这种用事件来做艺术的方法其实很偷懒 作品再差也有保险绳栓着 艺术家偶尔尝试一下还可以 像老金这种惯犯实在是很无聊...[/quote]

真的笑死我了
——老金
[16楼] guest 2008-11-11 01:10:35
这个分法太有问题了。
那么那些画钉子户的也该算了。
这样看来,没几个人逃脱。

讽刺漫画,丁聪那一类,也该算了。
[17楼] guest 2008-11-11 01:18:26

[quote]引用第7楼口舍于2008-11-10 19:45:52发表的:
Teresa Margolles
利用尸体制作作品使她在90年代初期迎来了太多的关注,今年她第一次踏足中国,经历了汶川地震。在本届的Sh Contemporary 展示了她的新作,在中国地震灾区中收集的砖瓦,她希望能利用这些砖瓦来制作一堵墙。


这是哪个姐姐啊。阪神地震之后,叽崎新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就搞过这样的玩意了。。。

这也应该算撞车吧!
[18楼] guest 2008-11-11 10:57:51

[quote]引用第16楼guest于2008-11-11 1:10:35发表的:
这个分法太有问题了。
那么那些画钉子户的也该算了。
这样看来,没几个人逃脱。

讽刺漫画,丁聪那一类,也该算了。...[/quote]

所以人家才说是接近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年代,问号-什么才是艺术嘛!!?
[19楼] guest 2008-11-11 10:59:08
16楼,这个分类针对拿社会新闻说事儿的作品,无论当代还是漫画
[20楼] guest 2008-11-11 11:25:49
艺术良心问题
[21楼] guest 2008-11-11 13:56:17
xuzhen基本沦落gaoshi的档次。
[22楼] guest 2008-11-11 14:32:26
都他妈炒走国际路线的,只有老金最好,留在国内普渡
[23楼] guest 2008-11-11 15:04:21

因该说艺术已经没戏! 艺术家是被社会市场玩了一把。
[24楼] guest 2008-11-11 19:53:49
社会学艺术倾向显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真的有点出息了.这个帖子应当顶!
[25楼] guest 2008-11-11 20:58:57

[quote]引用第24楼guest于2008-11-11 19:53:49发表的:
社会学艺术倾向显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真的有点出息了.这个帖子应当顶!...[/quote]

真的,我也是这样想的
[26楼] guest 2008-11-11 21:10:45
只见社会学倾向没见任何艺术倾向
[27楼] guest 2008-11-11 21:52:58
拿社会作为材料的这种艺术加减法已成惯性,只要有此窍门,根本都不用怎么思考便能出方案,艺术家是真的去体会了吗?

缺乏的就是这种良心体会,就说杨少斌这种,喝着红酒开大车的,有什么资格去拿人家矿工题材?

现在这种伪关心的趋势真是日益严重! 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
[28楼] guest 2008-11-12 21:13:11
"社会性艺术"比歪鼻子斜眼傻脸傻笑艺术好的多,但容易作伪.
我认为在中国只有社会舞台才是艺术家最好的用武之地.2008年艾未未的影响就是证明,尽管他是用的是博客和文字,但他的艺术家身份决定了他的博客和文字就是最好的社会艺术.
高氏兄弟2000年前后曾经做过牛比的"拥抱"和"与无家可归者共餐"等"社会艺术"作品,上面的"抓小姐仅仅是"社会性艺术"而已,并不比他们的"拥抱"和"与无家可归者共餐"好,

http://blog.sina.com.cn/aiweiwei
http://arts.tom.com/zhanlan/gaoshi_1/index.php


请客吃饭何以成为艺术?——关于“与无家可归者共餐”艺术行动答记者问


高氏兄弟/记者:晓兰
2002年03月13日 文章来源:Tom 专稿  




问:请问你们为什么选择小年,而不选择年三十或初一做这次与无家可归者共餐的活动?

答:小年做比较方便。年三十或初一做不方便,而且也显得太夸张了。

问:你们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答:你有没有发现在在许多城市沿街乞讨的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了?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大家虽然都在一个城市里,可能永远也不会坐在一起共餐、交流。行为艺术就是要使好象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使应当发生的事情发生。最近我们刚刚完成《中国前卫艺术状况》的编著,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在这本书中,无论是我们与批评家、策展人的谈话,还是艺术家的作品几乎都没有触及社会的边缘“底层”问题。这在我们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这样说仅仅表明我们对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状况的反省,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中国当代前卫艺术持否定态度。艺术家有选择自己艺术方式的自由,要求每个艺术家都去关心底层既不现实,也无道理。但“底层”毕竟是我们现实社会中一个巨大而难言的存在,在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底层”作为一个不能回避的当代问题理应在当代艺术中有所反映,然而却一直被后殖民的艺术名利场逻辑所遮蔽,这种状况与当代思想界部分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生存困境的探究关注形成巨大的反差,显得前卫艺术家有些过于自恋了。

问:你们这次会餐除了邀请无家可归者以外,还邀请了什么人?

答:我们以不同方式向各行各业的人发出了邀请,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发送了大量请柬,但人们似乎都心存戒心,以为是什么圈套、玩笑或者是给酒店做广告我们通过电话邀请了作家王开岭、余杰、诗人孙磊、宇向、山东卫视编导王金明、张放、三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扬水华、艺术家韩涛、白丁等人,直接登门邀请了作家刘烨园、《青年思想家》主编杨守森、《走向世界》杂志社总编纪涛……我们还向一位市委官员发出了邀请。

问:被邀请者都到了吗?

答:那天毕竟是传统小年,在这一天,人们都愿意和自己的家人团聚,被邀请者当然不可能都到场。另外,我们发出邀请的时间比较晚,除了外地的王开岭和余杰是前一天晚上邀请的,其他人都是会餐当天发出的邀请。我们计划从设计印发请柬到行为结束限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所以大家从接到邀请到赶赴现场参加会餐的时间比较紧张。不过,特邀人员大部分都到了。

问:你们把一些不同身份的陌生人聚在一起同桌共餐会不会使大家不舒服?

答:实际上,我们也感觉有点不舒服,但“舒服”并不是我们这次行为活动的目的。与身份如此“卑微”的人同餐共饮,对我们这些仅习惯于从理念上、文本中关怀底层的人来说很可能是不舒服的,对任何一个习惯于养尊处优、充满优越感的有身份的人来说都可能是不舒服的,这种不舒服实际上是一种很复杂的体验,其中也包含同情、自责、尴尬、不适等等,这恰恰是作品所要揭示、触及的……

问:关注“底层”当然是好的。但你们这种方式是否反而会对那些无家可归者构成某种伤害?

答:你的看法与我们一位因故未能参与这个行动的朋友的看法相似,他也认为我们的行为方式有问题,甚至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利用无家可归者做行为艺术活动,就象集权专制者利用大众的不知情愚弄大众一样,我们同样利用了他们的愚昧侵犯了无家可归者的人权。但我们认为“信息不对称”只是相对的,因为事先我们已经告送了他们我们的意图,他们来与大家共餐完全是自愿的。我们没有用谎言欺骗,没有用暴力或权力强迫,也没有非礼冒犯,怎么能说侵犯了他们的人权呢?实际上,那天晚上大家还是很愉快的,最后我们采访每一位就餐者,问大家从接到邀请到就餐结束有什么感觉、感想,几个无家可归者和民工表示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的尊重,一位无家可归者说他十几年没有喝到酒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保证没有一点副作用,有时一只充满爱意的手也会对人产生伤害,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可能。

问:到场的那些“有身份的人”有什么反映?

答:大家还是都很富有同情心的。女编辑单雅丽小姐一直不断地给无家可归者和民工们倒茶倒酒;总编纪涛先生则热心地询问他们的经历,甚至会餐结束时还送给一位少年无家可归者一百元压岁钱;我们大家也都分头送给他们新年挂历和乘车的费用……

问:是否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局面?

答:当然。开始的时候,无家可归者与民工们都坐在那里都默不作声,而“有身份的人”坐下来就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这致使特别富有同情心的单小姐向我们提议应当调整座位,安排“有身份的人”和无家可归者、民工一对一地坐在一起聊一聊,以免冷落了后者。

问:你们调整了座位了吗?

答:没有。大家来了以后都是自己选择的座位,无家可归者和“有身份的人”很“自然”地分开象谈判一样分成了两排,这很真实。我们对单小姐说,如果你意识到有问题你就去和他们聊一聊,我们不想过多地限定大家,我们需要在行为记录片中呈现一种真实的状态。单小姐的热情确实使无家可归者们放松了许多。后来,其他人也用不同的方式对无家可归者们表达了某种慰问,在一起聊得挺热烈的。

问:不过,这种安慰毕竟是短暂的,无家可归者的命运不会因为一次意外的会餐而改变,那么,你们的行为到底会有多少意义呢?

答:从邀请到会餐,我们是把整个行为过程当作一次行为艺术实验来做的,它的意义显然应当主要是针对行为艺术系统而言的。我们不能夸大一次艺术行为的社会意义。这个行为无法改变无家可归者的命运,但我们希望通过现场交流,至少可以向无家可归者发出了一个信息:在这个繁华而冷漠的城市里,还有人关心他们;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传播向社会提示:当有人暴富或者走向小康,还有人无家可归,社会阶层的差异人为造成的交流障碍是有可能被打破的。当然,这只是希望,能做到哪一步,我们也不清楚。对于艺术的功利性与社会意义,我们一向既不刻意追求,也不有意回避。

问:你们认为这次行为艺术活动与慈善活动有什么不同?与一般的请客吃饭有什么不同?

答:慈善活动的唯一目的应当是行善,而对于这次“与无家可归者共餐”行为艺术活动来说,我们并不排除行善的因素,但我们作为艺术家感兴趣的主要是制造一个“事件”, 这个事件使人们构成一种短暂而特殊的互动关系,呈现了特殊场景中不同身份的人相处交流时的真实状况,进而使沉默无名的底层劳苦大众进入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视野。日常化的请客都有某种世俗的理由和目的,而我们这次请客是以艺术的名义,不过我们并没有在请客过程中预先设定很多与艺术有关的东西,甚至有意淡化所谓的艺术,或者说使艺术尽可能的日常化。我们在大街上向陌生的行人与无家可归者发送了一些请柬,请柬是用两年前我们在北京拍摄的一张乞讨的老人的照片做的,上面印上了一句话:“你愿意与无家可归者共进晚餐吗?”。这次宴请的邀请方式与人员组合与一般的日常请客有所不同,但在就餐的形式上没有多少不同,以至于到场的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事后有些遗憾地说:本来以为能看到有裸体什么的行为艺术表演,结果却是凑在一起撮了一顿,感觉不大过瘾,不理解这是什么行为艺术。

问:那么,你们这次“与无家可归者共餐”作为行为艺术其艺术性何在?

答:实际上,刚才我们已经差不多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次“与无家可归者共餐”行为的艺术性既在于它的日常性,也在于它与慈善行为和日常的请客吃饭的差异性。当然,你也可以参照它与以往已经发生的行为艺术的差异考虑它的艺术性。

问:无论从行为方式,还是在观念和价值趋向上,你们这个行为都和以往的自虐和暴力化的行为艺术的确有很大不同。你们怎么看近来发生的这些行为艺术现象?

答:大众传媒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传播了许多行为艺术家如何如何的狂怪,行为艺术如何如何的有害之类的舆论,大众根据这些舆论对行为艺术产生了一些这样那样的成见与误解。当然,行为艺术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实验艺术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在问题之中的艺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时很难说清楚。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担心有人会说你们的行为有作秀之嫌?

答:已经有人说我们是作“慈善秀”了。我们以不同方式做的“拥抱”行为也曾引起一些人的非议。但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我们有自己做艺术的逻辑与理想。如果我们与无家可归者共餐是作秀,那么博依斯当众给别人洗脚更是作秀,特丽莎修女照料临终的无家可归者是否也是作秀?怎样做才不是作秀呢?好在不是说我们作恶,说作秀就作秀吧!但愿大家都来作“慈善秀”!如果那样的话,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就有福了,我们也就不用以艺术的名义招人嫌了。

[29楼] guest 2008-11-13 00:41:58

[quote]引用第27楼guest于2008-11-11 21:52:58发表的:
拿社会作为材料的这种艺术加减法已成惯性,只要有此窍门,根本都不用怎么思考便能出方案,艺术家是真的去体会了吗?

缺乏的就是这种良心体会,就说杨少斌这种,喝着红酒开大车的,有什么资格去拿人家矿工题材?

现在这种伪关心的趋势真是日益严重! 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quote]

吗的,有时候我觉得不好意思。--杨少斌
[30楼] guest 2008-11-13 07:40:44
我理解的喜欢的社会性艺术如下:

1
索菲娅"卡莱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现仍工作生活在巴黎。她的早期作品采用了寄生的方法,试图以此来溶解生活与艺术、隐私与公开、窥视与参与、暴露与隐秘、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1979年,她邀请45位朋友上她的床,以便在他们睡觉的时候观察他们的睡眠,在他们醒后对他们进行问答。

1986年,她以“什么是美”为题,采访了很多盲人。

1999年,她收到一位陌生美国男人的求爱信,他说他刚经历了失恋的痛苦,想上她的床,以此得到心灵的慰藉,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床连同被褥寄到了加利福尼亚,几周以后,它们又完好无损的被寄了回来,她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他的相思病。

2002年,她选择在埃菲尔铁塔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游客们可以和她同床,但必须带自己的故事给她,每个人5分钟,故事必须精彩不能让她打瞌睡。就这样她在埃菲尔铁塔上迎来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清晨。
[31楼] guest 2008-11-13 07:46:01
2
终极环保游击队(Extreme Green Guerilla,简称E.G.G.)是Michiko Nitta在RCA交互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它将现今的绿色生活方式推向了一个极致。她的”宣言” 主要着眼于我们日常生活的3个重要的方面:交流、食物和死亡。
极端环保游击队是由一群自给自足爱好者们所组成的网络,“他们以缩短自己生命为代价来维持其终极的环保生活方式。在将保护环境推向一个极致的同时,他们也尽可能利用城市废弃物和生物系统,享受这种低质量的生活。这也包括了投向高科技的怀抱以发展出一个终极的环保解决方案。”
尽量避免同大公司有任何关系、不使用电子设备发送电邮或短信。E.G.G. 同样也抵制传统的邮递业务,因为那留下太多二氧化碳的痕迹。所以他们回归到了A.M.S(Animal Messaging Service),也就是“动物讯息服务”。Michiko发现,许多动物都被科学家们做过标记用来追踪它们的迁徙。RFID标签能被追踪捕获,因此也被游击队用来承载讯息。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那么灵敏可靠。鲱鱼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盘中餐,因此由鲱鱼传递讯息很廉价;而黑顶白颊林莺非常懒,它每天只飞行3个小时,因此也是廉价的绝好选择。像鸽子、鲸鱼,这些动物工作起来认真得多效率也高得多,因此使用它们价格就昂贵些。

设计者同样也探讨了食物以及我们在为环保生活求索时所犯的错误,像是把健康生活与购买有绿色标志的公平贸易产品混为一谈。我们要吃转基因肉排只挑“上好”的部位,却不吃猪头或者内脏。这就意味着浪费了优良的肉类。那么,一个极端环保的绿色食物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极端环保游击队员的食物必须是从本地区现有的材料中得来的。解决这点的方法就是投入“马路猎食(roadkill)”的怀抱,不过这可并不那么吸引人,不是么?这个方法可能会对城区内的有害动物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鸽子、老鼠,并将它们与肉味鲜美的另一种动物进行杂交。举例来说,有一种名为鸽鹑的动物,它是鸽子(害鸟)和鹌鹑(美食)的混合体。或是半兔半鼠的兔鼠。它们同那些有害动物一样可以在城市中生存,但它们肉味如兔子肉一样鲜美。

在研究死亡时,她发现过于拥挤的地球已很难再维持,因此“早亡”就成了极端环保游击队实践的终极之道。当E.G.G.的成员年满20岁时,他或她的耳朵将被打洞戴上一个安乐死耳环,并以此作为庆祝成员成人的仪式。这个含有肌肉松弛剂和致命药物的耳环永久佩戴在他/她的耳朵上。耳环的内核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一天天地旋转。在年满40岁的时候,肌肉松弛剂和毒药将通过皮下注射针头释放到体内,保证让他们在安详中死去。通过实施“早死”,极端环保游击队可以维持他们的终极环保生活。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有40年可活,会怎样安排这一生呢?
[32楼] guest 2008-11-13 07:51:16
3
在798三家画廊联展的《美丽新世界》里有这么一件作品,艺术家搜集了很多被人为弄坏了的、生产时就缺胳膊少腿的、老化的、旧的、脏的玩具,把它们搜集在一起,发起一个活动让人们用自己手中的玩具换这些被人抛弃的玩具。
[33楼] guest 2008-11-13 07:56:30
4
快闪(flash-mob)的最初玩法及其后来产生的作用。最早快闪的玩法是通过邮件或者论坛等网络沟通方式聚集一大帮的人在一个约定好的时间同时做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比如3号下午齐聚XX百货公司门口一齐跺脚,持续半分钟后四散离开,该干嘛干嘛去,后来逐渐成为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时尚活动,这种通过网络快速隐蔽聚集人群的方法在促使金大中和埃斯特拉达下野的政治游行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4楼] guest 2008-11-13 08:02:28
5
九龙皇帝曾灶财的书写
这个是否是虚假性社会性艺术指的讨论,这样的事件特别容易被画商所利用而庸俗化。而旧金山的“诺顿一世”这样的事又容易被媒体利用而庸俗化。4里说到的快闪也有这样的危险
[35楼] guest 2008-11-13 18:10:37



[36楼] guest 2008-11-13 20:13:54
毛利其奥卡特兰有一次报警,他向警察说自己车里有个东西没了,被偷了。警察说啥东西?卡特兰用手比划说这么大这么长的一个东西,那警察说,到底啥东西。卡特兰说就是这么大这么长的一个东西。。。。。其实卡特兰就是想试试这么个“东西”警察接不接受。物品这个概念到底能否被定义。
[37楼] guest 2008-11-13 20:18:21
 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报道,现年32岁的吉列尔莫·巴尔加斯去年10月在尼加拉瓜科迪切美术馆将一条名为“Nativity”的流浪狗拴在现场展览。

  相关视频出现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视频显示,“Nativity”被人用电线栓在美术馆角落,瘦得皮包骨头,皮毛污秽,没吃没喝,旁边站着看客。据说,巴尔加斯“行为艺术”的目的是让“Nativity”活活饿死。


http://www.art-ba-ba.com/ShowPost_zh.asp?ThreadID=15210&ForumID=8&Category=&lange=cn&pw=read












[38楼] guest 2008-11-13 20:19:47
结果呢?
[39楼] guest 2008-11-14 01:32:56

[quote]引用第35楼guest于2008-11-13 18:10:37发表的:



...[/quote]

这样的作品我怎么就看到丁聪华君武的影子呢?当代艺术的所谓社会性难道就是这样的的讽刺图解吗?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谢谢!
[40楼] guest 2008-11-14 20:10:17
哈哈不好意思,这个图图是俺这个外行在网上下载人家底,换了个洋家屏幕,弄着玩而已,当个宣传画看吧
[41楼] guest 2008-11-15 22:42:42
这只是ART-BABA的归类,还是真的有“社会性艺术”的概念呢?
[42楼] guest 2008-11-15 23:27:26
是真的
[43楼] guest 2008-11-19 20:24:59

[quote]引用第41楼guest于2008-11-15 22:42:42发表的:
这只是ART-BABA的归类,还是真的有“社会性艺术”的概念呢?...[/quote]

假的!其实都是Google艺术
[44楼] guest 2008-11-20 15:00:42

楼上判断非常正确!
[45楼] guest 2008-11-25 00:09:42
徐振的我给打101分,80分一下是他要的效果。就这点小伎俩啊!哈哈
[46楼] guest 2008-11-25 00:11:30
怎么能把博伊斯和这波人相提并论呢!哎!悲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