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电台 | 艺术写作者访谈:李佳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974   最后更新:2021/02/04 11:38:47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21-02-04 11:38:47

来源:黑齿杂志


艺术写作者访谈:李佳

“艺术写作者访谈”系列是黑齿电台推出的与艺术行业写作者对话的栏目。我们希望以轻松的方式聊一聊写作者们的近况、困扰、心得和经验。不要奢望在这里寻得秘籍和偏方,你只会听到一个用文字“烹饪”的人在平时是如何劈柴洗锅、烧火做饭的。


https://mp.weixin.qq.com/s/4HufYTQWxBxdmtPfEvcCbA


本期嘉宾
李佳,生活在北京的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写作者和译者。曾任泰康空间高级策展人(2015-2020),佩斯北京画廊副总监(2012-2015)。她曾策划/联合策划有群展、个展二十余场,包括“饥饿地理”(2019-2020)、“替代空间的替代生命”(2019)、“制性造别”(2018)、“漂流”(2018)、及日光亭系列项目(共计12次个展,2016.3-2018.1)等。她于2017年获第一届Hyunday Blue Prize大奖。李佳是Artforum, LEAP和《燃点》杂志的长期撰稿人,艺术评论亦发表于Artforum Magazine, ArtAsiaPacific, YISHU等国际刊物。

本期主持
陈於建,《黑齿》杂志的助理编辑。


对话节选

黑齿:你在写作过程当中,实践和阅读的经验分别占着怎样的一个位置?

李佳:我觉得阅读特别重要,但是我可能稍微占了一点经验的便宜。毕竟工作时间比较长,基本上艺术的各个领域其实都做过一圈了,加上以前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经历,所以(我)可能占了一点经验的便宜。但是我是吃了阅读少的亏,我真的是一个读书比较少的人,导致真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写作者。读得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写的也会少。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我认识一些真正的写作者的朋友,他们阅读的强度我是没法比的。我觉得那样才能够称自己是一个写作者,因为写作是一个直接和阅读相关的东西。

没有阅读是不可能有写作的,因为你打交道的东西就是那点字。阅读也是跟那点字打交道,它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训练过程。我很崇拜的李翊云也是一个用英语写作的中国女作家,她从早上起来大概会阅读12个小时左右,(我觉得)这个才是一个写作者应该有的一个阅读强度。

黑齿:当你在写一个艺术家个案或者展评的时候,你会不会去提前准备大量的工作比如去拜访艺术家的工作室?《黑齿》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叫做《批评批评》,里面有提到一位艺评家,他说让他跟艺术家打成一片是绝无可能的,因为如果要拜访一个工作室的话,那就要拜访所有的工作室,否则是不公平的。我想知道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还有你在实践当中是怎么去做的。

李佳:我如果接了一个写作的个案调查,我会很认真的去看他的工作室。但有些东西我觉得我心里有谱的时候,是不会去他的工作室的。话说回来我觉得那位艺评人真的是他的就功力可以了,然后他就可以不用去看工作室。他已经能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他能看出怎么样去建立这个东西和世界的联系了。所以我觉得真的可能是一个洞察力、经验和功力的问题。

黑齿:你认为艺术写作者需不需要说坏话,艺术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坏话?

李佳:···我觉得重要的其实不是坏话不坏话,而是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批评规则,什么样的批评是一种decent或者说有建设意义的批评。我觉得像这样的规则还是需要建立,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是真正有见地,或者说一针见血、一个对我们对话环境有创造性的坏话。

你应该熟悉巫鸿“纪念性”那本书,我记得是零几年的时候,当时还有很大的一个风波。因为他也是讲美术史里面的一个问题,包括贝格利给巫鸿写了一篇书评,把他骂的狗血喷头。后来又是李零在里面拉了个莫名其妙的架,之后田晓菲又跑出来说你们这三岔口又打偏了···我觉得那一系列文章特别有意思,看他就能明白 decent的批评跟“阴阳怪气”的差别在哪。大家找了一看就明白了,豆瓣上有非常全的合集。一看就能明白说比如说老牌帝国主义的学者,他怎么样从一个规则出发去写评论。但是这里面也避免不了断章取义。你还会看到这种后进的,或者说这种用后现代理论写作的学术后起之秀,他是如何给自己争夺话语空间,以及巧妙的把话锋引到一个政治问题上的。所以我觉得那4篇文章就特别精彩,是一个非常好的关于批评、坏话,以及批评和坏话之间的对比的这样的一个例证。我觉得看完差不多应该知道艺术行业大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坏话的规则。

音频中涉及的资料及概念
  • 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生于1941年),美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十月》杂志的创始人之一。艺术史家大卫·卡里尔(D**id Carrier)称她是“继格林伯格之后,对美国艺术批评界影响最大之人”。目前,她出版的著作包括《前卫的原创性及其他现代主义神话》《现代雕塑的变迁》《视觉无意识》《独身者》《威廉·肯特里奇》等。
  • 《留声机,电影,打字机》,[德]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译者: 邢春丽,2017
  • 李翊云(Yiyun Li,1972年11月4日-)是一位在美国用英文写作的华人女作家。生于北京,2005年获艺术创作硕士MFA学位[2]。其创作获得许多奖项,在美欧文坛声誉鹊起。她现居加州屋仑市。除了写作之外,她也在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授课。
  • 读库微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https://weibo.com/1182417191/JCNak24og
  • 《批评批评》,顾虔凡,《黑齿》杂志,2020年10月22日
  • 《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美] 巫鸿,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郑岩 / 李清泉,2009
  • 围绕《中国早期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一书的激烈讨论(以下为李佳提到的部分豆瓣链接):
  • https://www.douban.com/note/729790624/(贝格力书评)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49874/discussion/15066908/(巫鸿答贝格力)
  • https://www.douban.com/note/729788854/(田晓菲 三岔口)
  • https://www.douban.com/note/729789099/(李零回田晓菲)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