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RS 议件】开篇:闫冰写欧劲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899   最后更新:2021/01/26 11:52:43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21-01-26 11:52:43

来源:SPURS Gallery


欧劲,《⽆题-171》, 2020,铝板、丙烯、综合材料,200 x 200 cm©SPURS Gallery


SPURS画廊全新内容板块“议件”,旨在持续邀请艺术家就某一主题展开写作,或发布由艺术家自发书写的文本。“议件”带领读者将视线向作品之外延伸——既可以作为艺术家创作概念的补充、呈现艺术家阶段性的思考,更能借此瞥见艺术家个人化的问题意识。


议件的开篇,艺术家闫冰作为欧劲的“同行”,同时也是亲密的友人,在《数据刀与交响诗》中以一位创作者的角度观察另一位创作者,包含对欧劲全新创作直观感受的抒发、艺术问题的解剖,同时不乏诚恳地表达其对自身创作的启发。


数据刀与交响诗

文 / 闫冰


仰望星空,可能是人类最早面对浩瀚深邃的宇宙时所能做出的最初反应。世界充满谜一样的显像和未知,那些流动和闪烁不定的光芒里是否有可认知的秩序与法则?对周而复始与偶然的体认和疑问,从此成为伴随人类成长的沉思和求索,以此确立我们是谁,身在何处。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电影《2001太空漫游》剧照


追问早已被写入人类的基因密码里,并通过总结和学习,来扩充知识和智慧。对生命的困惑,对飞翔以及摆脱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向望,或是对自然枯荣和人类自身生死的复杂的探究,都共同构造了今天的人类文明。人类在思索和艰难探究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就把这一切麻烦都交给了神,神代表了更高秩序的意志,宗教就产生了,人类的心灵因此获得暂时的安宁,以减轻一些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痛苦。但是理性作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却从未停止,总有人相信,这些看似无序无解的现象之上,必然有着一个还未被揭示的终极秩序。那么又是什么力量启动了这个秩序呢?作为具有感性肉身和理性思维的人,是否正是宇宙原理的镜像呢?科学追求终极秩序的过程,是否也正是逐步接近那更高维度的神的过程呢?这种追问似乎也是一种信仰,但与宗教不同。1968年,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他伟大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以史诗般的镜头描绘了人类的童年和未来,但2001早已过去,人类的未来还是未来,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之间的尺寸并未改变,现在看来,那更像一个寓言。之后,这类依托于每一个时代最为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理论的科学幻想层出不穷,这些执着和追问到底意义何在,人类到底遇到了怎样的精神困境,人类自身更为深层的恐惧和孤独到底源自何处。


看到艺术家欧劲最新的作品,不由引起我陷入这样的胡思乱想。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电影《2001太空漫游》剧照

让我先简单描述一下欧劲的工作:在地球北半球一个叫北京的大型城市的郊区的已停产工厂里,有一间由厂房改造成的150平米的工作室,它呈长方形,这就是欧劲工作的地方。进门先有一间石膏板隔成的6平米大小的小屋,里面有一台电脑,在无数个日夜里,欧劲就是在这里苦思冥想,最终与他的电脑在某个技术层面上达成共谋,开启了他的新世界。在他新近完成的视频作品《圣特蕾莎的沉迷》中,非常代表性地呈现了他的工作核心。他借助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建立的分形代码来进行组合,经由某种运算规律的繁衍裂变,生成连续变幻的视觉感官世界,这些奇观犹如炸裂流动的宇宙星河,又如荒莽迷幻的微观内奥,空洞又繁华,激昂而冷酷。它的绚烂具有吞噬性。欧劲为之沉迷,仿佛亲临了造物开创的现场。它是欧劲与电脑程序虚拟出的我们不可感的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实之外的,但似乎又指向某种原有的本质,非常远,也非常近,像一句似曾听过的真理。我难以想象欧劲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这个他所创造的世界生成之前,他是否完整的预设出了整个景观,还是代码自身的逻辑演化有了自己的走向,或者运算也会有难以描述的意外,而一步步带他进入这庞大的陌生?就像与一个神秘的向导去荒原探险?在这个过程里,欧劲体验到的控制与放纵是怎样的?不得而知。我不懂编程,只能很抽象地去猜想,这已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力。但我明白,欧劲工作里最为核心的工作就在这小屋的电脑前,如果把他的工作室比作一个微型宇宙的话,这小屋就是中心,是一切的开始。我甚至猜想他与电脑互相刺激脑洞大开的狂喜和苦恼,那应该是创造的狂喜和苦恼。

欧劲,《圣特蕾莎的沉迷》(影像截屏),2020,视频 2’37”、⾳频 9’10”,单屏影像、8K、⽴体声配乐,尺⼨可变©SPURS Gallery


绕过小屋,往里走到工作室的最里面,是一间同样用石膏板隔成的更大的房间,墙上安装着两扇铁皮大门,门上有玻璃,里面关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欧劲把在电脑上完成的虚拟程序传输给这台机器,再由它雕刻出可感的实在的物。透过玻璃,能看见机器台面上平躺着做好的母板,这是由木板和石膏混合丙烯颜料做成的多色层板面,在整个工作中,这是唯一保留了手工的地方。高速旋转的刀头沿着那神秘的指令埋头工作,轻抬轻放,无日无夜,所过之处,粉末飞动,“滋嗡嗡……”“滋嗡嗡……”,均匀的低鸣隔着铁皮门传出来。

欧劲,《⽆题-172》,2020,⽊板、丙烯、综合材料,200 x 200 cm©SPURS Gallery

工作室里所有空置的墙面上,挂满了这整套工作最后产生的物(作品)。相对于电脑程序里无限演变流动的虚拟景象,这些挂在墙上的物凝固了旋转折叠的态势,有一种绝对静止的神秘,像悬浮的陨石一般。那是思维狂欢暴烈过后的数据遗墟。这遗墟是可感的,粗粝的矿质和繁复密集的刀痕雕刻出迷宫般的结构,深平面,浅空间,层层叠叠,吸引你看进去,看进去,甚至想触摸。但辨认图像又是徒劳的,尽管你能感觉到一些隐晦的提引的隐喻指向,比如教堂般的神圣,大型交响乐的轰鸣,宇宙的无限和冷酷,神秘的花朵般的旋涡,已毁灭的神级文明和废墟,以及最为深刻的绝望和沉迷,一部哑然的交响诗。但这些指引都一闪而过,所有看似可能辨识的图景都是一个个陷阱,很快就会把你从思维的惯性里弹回来。欧劲并没有提供现实的参照和对应,更没有提供清晰的观看路径和答案,好让观者的感受安全的着落,而是让观者与他一起面对他所发现或者创造的世界,在有序和无序的相互撕扯里,一起震惊和迷惑。

欧劲,《⽆题-180》,2020,⽊板、丙烯、综合材料,200 x 200 cm©SPURS Gallery

欧劲的作品已然不属于绘画的范畴。“绘画”二字自带了人手的温度和脉搏,更具肉身感,它连接的是人的心。欧劲的作品融合了美学与数学,更理性冷冽,兼具虚拟运算的严密疯狂和机器金属刀头的恒定气质,它是艺术家大脑狂想曲的数字化于多层色板上的机械雕刻,它剔除了人的温情,它不抒情,也不表达,也不简单的承载观念,电脑和机器也不是他肉身简单意义上的替代和助手,他们合作又互相排斥,相互激发又相互约束,随着欧劲探索的深入,电脑和机器以及代码也在不断升级,他们共同开启了新的工作。

欧劲,《⽆题-181》,2020,⽊板、丙烯、综合材料,120 x 160 cm©SPURS Gallery


但现实生活中的欧劲又是感性温和的,喜欢喝酒,做的一手好菜,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这与他作品气质形成极大的反差。我只有在色板上找到一点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色彩的选择和色层次序的铺设,这都是完全可控的,欧劲以往的美学训练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这也许是他最终还是保留了手工制作色板的缘故吧。

“滋嗡嗡……”,“滋嗡嗡……”,欧劲告诉我,只要不断电,那台机器就能一直工作下去,根本不需要休息。这对人真是一个莫大的嘲讽啊。

日月流转,缓慢而均衡,其间有多少生灭。

午夜时分,他再次去看了一眼正在工作的机器,回到沙发里,点上一支烟,再打开酒瓶,有时弹琴,有时不弹琴,不着急,让醉意慢慢上来。

“滋嗡嗡……”,“滋嗡嗡……”。


闫冰
2021.1.1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