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 观点 | 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中的“台湾”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916   最后更新:2021/01/20 20:31:52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21-01-20 20:31:52

来源:Ocula艺术之眼   Sponsored


庄志维,《感染系列:共栖》,2020。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


2020年11月12日到2021年1月17日在法国三城——普罗旺斯艾克斯(Aix-en-Provence)、马赛和阿维尼翁——展览馆中的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以下简称:CHRONIQUES)将虚拟的当代艺术和数字技术汇集在一起。


继2018年第一届CHRONIQUES邀请魁北克作为主办单位后,2020年该双年展邀请台湾作为嘉宾,由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担任策展人,展示来自台湾的11位/组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回应双年展的主题“永恒”,探讨技术、科学、艺术、人类和环境等议题。

黄伟轩,《城市光景考现计划》,2019。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艺术家。


正如C-LAB策展人吴达坤对Ocula所言,台湾以其文化和技术创新而闻名。


而这样的特质在CHRONIQUES中,不仅体现在与技术有关的作品中,也得见于探讨当代社会和文化有关的作品。

顾广毅,《千年人参计划》,2018-2019。录像装置。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


陈芯宜的VR电影《留给未来的残影》(2018)始于永恒记忆的允诺:在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世界中,“来世记忆信托”提供的服务可使客户在死后重拾三个记忆。


然而,在被激发这项服务之前,必须放弃记忆,以此方式对“生活中值得储存的东西”提出质疑。这部电影伴随着编舞家周书毅精心编排的配乐和精彩表演,提醒观众永恒的不稳定条件和不可能——那些现实世界的技术仍旧无法保存珍贵的记忆。

陈芯宜,《留给未来的残影》,2018。由周书毅编舞。图片提供:高雄市电影馆。


相比之下,蔡宜婷的小型机械装置,则被设定在永动状态之中。在这件作品《时间里的他方》(2018)中,一辆玩具车在传送带上行驶,既不停车也不到达目的地;而在《非线性科学:混沌》(2020)中,一根霓虹灯棒反复描绘出圆圈和不规则图案。


蔡宜婷不断前进的作品,打破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破坏了对时间线性的感知。然而,她的装置作品遵循一定的秩序,处于各自的世界中。

蔡宜婷,《非线性科学:混沌》,2020。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艾克斯(2020年11月12日到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在《旋转世界》(2017)中,陈万仁将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和录像,陷入看似永无止境的循环中。用艺术家的话说,摆在地板上的屏幕以俯视视角令形状“和世界本身一同缓慢旋转”。

陈万仁,《旋转世界》,2017。图片提供:艺术家。


如果科技能使艺术家封印世界,那么科技也能使艺术家创建穿越时间的虚拟环境。苏汇宇在他的三屏录像装置《未来的冲击》(2019)中,通过在高雄拍摄电影来回顾过去,这些场景使人回想起台湾1970年代创造性的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游乐园和发电厂等。它们如今看起来奇异但熟悉。

苏汇宇,《未来的冲击》,2019。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黄伟轩的作品《城市光景考现计划》(2019)中,艺术家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探索空间的记忆,并以数字方式呈现。


由人屿(Legacy Lab International)创作的《米堆模型》(The Rice-Pile Model)(2020),是一件在斜坡上释放出干燥谷物的机械装置。这些谷物不断积累直至坍塌,模仿雪崩或疾病蔓延等现象。每个动作都与来自这些现象的声音相匹配,使观众想起当今相互联系的环境问题。

人屿,《米堆模型》,2020。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艾克斯(2020年11月12日到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在由植物和荧光灯组成的作品《感染系列:共栖》(2020)中,庄志维强调了两方不平衡的共存状态。


艺术家以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为灵感,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扩展到环境与追求进步的科技之间的关系。

庄志维,《感染系列:共栖》,2020。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到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


科学与艺术再次在《千年人参项目》(2018-2019)中合力:顾广毅的三部分项目试图培育一种新的人参品种,以缓解对中药需求的根源性问题。


在与科学家合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开发了模型和视频,说明未来人参在月球的生长情况。

顾广毅,《千年人参计划》,2018-2019。录像装置。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宫保睿在《阑尾人》(2019)中关注的是借助科技而产生的进化。艺术家通过与科学家进行的视频采访和相关的塑料雕塑,展现了“阑尾”新功能。

宫保睿,《阑尾人》,2019。塑料雕塑与录像装置。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然而,由艺术家郑淑丽(Shu Lea Cheang)和Ewen Chardonnet组成的艺术家小组Future Baby Production ,提出了未来不在人体之外的作品《UNBORN0X9》(2020)。这件作品以人工子宫为原型,引发了人们对外部生殖可能产生的新关系的疑问。

Future Baby Production,《UNBORN0X9》,2020。展览现场“永恒”,第二届CHRONIQUES:数位想象双年展,马赛(2020年11月12日到2021年1月1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摄影:Gregoire Edouard。© Gregoire Edouard


当今世界,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科技来维持联系的过程中,郑先喻的作品《Discharge what you charged》(2020)使人从虚拟世界出来得到暂时的喘息。


这件机械装置作品中设有盒子,用以存放观者的手机,使人能从虚拟世界中出离——尽管如此的办法也是靠着科技手段才能达到。


作者:Sherry Paik;译者:py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