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录像展览:传统的频率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013   最后更新:2021/01/02 20:36:53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21-01-02 20:36:53

来源:卡蒂斯特KADIST


策展陈述:传统的频率


线上影像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

约里·格平(Yoeri Guépin)、金雅瑛(Ayoung Kim)、黄汉明(Ming Wong)、陈丽可(Erika Tan)、何子彦(Ho Tzu Nyen)、亚历山大·基夫和阿肖克·查特吉(Alexander Keefe & Ashoke Chatterjee)

由卡蒂斯特亚洲区首席策展人金炫辰策划

https://kadist.org/program/frequencies-of-tradition-online-video-exhibition-cn/

“传统的频率”线上影像展览,汇集了于广东时代美术馆同名展览中展出的六件作品,线上展持续到2021年2月7日。


在展览“传统的频率”中,传统被理解为可以批判性反思亚洲现代化的论争空间,通过探索作为感受性阈限时空的传统,我们对区域性现代性的思考得到了进一步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参展作品探讨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和民族国家建设所带来的动荡及其对亚洲传统的持续影响,颠覆我们对传统的惯常理解。


与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展览同步进行的线上影像展览从何子彦的《虚无》开始。该作品节选自他的六频影像装置《绝境旅馆》(2019),探讨了在日本京都学派哲学家中流传的“虚无”(绝对无)概念。京都学派是以西田几多郎(1870-1945)为中心的学者团体,他们试图通过借鉴东方思想对西方哲学提出挑战。据说,西田几多郎从禅宗修行中得到启示,提出了他的基本概念之一“绝对无”。在他的同事和学生们的著作及思想中也能找到这一概念的踪影:他们想要找到,或创造,日本参战的目的和道德意义。这件作品是为了“传统的频率”展览而特别剪辑的版本,包括了《绝境旅馆》首次展出的地点,日式风格旅馆“喜乐亭”的影像片段。

何子彦,《绝境旅馆》,2019

丰田市喜乐亭现场装置,六频道录像投影,24声道,自动风扇,灯,传感器,显示控制系统
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惠允


约里·格平的《圆明园》(2019)反映了类似的动荡时代,通过镜头中圆明园的建筑残骸,艺术家聚焦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地缘政治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建筑群,一百多万件文物被洗劫一空,目前大多仍陈列于欧洲五十多间博物馆中。影片中,镜头横摇过洛可可式的废墟,虽然这种风格的建筑仅占当时园内所有建筑的百分之二(其余的都是传统中式风格),但因为只有它们劫后余生,而在当下成为圆明园的代表。

约里·格平
《圆明园》,2019,单频影像,9分钟
图片致谢艺术家


金雅瑛的《岩石成因,岩石母体》(2019)也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影片带领观众踏上一段追寻虚构无性别矿物“岩石母体”的超现实神话之旅。通过这个虚拟角色,金雅瑛对蒙古族的万物有灵论信仰体系展开探索,对他们来说,土地、母岩、石头和神圣洞穴是宇宙的中心。作品将岩石和石头想象为储存地球记忆的容器,揭示出万物有灵论的未来主义潜力:“因为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能量,石英可以被视为一种天然的计算机。” 面向土地和古代泛灵论的传统灵性同样展现出了原始物件和未来记忆球体之间可能的对等。

金雅瑛,《岩石成因,岩石母体》,2019
单频影像装置,6分50秒
图片致谢艺术家


金雅瑛的作品探讨了地球的思辨潜力,而黄汉明的《竹制飞船的故事》(2019)则以科幻小说的想象可能性来思索传统中国南方艺术粤剧的起源,以及这种艺术形式从舞蹈到荧幕的历史演变。作品通过打乱时间秩序,一方面摸索根植于语言和文化记忆中的社群另类未来,另一方面探讨粤剧的沿海根源及其与传统海洋神话的关联。

黄汉明,《竹制飞船的故事》,2019

单频影像,15分35秒

影像静帧,由艺术家惠允


亚历山大·基夫与阿肖克·查特吉合作的《珊塔·拉奥:一段回忆》(2020)通过展现叛逆舞者珊塔·拉奥以及她的艺术实践如何超越她作为一名来自城市的、受过教育的高种姓世界主义者的身份,追溯了印度古典舞蹈的戏剧性转变。作品提供了一个难得一见的亲密视角,让观众了解拉奥的一生,如今,她在印度古典舞史上晦暗不明,然而她曾经是印度古典舞中最显赫的代表。为作品配音的查特吉曾在1953年第一次看到珊塔·拉奥的表演,从此以后便成为了她一生的记录者。直到2007年她去世之前,查特吉一直和她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她诸多公开演出和个人实践的见证人。1979年,时任印度国家设计研究所所长的查特吉与珊塔·拉奥和摄影师苏尼尔·詹纳(1918-2012)合作出版了《金色大厅的舞蹈》一书。

亚历山大·基夫 与 阿肖克·查特吉、丽丝·菲利普斯,《沉寂之中,无人逃脱》,2020
声音影像装置,由广东时代美术馆与卡蒂斯特共同委任制作
图片致谢艺术家


陈丽可的作品也对遗忘提出挑战,她的作品讲述了马来亚(今天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纺织工哈莉玛·宾蒂·阿卜杜拉的故事。哈莉玛作为一名英国的殖民对象参加了1924年在英国举办的大英帝国展览会,这场展览向大都会展示了帝国的成就,展品甚至包括人类。哈莉玛的参展可以说具有双重意义,她既是一名纺织工,也是“马来亚女性”形象的创造者。《被遗忘的纺织工》系列之一《APA JIKA,错置的逗号(3)》(2017)以学术辩论的形式探讨哈莉玛同时作为主体和客体的状态,将历史的回归框定为其欲望和方法的复合体, 总是残缺不全又摇摆不定,过去的、现在的、个人的、推想的和历史的,永远都无法避免地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陈丽可,《被遗忘的纺织工》,2017–2019

双频影像装置,钢架,织带

700×2100×2115(高)毫米,19分47秒(循环)


关于策展人


金炫辰,写作者,策展人,现工作于首尔。曾任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策展人以及首尔Arko艺术中心总监(2014-2015)。她策划的展览和项目包括:“两或三只老虎”,柏林世界文化宫(2017);“(未)实现的传统“,首尔Arko艺术中心(2014);“Plug-In#3-未申报的人群“,埃因霍温凡阿贝博物馆(2006)。金炫辰曾为妮娜·卡内尔、南和延、Jewyo Rhii、梁慧圭、钟硕英等艺术家策划个展,并委托艺术家金成焕,郑恩瑛,Jewyo Rhii等创作表演/戏剧作品。她曾担任柏林世界文化宫顾问委员会成员(2014-2016)和柏林DAAD艺术家驻地项目评审团成员(2017-2018)。


更多展览现场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