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深圳馆] 策展课II: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087   最后更新:2020/12/28 20:51:5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12-28 20:51:58

来源:OCAT深圳馆



II


发起人:崔灿灿

艺术总监:冯峰

展期:2020年12月30日 - 2021年5月7日


开学典礼

时间:2020年12月30日 15:00

地点:OCAT深圳馆


毕业晚会

时间:2021年4月17日

地点:华·美术馆


OCAT 深圳馆


“策展课II: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 A展厅


参展展览和项目:6 组


小说艺术” OCAT 深圳馆

“另一种设计” 华・美术馆

“影像放映计划” OCAT 上海馆

“西安角”“沣水研究计划” OCAT 西安馆

“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 OCAT 研究中心(北京馆)

“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 2007-2016 OCAT 上海浦江展区


参展艺术家:

陈侗、段建宇、冯冰伊、冯峰、谷文达、高伟刚、贺天琪、胡安、蒋志、啾小组、厉槟源、刘港顺、罗斌、娜布其、倪有鱼、潘剑、彭德、秦晋、沈少民、石真、谭红宇、王鲁炎、邬建安、夏小万、许刚、易连、袁可如、展望、张文心、朱岚清


如果说“策展课”是呈现策展语言的课堂,那么“故事与结构”是它的前置的实验场,创新的发动机,“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 则是学校里必不可缺的图书馆,课堂里的生动教材。通过这些案例的梳理,连接策展的过去与未来,展现策展中构想的实现、落地的方式,面对的实际挑战和问题。


策展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这是策展区别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核心所在。我们将目光聚集于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馆群——OCAT馆群。OCAT创立于2005年,迄今有5个分馆和7个展区,举办过数百场展览。我们首先分析了各馆及展区的工作重心和研究方向,从其中抽样选取了8个最具实验性和开拓性的策展项目,分布在六个房间中,作为此次展览的抽样案例。


OCAT深圳馆的“小说艺术”让我们重新去思考文本和视觉之间关系,也呼应了另一部分“故事与结构”的议题;华・美术馆的“另一种设计”从设计出发,打破展览的边界,呈现了设计类和跨界展览中策展的独特性;OCAT上海馆的“影像放映计划”则提示我们媒介和策展之间的独特性关系,策展是否会因为新媒介的改变而改变?OCAT西安馆的“沣水研究计划”和“西安角”则立足于美术馆所在的城市,持续地推出在地性的艺术实践,“地域”是否给策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的“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则关注作为文献、档案存在的展览中,历史研究和策展实践之间的丰富关系。“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 是其中唯一的户外项目,已经持续了13年之久,呈现了策展面对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多样性。


在OCAT十五年的历史中,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展览。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将其完整地展出。但从中抽取的8个案例,却具有某种典型性和普遍性,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个馆群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中和策展之间的重要关系,给艺术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今看来依然鲜活、生动而具有启示性。


“策展课”重新激活了一段历史,让“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变得别具意义。同样,这些案例也启发了“策展课”未来的工作,重塑这个事业的雄心,“策展史”成为一门独立历史的可能。


一个馆群的抽样案例


OCAT 深圳馆

“小说艺术” Fiction Art


策划人:方立华、李荣蔚、宫林林

艺术家:曹澍、陈侗、段建宇、冯峰、蒋志、金闪、蒲英玮、秦晋、史镇豪、杨圆圆

展期:2018年6月23日- 2018年8月12日


“小说艺术”是艺术家借助写作“小说”(虚构写作)进行艺术实践的指称,它不是一个流派,而是对一种艺术现象的描述。它隐含三种可能性:一是艺术家写作的“小说”本身即是当代艺术创作(将视觉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它要求观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视觉世界;二是“小说”作为当代艺术的有机部分,与其他表现形式共同构筑了混合视听与想象的艺术作品;三是“小说”作为文本与视觉图像既彼此关联,但又彼此独立存在。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这三种情况有时也是交织在一起的。


华 · 美术馆

“另一种设计” Another Way to Design


策展人:刘庆元、谢安宇

参展艺术家:卢麃麃小组、穆钧、本土制造、陆斌、谭红宇、胡安·奥提、仓东计划、源美术馆、左靖工作室、亚实验室、仰民、二高工作室、卖力工房

展期:2018年6月30日-2018年9月7日


“另一种设计”以工作室个案、考证与求索和实验感知的方式面向公众。这三者之间层级叠进,你中有我。无论“人为”或者“人造”,我们都希望能够引发观者对不同文化面向展开自觉思考和感知,同时也希望对当下现实语境中的精神维度提出欲想和陈述的理由。


本次展览以设计为本源,邀请来自不同学科行业的资深实践者参与。他们来自当代设计艺术家工作室、在地民艺复兴及乡土文化保育、材料研发与影像记录、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等领域,在面对“物”的裹挟和突围时,他们是如何在实践中旁逸斜出,如何呈现“另一种设计”。


OCAT 研究中心

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记忆寓所”

The Abode of Anamnesis


策展人:何伊宁

艺术家:黎朗、唐景锋、石真、陈旻、董宇翔、朱岚清、杨圆圆

展期:2019年3月8日 – 2019年6月9日


“记忆寓所”是OCAT研究中心发起的首届“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方案“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的汇报展览。本次展览作为其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将围绕着当代摄影叙事的实践展开,关注摄影媒介在后现代视觉叙事语境内的发展和特征,以及其与其他媒介在叙事功能上的异同;同时指向历史、记忆、档案与摄影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


OCAT 上海馆

“行动和景观:OCAT上海馆青年媒体艺术家影像放映计划”

OCAT Shanghai: Action & Spectacle - Emerging Artists Screening Project


策展人:陶寒辰


参展艺术家:

啾小组 《360度无死角》

易连 《神话练习》

厉槟源 《自然史》、《房间》

张文心 《潮汐池》

冯冰伊 《延绵不断的奇迹》

袁可如 《旦夕异客》



“OCAT青年媒体艺术家年度项目”是OCAT上海馆自2012年建馆以来所推出的年度品牌项目,通过展览、公教、出版、驻留、收藏、放映等形式,对活跃创作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家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推动。在本次“策展课”中,作为“青年媒体艺术家年度项目”的特别呈现,OCAT上海馆邀请了六位/组学术视野内的艺术家以影像作品放映的形式参与其中。七件作品以显见的形式和主题,被分别置于两个独立空间内循环播放。


第一个空间内的三位/组艺术家是“啾小组”(方迪、稽昊、金浩钒,b.1987)、厉槟源(b.1985)和易连(b.1987),他们的作品均以身体作为媒介,凭借直接明快的镜头,使观众可以很容易捕捉到其中行动所指的信息;作品内在则指向了社会现实、日常空间、自然生活、神话再造等方向,艺术家以此展开了对不同层面具体话题的关联和讨论。三位女性艺术家——冯冰伊(b.1991)、袁可如(b.1990)和张文心(b.1989)——被安排在第二个空间,在此她们采用了一种更为内在、柔缓和浪漫的电影式语言,在公共场域、平行时空和自然风景之间,营造起了多个微观与庞杂、科技与现实、虚拟与真实并存的景观世界。这些作品在两个空间内所产生的共鸣、碰撞和反差,不仅展示了影像艺术框架下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创作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描绘了影像艺术和日常观看方式之间的边界。


OCAT 西安馆

“西安角” Xi’an Showcase


策展人:杨西

参展艺术家:贺天琪、潘剑、高伟刚、彭德、罗斌


“西安角”项目由青年策展人杨西于2016年发起,通过截取OCAT西安馆展厅中一角作为项目的使用空间,以此进行一系列特别项目的展示。“西安角”项目延续“城市地理”的研究脉络,包括地理、地缘、城市环境、历史乃至于神话等等方向。强调以“西安”作为创作意图和视角,通过艺术家的在地考察和自身的创作脉络,回应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城市发展和其现状之间的种种关系,意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寻找出一个新的突破口,为观者和研究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维度来看待这座千年古城。


“沣水研究计划” Feng River Research Plan


策展人:杨西

艺术家:彭德、李勇、任钊、杨欣嘉

展期:2020年9月17日 - 2021年1月8日


“沣水研究计划”基于一个具体的“地方”出发,将“沣水”这一地方性的概念放大,去营造多方面的叙事和感受。沣水本身只是一条流经西安城的自然河道,但在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下成为了诸多神话、志怪、历史、地理、文学的见证者。在全球化语境盛行的当下,我们希望在地方中找到一些具体的语言差异,通过不同艺术家的解读方式勾勒出这条水系与当下之间的联系,尝试展现出暗含在社会中的诸多相互链接的生态系统。对程式化的“全球化地方感”的形式做出一定的反思,并提供一种思维路径和对未来发展的可资期待。展览由四位艺术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方法介入对沣水的研究,以此开启更多与西安有关的故事。


OCAT 上海浦江华侨城展区


“OCAT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 2007-2016

2007-2016 OCAT Shanghai Pujiang OCT Ten-year Public Art Project


2007 “点穴:隋建国的艺术”

2008 “征兆:汪建伟大型剧场作品展”

2009 “对视:林天苗艺术展”

2010 “中园:谷文达艺术展”

2011 “无所遁形:爱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刘建华对话展”

2012 “王广义:冷战美学”

2013 “重要的不是合同”(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2014 “姜杰:大于一吨半”

2015 “暂时什么都不是:展望个展”

2016  “一次集结:缅怀与重构”


“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2007—2016)是由OCAT创始人黄专先生策划的一项大型公共艺术计划,这项计划的基本理念是结合城市的文化定位、空间布局和人文环境,与这座新兴城市同步创造具有中国最高水准的公共艺术景观,使浦江华侨城成为集中展示中外当代艺术经典作品的无墙博物馆。“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主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年举办一个大型公共艺术展,收藏一至两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二是艺术家隋建国创作的持续生长的作品《偏离17.5度》。2007年至2015年,该计划邀请了十位艺术家参与,包括隋建国、汪建伟、林天苗、谷文达、爱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刘建华、王广义、徐震、姜杰和展望。2016年,OCAT举办了“一次集结:缅怀与重构”,对这项大型公共艺术计划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呈现,也是对这项计划的总策划人的致敬和缅怀。作为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公共艺术项目,该计划为中国公共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OCAT馆群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创立于2005年,2012年4月正式登记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并构建了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它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艺术机构。馆群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建的有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同时,还有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的OCAT分展区。


OCAT以独立性、专业性、公益性为宗旨,以综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互动为目的,通过展览、学术研究、交流、教育、出版和国际艺术工作室计划等项目,力图建立起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在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民间艺术机构。


OCAT以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展示为主体,辐射实验戏剧、音乐、影视、设计、建筑等综合艺术领域, 整合国际国内各种当代艺术资源和多层面的艺术交流活动,它尤其强调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与国际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界的学术交流,通过保持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广泛交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制度建设。OCAT希望成为中国独立艺术的代名词。


OCAT深圳馆:是OCAT中最早成立的艺术机构,也是馆群中的总馆。其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OCT当代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


华·美术馆:2008年在深圳成立,是中国第一家设计主题美术馆。以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和研究为主要方向,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


OCAT上海馆:正式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艺术与建筑设计的专业非营利艺术机构,致力于成为一所具有前瞻性和社会触觉的,活跃、互动、开放的艺术机构。


OCAT西安馆:2013年正式开馆,致力于当代艺术。其使命是整合当地及国际资源,以国际化的水准来呈现并推介中国当代艺术。


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2015年在北京正式开馆,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的文献收集、研究、出版及交流,是以艺术史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术机构。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窗口。


关于发起人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独立策划人,写作者。


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一山、姜波、厉槟源、刘港顺、李青、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宗宁、政纯办、张玥、赵赵等。


近几年获得的奖项,包括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ART POWER 多届年度展览奖和策展人奖,《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林肯策展人提名、《当代艺术新闻》年度最佳艺术家个展、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奖,以及多家媒体2013—2020的年度策展人或是艺术贡献奖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