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电影中的远见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994   最后更新:2020/12/23 15:40:51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20-12-23 15:40:51

来源:ArtReview Asia  文:Carmen Gray


在新作品《自然》中,曾被戈达尔拥护的亚美尼亚导演兼小众电影制作人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将他的镜头转向了生态灾难领域。


亚美尼亚导演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Art**azd Pelechian)是从苏联时代涌现出的诸多颇具远见的艺术家之一。他与当时在几个南高加索共和国制作电影的朋友一样,尽力保持无间断的工作,并不时在业已设立正典的世界电影史边缘撕开缺口。由于将记录性档案与诗意虚构作品的真实程度相混,当佩莱希扬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展事业时, 他几乎无台词的黑白电影超前于那个时代。虽然,这些电影的短时长与类型模糊的特性都强化了它们的定位:不大可能成为主流时髦的候选者,而更多是局外者——它们抗拒粗暴的市场驱动力对其晦涩神秘感的拉拢与祛魅。佩莱希扬有一群近乎邪教的核心仰慕者;在认识到他蒙太奇实验中非凡且本能的陌生感后,很少有人会反对其同代作者、亚美尼亚籍格鲁吉亚裔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对他的评价:电影领域少见的“货真价实的天才”。即使是这样,佩莱希扬的名字仍然很少出现在迷影圈外。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四季》(The Seasons),1975,35毫米黑白胶片电影,29分钟
图片致谢艺术家

然而,因为一部新电影,也是他二十七年来的首部作品,外界对他的兴趣空前增长。《自然》(Nature,2020)正在巴黎卡地亚基金会(其与 Karlsruhe的 ZKM 共同委任这一作品)进行世界首映。《自然》与佩莱希扬的《四季》(The Seasons,1975)一并展映,后者被认为是亚美尼亚产出的最优秀的纪录片。通过对自然最具灾难性的定期与不定期活动进行充满节奏性的关注,佩莱希扬的新电影与前作同样令人震惊。


佩莱希扬现年82岁,在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Leninakan,现名久姆里 Gyumri)长大。那里没有电影院,更不要说电影学校了。在作为机械工程师工作一段时间后,与苏维埃阵营里的许多初露头角的导演一样,他前往莫斯科并进入声名显赫的电影学院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VGIK)学习。[ 除了佩莱希扬,这座学院金光闪闪的校友名录里包括了帕拉杰诺夫(Parajanov)、米基哈尔·瓦塔诺夫(Mikhail Vartanov)、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依莱姆·克里莫夫(Elem Klimov)、拉莉萨·舍皮琴科(Larisa Shepitko)、琪拉·穆拉托娃(Kira Muratova)。] 动乱与紧急状态中的人群与自然力量的爆发性运动反复出现在佩莱希扬的作品中,这在他早期的短片作品中得到奠定。《开始》(The Beginning,1967)记录了1917年十月革命引发的历史革命力量,五十年的新闻素材被浓缩于一段十分钟的混剪中。《我们》(We,1967)用一种沉郁、乃至催眠般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与仪式化祭奠交织在一起,标记着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所展开的亚美尼亚种族屠杀的创伤记忆——一场至今仍几乎无人知晓的现代灾难。《栖居者》(Inhabitants,1970)中狂乱的漩流与四散奔逃的惊慌动物,则触触及了由人类引发的存在威胁。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自然》(Nature),2020,电影,63分钟
图片致谢艺术家

佩莱希扬导演的十三部电影大部分为短片(《自然》例外,但也只比一小时多一点)。它们都富有韵律,基本没有对话,由古典音乐带动着在潜意识领域进行作用。在这些电影里,由于他所使用的“距离蒙太奇”(distance montage)方法,时间被奇怪地拉长或者重复;相比于蒙太奇先驱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所倡导的直接将镜头组合和并置在一起以产生意义,佩莱希扬将连接的或重复的图像分开,并在中间插入其他的帧,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整部电影中来来回回地与彼此产生联结。这能够产生一种震荡性的能量,将观者与一种在更宏大尺度上容纳一切异质的宇宙整体性连接起来。“我认为,距离蒙太奇开启了宇宙运动的神秘性。我可以感受到万物是如何诞生并凑在一起的。” 佩莱希扬在1991年这样对电影评论人斯科特·麦克唐纳(Scott MacDonald)说。

佩莱希扬的作品起初几乎没有在国外传播过。20世纪80年代,电影评论人谢尔盖·丹尼(Serge Daney)到访亚美尼亚,看到了佩莱希扬的一些作品后极为震惊。他为法国报纸《解放报》写了一篇满是赞誉的文章,宣称这位导演是“真正的电影史遗珠”。自那时起,佩莱希扬便在法国收到特别的赞赏。法国新浪潮先驱戈达尔曾是佩莱希扬作品的坚定拥护者,在蒙太奇与电影本质领域也是其积极对话的伙伴,二者都想要拓展这一媒介的更多可能性。


当兼具对亚美尼亚的忠诚和颠覆性视觉天赋的艺术家们脱离了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他们自然被莫斯科的当权者所怀疑,而后者完全资助并掌握着电影工业。比起他那些身处苏维埃亚美尼亚电影行业、却更具粗暴对抗态度的朋友,佩莱希扬受到了更少的表面压迫。帕拉杰诺夫自那时起已是家喻户晓,他的影响长尾也越发清晰起来:九月份,当世界最畅销的流行女歌手Lady Gaga出现在她的新曲《911》的视频里时,沙丘与血红色的水果围绕在她身旁——这是在模仿《石榴的颜色》(The Colour of Pomegranates,1969)中超现实的梦幻置景。《石榴的颜色》是帕拉杰诺夫的艰深巨作,表现了18世纪诗人萨雅·诺瓦(Sayat-Nova)和亚美尼亚文化面对暴力抹杀时的坚韧。1973年,当局基于包括同性恋在内的指控逮捕并监禁了帕拉杰诺夫。因为发声反对,米基哈尔·瓦塔诺夫被列入黑名单,并从亚美尼亚唯一的电影制作工作室被除名。此工作室被用以拍摄关于不同政见者帕拉杰诺夫与画家米纳斯·阿韦季相(Minas **etisyan)的电影《亚美尼亚土地的颜色》(The Color of Armenian Land,1969)。在此之后,佩莱希扬成功说服了瓦塔诺夫作为一名电影摄影师与他一起工作——这一合作在70年代中期的结果之一,就是《四季》。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四季》(The Seasons),1975,35毫米黑白胶片电影,29分钟

图片致谢艺术家


《四季》是一部古怪、抒情、不安而令人无法抗拒的作品,如同环绕的回声。在电影里,生与死的力量紧密纠缠在一起。农民们在多山地形中为了喂养羊群而在峰谷之间移动,这与四季的变换的步伐统一起来。他们从覆雪的斜坡上滚落,紧抓着羊而与之摔作一处;而在河流中,湍流又猛烈地冲刷他们。到了夏天丰收时节,劳动者们把干草垛顺着山坡滚下去,这样的动作又被一再重复。在人们雨点斑驳的大衣上,褶痕闪闪发光,透出极具质感的壮丽。当我们察觉到永无止境的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并把自我放入大自然力量场中的应有位置时,就能在影片其他元素塑造的细节中感受到同样的壮丽。能在一部如此混乱且险绝的电影中立刻感受到如此生动的和谐,这绝对令人震惊。这些全部都容纳在滚落的律动里——人类与动物在自然里没有限制地全速穿行,而重力则如其所是地冷酷。“你以为别的地方会更好吗?”仅有的几张字幕画面之一这样写道,强化着一部仅有寥寥数语的电影所能表现的人类普适性。

我们已不可能去了解去世于三十年前的帕拉杰诺夫会怎样评论他的作品重新出现在百无禁忌的流行文化图像语境中,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屏幕上被观看。佩莱希扬的早期作品仍然同以前一样,高深莫测,处在主流之外。但他似乎已经灵敏地适应了我们在复制—粘贴的数字时代对原素材的改组和借用,并在《自然》里选用了来自互联网的视频素材。对于一个对时间质感有着极致理解的电影制作人来说,我们或许不应该对此感到意外:他用了足够长的时间来孕育这部作品——从作品委任到完成已有十五年。或许,对一个一直以来混用档案素材与实际拍摄素材的剪辑革新者来说,把虚拟世界作为同等重要的原始素材来源本来就再正常不过;那只不过是超越了任何形式划分的宇宙的另一部分而已。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四季》(The Seasons),1975,35毫米黑白胶片电影,29分钟
图片致谢艺术家


翻滚、旋转、崩塌:在《四季》里,自然环境拒绝静止的永恒。透过一种高飞并滑翔的视角,《自然》加深了这种对于地形不稳定性的理解,深入到对自然灾害的探讨。在气候危机的时代里,我们的生态系统在相互依存中保有的脆弱和谐正越来越令人担忧。在这部由速度与力量主宰的作品里,坍塌的冰川和雪崩重新定义了不断变动中的世界的轮廓。火山爆发喷出流动的热浆,龙卷风摧毁结实的树木,海啸从冲毁的桥梁与道路上卷起成群的汽车。与此同时,上涨的海平面蚕食土地,建筑结构坍塌,爆炸冲上天际,一切都在重塑地形的根基。

这一极多主义的视觉交响中使用了贝多芬、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阿韦特·特特良(**et Terterian)和狄格兰·汉玛斯(Tigran Hamasyan)作为配乐。自然的灾难性力量颠覆人类居所,摇摇晃晃地悬停在这片土地暂时的宁静之上——这个星球数十亿年的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即将上演的毁灭已超出理解的范畴,更不用说去控制——它只留下骇人的美丽。而太阳还会照常升起。如果说有任何东西可以处理这种无能为力的话,那就是拍电影了,佩莱希扬这样认为。“我确信电影可以承载一些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无法翻译的东西,”他在2000年这样说道,将其与巴别塔做比较;与那个被语言分裂之前的世界做比较。而一种深信整体性可以无休止地从混沌与纷扰中重生的电影,或许也只是我们危机四伏时代的一剂安慰而已。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的《自然》、《四季》将在巴黎卡地亚基金会展映至2021年3月7日。


翻译/张瀚文
编校/任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