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流动中穿透时空的阻隔,“集美·阿尔勒”进入第六年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23   最后更新:2020/12/10 13:27:53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20-12-10 13:27:53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览现场


11月27日,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厦门开幕,这个自2015年开始的摄影季在全球疫情持续、第51届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实体展览取消的情况下,今年能够如期举办已属不易,而它也已逐步成长为中国摄影领域重要的专业活动,迄今已吸引了30万余名观众。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起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荣荣告诉《艺术新闻/中文版》,他的愿景是“能够与东南亚、与亚洲产生一个有效的互动与对话”。


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览现场


本届摄影季共推出八个单元、26场展览,呈现了来自法国、比利时、新加坡、立陶宛、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共87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在地行动”单元呈现了刘抗与刘太格父子两代与故乡福建的故事,“无界影像”单元的新作回应了疫情下最真实的状况,“中国律动”和“致敬大师”则为新增的两个展览单元。中国第一个专门为女性设立的摄影奖“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奖”今年被艺术家徐晓晓凭借《饮马长城窑》赢得,获3万元奖金;出生于新加坡、2017年被委任为诺贝尔和平奖摄影师的沈绮颖凭借《保持沉默的大多数》与《流沙志》摘得今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得10万元奖金,并将受邀在2021年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举办展览。

年度摄影“新声“

徐晓晓获得“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奖”

沈绮颖摘得今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关注年轻摄影艺术家的“发现单元”今年特邀刘潇、鲁小本(Ruben Lundgren)、沈奇岚、于渺、郑梓煜五位青年策展人与学者,提名了华伟成、蒋鹏奕、李舜、马海蛟、马良、蒲英玮、沈绮颖、孙瑞祥、徐晓晓、周裕隆十位70至90后的华人摄影师。曾经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艺术家有:易连(2019年)、雷磊(2018年)、冯立(2017年)、刘思麟(2016年)和朱岚清(2015年)。

徐晓晓,社火扇舞,2018年,图片来源:艺术家

徐晓晓《饮马长城窑》展览现场局部


在北京居住了13年的荷兰策展人与摄影师鲁小本提名的艺术家徐晓晓,凭借《饮马长城窑》获得“2020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奖”,该拍摄项目开始于2017春天,徐晓晓从山海关出发、历时一年到达嘉峪关,拍摄了长城沿线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行程共计两万五千公里。展览现场的主墙面上用卡通手法绘制了行程沿途长城重要烽火台的地图,而居民们生活状态则自然地流淌其中。

沈绮颖,越南,选自《流沙志》系列,2017年,图片来源:艺术家/马格南图片社

沈绮颖展览现场

刘潇推荐的沈绮颖,拥有丰富的新闻报道摄影经验,本次参展的《流沙志》&《保持沉默的大多数》是她对当代摄影创作的实践,也是对传统意义上“风景照”的一种新的启发。图像呈现的是一个沙丘或遗迹,其实质却是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的一幅幅图景。


与亚洲对话

日本女性摄影的现在时


继印度(2019)、韩国(2018)、印度尼西亚(2017)之后,今年集美·阿尔勒聚焦日本,石桥财团Artizon美术馆副馆长笠原美智子担任学术主持,荣荣&映里策划,“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四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作品。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顾铮表示这些日本女性摄影艺术家提升了摄影作为从观看媒介走向中心的意味,也为摄影作为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做出了贡献。

片山真理,选自《on the way home》系列,2016年,图片来源:片山真理

片山真理1987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并,2012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研究系综合艺术专业。由于先天性四肢疾患,9岁时她便双腿截肢。此后,她用手工缝制的作品与施以装饰的假肢创作自拍像。”摄影是一个生理动作。我的座右铭就是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要按下快门。每次我拿着沉重的相机,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它的局限。”艺术家在自述中写道:“即使我感谢我的身体,我仍然无法爱它的全部,如果一定要坦诚地说明自己的感受,我只能说除了厌恶之外没有其他。但奇怪的是,一旦我的身体进入摄影,厌恶的感觉和拍摄的艰辛瞬间成为过去,被永恒的时间所取代了。这种印象就像我家乡的风景,恒古不变,不能更改。这里没有痛苦,幸运,喜欢或者厌恶,所有我曾有过的想法和立场似乎都微不足道了。“

志贺理江子,选自《螺旋海岸》系列,图片来源:志贺理江子


志贺理江子2008年曾搬到北釜居住并成为当地的摄影师。这个小村庄位于日本东北部,临近太平洋的地区,有一百多家住户。这里的历史、生活和人们……这些东西本身,对于在日本土生土长的她而言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让人惊喜。我在北釜村听了许多村民口头讲述的历史。他们给我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与我自身内部的复杂社会性和世界观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与阿尔勒共时

不同国家摄影师对世界和个人的关照


今年的集美·阿尔勒从2020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精选出六场展览构成“年度阿尔勒”单元,呈现给中国观众。艾尔莎·帕拉&约翰娜·贝纳努斯(法国)的展览《寻找真相》;菲利普·布拉格涅(比利时)的展览《地球不是圆的》;弗朗索瓦·泽维尔·格布雷(法国)的展览《子吾之足》;以及2020阿尔勒图书奖展览和阿尔勒年度之夜特别放映展等均有呈现。

弗朗索瓦·泽维尔·格布雷,《总统府》,2018年,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巴黎达喀尔阿比让塞西尔·法库利画廊


科特迪瓦法裔艺术家弗朗索瓦·泽维尔·格布雷曾参加过2018年成都·蓬皮杜双年展。他的创作持续记录非洲和欧洲的现代废墟,即被工业或历史发展淘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本次展览《子吾之足》是艺术家尚未发表的作品,记录了选举危机后震撼科特迪瓦共和国的城市与社会动乱。法国摄影二人组艾尔莎·帕拉&约翰娜·贝纳努斯于2018年在加拿大西部城市卡尔加里拍摄的《寻找真相》系列,则“沉浸在这个没有历史的边境之城的氛围中,细心地讲述了一个被孤立困扰的社会故事”,流露出强烈的孤独感与隔离感。

艾尔莎&约翰娜,《黎明裂谷,阴影背后》,2018年,图片来源:艺术家和巴黎布鲁塞尔La Forest Divonne画廊


回望西方大师

雷蒙德·考切提尔的新浪潮回声

改变了摄影叙述方式的罗伯特·弗兰克

《祖与占》,片场摄影,1961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雷蒙德·考切提尔“新浪潮”展览现场

今年也是法国摄影师雷蒙德·考切提尔(Raymond Cauchetier)诞辰100周年纪念,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经典电影《祖与占》(Jules et Jim)海报上,三个主人公在瓦尔米天桥上奔跑的身影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幕就出自雷蒙德之手,他曾担任戈达尔、特吕弗、德米、罗齐尔河夏布洛尔等导演的片场摄影师,在本次“年度阿尔勒”单元中,雷蒙德的个展“新浪潮”呈现了数百张他为《盼是故人归》《祖与占》《筋疲力尽》《女人就是女人》等电影拍摄的剧照,展现新浪潮运动的台前幕后对影像的大胆尝试。

弗兰克在古董店,黄庆军摄


对在西方及中国摄影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家致敬还体现在今年摄影季的新增特别版块“致敬大师”,首选致敬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十幅摄影原作在本次摄影季呈现。该展览策展人今木介绍:“弗兰克改变了当时摄影已然成熟的叙述方式。从之前普遍追求客观、精确和瞬间性影像,转变为主观、模糊及连续性影像,从而令照片产生多重意义”。1958年弗兰克出版的摄影书《美国人》被誉为改变了摄影的本质。1955-1956年,他开车穿越美国30个州,累积超过1万英里的里程,拍摄了767个胶卷多达28000张照片,最终选取了83张成册,他一反以往的摄影表现准则,美国在他的镜头下显得颓败而伤感。


中国摄影回乡与教育的传承

刘抗在上世纪的福建影像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当代影像

刘抗,《福州旭日艺术会部分会员合影》,1928年,图片来源:新加坡刘抗家庭


呈现于厦门的集美·阿尔勒始终关注探索摄影与摄影季举办地之间的联系,“在地行动” 这一持续项目,今年以“回家——刘抗相册里1928年前后的福建影像”展出祖籍福建的新加坡艺术先驱刘抗在故乡福建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本展览亦是作品时隔90年的第一次返乡呈现。“根本目的是希望帮助福建当地人民,以摄影的方式去建立一种身份与文化的认同。”顾铮说。

被称为新加坡现代艺术之父的刘抗是福建咏春人,上世纪20至30年代留学巴黎,30年代归国后受刘海粟聘请出任上海美专教授,1942年定居新加坡。刘抗终生致力于用相机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影像中更包括了大量来自故乡福州、厦门的历史记忆。刘抗的儿子刘太格被称为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也与厦门渊源深厚,曾参与了中国多个城市,包括福州、厦门的城市规划。

敖国兴,选自《魇相》系列,艺术微喷,2019年

今年另一新增板块“中国律动”带来“光的制图学——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当代影像展”,呈现16位鲁美在校师生以及活跃于当代艺术界校友的摄影作品,鲁迅美术学院作为中国最早关注摄影的高校,早在1985年就创设了摄影教育的板块,所培养的一些摄影艺术家已经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到今天,学院派教育已经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的当代摄影培养了一些人才。让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对中国当代摄影的影响、推动有所呈现已经到了一个合适的时候。”顾铮说道。


影像无界

疫情暴发期间,摄影师拍摄了什么

更新换代的社会现实

李舸的《见证》现场

陈文令的《每日一顶》展览现场


每一年的“无界影像”单元,意在呈现艺术家在媒介(印刷、视频、数码、装置等)和多元文化等不同层面上展开摄影的多元跨界可能,今年多件作品为疫情暴发期间创作。李舸拍摄的医务人员赴武汉团队的《见证》结合了报道摄影与当代肖像摄影,在样式形成一种对话,同时也回应了今年疫情严峻的现实对人们的挑战;陈文令的《每日一顶》则从创作的媒介上完成对话,艺术家在工作受限的情况下从雕塑转为摄影,表达当时的真实感受。在顾铮看来:“一个在疫情前方,一个在疫情后方,具有多重对话的意义。”

塔达斯·卡兹,选自《可预见的告别》系列,2014年-2018年,图片来源:塔达斯·卡兹


除中国艺术家外,立陶宛摄影师塔达斯·卡兹的纪实叙事长篇“可预见的告别”如同一部当代立陶宛乡村的影像志,呈现了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乡村空心化的问题。策展人齐燕介绍:“这可能是当地一些居民唯一的家庭档案记录,也展现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社会现实。”

“‘集美·阿尔勒’的前身是‘阿尔勒在草场地’(北京),而今的模式不仅是阿尔勒与厦门两地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让很多国际资源跨越国境进行了流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个移动的摄影节也是它最大的特色。”顾铮说。撰文、采访/窦子)


2020集美·阿尔勒摄影艺术季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

展至2021年1月3日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