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纳画廊:上海艺术季后,如何面对行业最大的挑战和契机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043   最后更新:2020/11/29 20:02:30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20-11-29 20:02:30

来源:凤凰艺术 dbk


11月初的上海艺术季过后,人们渐渐地从巨大的喧嚣和热闹中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些盛事带给

当下的启示与意义——疫情究竟影响多少,亚洲艺术市场信心如何,线上线下的共同协作在当下又能为交易双方带来什么,艺术家们都在思考些什么,这一切究竟是表面的浮华还是意义深远的事件......“凤凰艺术”在回到北京后,
再次采访了艺术季的一线参与者们。
其中,我们专访了卓纳画廊创始人大卫·卓纳(D**id Zwirner)与
卓纳画廊
资深总监许宇(Leo Xu)。作为国际最顶尖的画廊之一,我们或许可以从卓纳画廊的
经验与思考中,
去再次寻求诸多问题的答案。


在上海艺术季期间,艺术不仅从上海走向世界,更从美术馆走进大众。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让蛰伏许久的艺术世界再一次燥热,更是让许多人宁愿隔离14天,也要来到上海,参加这一场全球仅有的艺术盛事。


其中,卓纳画廊只参加了ART021一场博览会,而并非像许多画廊一样二者兼顾。或许,正是这样的专注与发力,才能让画廊斩获几乎售罄、交易总额达到近600万美元的量级。同时,本次交易额也是卓纳画廊连续第五年参加上海的博览会以来,成交最好的一年。



▲ 2020ART021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在今年的上海季,卓纳画廊不仅借ART021博览会的机会与熟识的藏家保持联络,也遇到了很多国内的新藏家,很多作品都由此进入了当地的美术馆收藏。那么,在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都设有空间卓纳画廊会如何思考疫情当下的艺术世界,全球市场,以及势不可挡的线上交互?

▲ 卓纳画廊于纽约西19街525号的空间

此外,这家于1993年创立的全球知名画廊,在2017年独性地开辟线上画廊——今年的疫情或许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线上沟通、展示与交易的重要性。然而, 那些“匆忙上马”的线上项目,大多漏洞百出,甚至难以达到正常使用的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卓纳画廊对于线上展示的前瞻性让人惊讶,不过,今年以来,大卫·卓纳同样对线上展厅有着新的想法。

“在我来看,有一条准则永远不会失效,那就是如果你收藏那些真正引导了艺术创造力的先锋艺术家,他们总会在历史中留下最前沿、最扎实的足迹。”大卫·卓纳如此说道。

下面“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采访实录。


“凤凰艺术”对话大卫·卓纳(D**id Zwirner)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卓纳画廊创始人大卫·卓纳(D**id Zwirner)

Q:今年疫情以来,卓纳画廊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与发展受到怎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变化,以及对全球各市场的信心是怎样的?
大卫·卓纳:我们的线上空间使我们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全球受众和市场,从3月到5月,在我全球的实体画廊暂时关闭时,线上空间是我们唯一可以、且必须继续展示艺术家作品的空间。各个地区经历防疫禁闭期又再次重新开放,而我们已经迅速适应了这些市场的需求。但现在有一些城市和国家已经开始再次进入防疫禁闭,因此,我们的巴黎和伦敦画廊现已对公众关闭。我认为随着病毒的兴起,我们将继续在不同地区看到这种情况。在大流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非常灵活地适应客户和收藏家的需求、需要和希望看到的东西。
目前,亚洲市场很强劲,从我们在ART021艺博会上的强劲销售以及我们香港画廊的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展览几乎全部售罄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虽然我在纽约的画廊仍然开放,而选举结果是个好消息,但我们必须谨慎并等待,看看由于疫情确诊数量增加,美国是否会再次关闭。除非现在有一种疫苗能够广泛分发和应用,否则全球艺术市场将无法恢复常态。

▲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


Q:作为一家顶级画廊,如何看待画廊在当下世界所处的境遇?对于时代背景下画廊业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大卫·卓纳:就我的画廊而言,我们的艺术家一直为我们指明方向,因为他们在今年这一年都持续创作。我所看到的向前迈出的一步是,我们的艺术家现在对线上空间的想法感到兴奋,因为线上空间可以为他们提供实体画廊无法提供的功能,包括更多文字材料的分享和共享音频和视频的功能等。当然,最终艺术家都希望他们的作品能被观众亲自看到。因此,当全球大流行结束后,线上空间和我们的实体空间将并肩存在,共同提供不同的体验。
艺术行业和画廊行业不可避免地将继续发生变化。大流行疾病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全球艺术博览会和画廊数量减少,以及对该行业运作方式的整体重新评估。所有这些变化并非都是积极的,但是艺术行业必须适应后疫情时代以及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罗德·安卡特作品,2020ART021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作为卓纳画廊资深总监,许宇(Leo Xu)从2017年底开始带领团队在亚洲地区收获了诸多销售成绩和业界口碑。在加入卓纳前,许宇关闭了自己在上海经营了六年的画廊Leo Xu Projects。可以说,对于上海、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许宇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在我们的采访中,当一切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时,他对当下画廊业与艺术世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卓纳画廊资深总监许宇(Leo Xu)


Q:今年卓纳画廊在上海艺术季的销售情况怎么样?与往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许宇:截止到ART021结束时,我们的展位几乎售罄,共卖出了21件作品,总价近600万美元,作品来自包括哈罗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等多位画廊艺术家。


▲ 2020ART021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这是我们连续第五年参加上海的博览会,也是迄今最好的一年。在这里,我们不仅得以与熟识的藏家保持联络,也遇到了很多国内的新藏家,很多作品都由此进入了当地的美术馆收藏。

Q:这次的销售情况是否呈现了市场或艺术界一种新的态势和变化?还是如同往年的稳步发展?

许宇:我认识这是两种趋势的混合体验。一方面,这是源自画廊和艺博会的专业团队持续多年的耕耘,终于产生了质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大家不能全球旅行,由此助长了国内的消费,艺术品消费也随之产生了井喷。

Q:整体而言,这次上海艺术季为卓纳画廊带来了怎样的反馈?如何看待上海以及中国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所呈现的艺术生态?

许宇:这次上海艺术季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剖面取样。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艺术品消费在过去的六七年里持续增长,成为了广大收藏者的共同兴趣。在疫情之年,因为全球的交流和互动变少,所以对艺术文化有着越来越多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中国观众,对本土的博览会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博览会成了大家极其重要的交换信息、检验作品的平台。这里也把过去大半年里很少相见的、来自不同城市的客人聚集到了一起。

▲ “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全媒体总编辑肖戈在ART021展会现场采访卓纳画廊资深总监许宇Leo Xu


Q:今年疫情以来,卓纳画廊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与发展受到怎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变化,以及对全球各市场的信心是怎样的?

许宇: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在全球的销售有过一些波动。相较去年的各个月份同期,销售有所减少。但在经历这些波动后,我们的销售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线上销售平台的介入,我们的销售曲线有了稳步的增长。也因为美国和欧洲反反复复的封城令,当地的画廊市场需要不断暂停营业、临时关闭展览,这反而给亚洲的画廊和市场提供了预期之外的机会。我们有机会展出今年最精彩的作品,不论是上海的博览会的作品,还是香港展览的作品(如正在同期举办的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在大中华地区的首场个展)。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


Q:明年即将迎来卓纳香港成立的3周年,在成立以来卓纳香港的表现怎么样?它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布局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许宇: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一直在调研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客群分布、审美趣味和收藏趋势。我们的展览计划也是根据亚洲的文化习惯而量身定做的。所以在三年循序渐进的展览和博览会的过程中,我们陆续介绍了画廊艺术家阵容中极具代表性的当代画家(如来自比利时的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和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尼奥·劳赫(Neo Rauch),当代摄影的代表人物(如今日最活跃的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彩色摄影之父”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杜塞尔多夫学派的领军人物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以及我们画廊的“看家法宝”——极简主义。

▲ 2020年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威廉·埃格尔斯顿展览现场


我们也花了极大的精力,在印刷、线上和自媒体的平台上推广和介绍我们艺术家。我们在自媒体上的输出堪比很多学院和机构的质量与频率,有着从艺术史论到艺术家个案分析等详尽的角度。所以在今年,即便是疫情袭来,我们香港画廊的业绩仍旧在稳步增长。

2019年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尼奥·劳赫展览现场


Q:在后疫情时代,卓纳画廊在欧洲与中国的发展策略各是怎样的?疫情会改变原有的思路和计划吗?又会有怎样的新布局?
许宇:全球化的飞行和互动会重新被书写。不同的城市和区域,都需要更纵深地深耕其所在的区域,避免过多地追求全球化。相较于欧美,我们在亚洲的活动和项目会更广泛地覆盖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这也是亚洲在后疫情时代的特殊优势。

2018ART021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2018西岸艺博会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2019 JINGART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Q:在您看来,线上交易会逐渐取代线下交易吗?

许宇:不会,两者会有互补。目前,艺术品的销售无法参考其他的电商。美国和中国的电商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和社交网络的黏连。艺术行业暂时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和媒介。线上平台可以进行展示,但是艺术品需要精心的视觉呈现,且要如何在特定的时间点接触到特定的客群再转化成交易,这些方法还没有被完全摸索到,我们仍有一定距离才能实现最后的连接。
Q:作为一家国际顶级画廊,如何看待画廊在当下世界所处的境遇?对于时代背景下画廊业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许宇:疫情给了之前如火如荼发展的画廊产业一个当头重击,让我们冷静下来。之前全球飞行的博览会盛宴,媒体和网络平台所展示的那种神秘的、高级俱乐部的生活方式,都一下子变得不切实际了。所以画廊该如何重新打造和包装艺术品这个稀缺的概念?如何让在客人不太移动的地理空间里,仍然享受VIP的待遇、接收艺术作品的展览体验和感官刺激?这是画廊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且这是靠单纯的线上展厅或者公众号文章仍无法弥补的鸿沟。
但危机与事件往往是促使新模式破茧而出的契机。因此,对于一个有前瞻性的画廊而言,要怎么利用自己相对优势的时间和预算,去重新规划展览、与用户沟通、使用不同的分店去激活当地的客群、连接本地独有的文化?这是整个行业最大的挑战和契机。
我的建议是:画廊应该快速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经验。不仅仅是学习来自奢侈品、零售业、自媒体在今天求生和拓展的经验,也要不停地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同自己的客群和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到一起。比如,如果要拓展线上的展览和销售,先要了解本地客人的互联网使用特性,了解本地的自媒体习惯和审美和人际沟通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拿来主义。


采访/dbk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