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周轶伦个展“迷信,保佑,现代主义”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936   最后更新:2020/11/28 20:43:51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20-11-28 20:43:51

来源:北京公社


迷信,保佑,现代主义

Superstition, Blessing, Modernism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Cc Foundation & Art Centre

展期:2020117 - 202131日(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M50创意园区15号楼101

周轶伦个展“迷信,保佑,现代主义”展览现场,Cc基金会&艺术中心,2020,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周轶伦个展“迷信,保佑,现代主义”正在Cc基金会&艺术中心举行。展览现场九幅绘画彼此间隔,围绕柱形布兰库希式雕塑构成环状,而几乎每幅画作中都出现的环形元素与雕塑作品中无限上升的柱子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能量的仪式般的“迷信”场域。周轶伦的绘画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滑稽荒诞风格,怪奇的图像将观众引入他诡秘的叙事。骷髅是周轶伦近期绘画中出现比较多的元素,这一象征着不祥意味的图像在绘画中被消解,仅仅作为被消费的装饰品而存在。这似乎是一则现代主义无法避免走向悲剧的寓言,证实了意大利艺术史家Germano Celant(1940-2020)总结的当代艺术“不-表现主义”的一个特征,即艺术家挪用各种符号但同时腾空了符号中原本的涵义。

周轶伦个展“迷信,保佑,现代主义”展览现场,Cc基金会&艺术中心,2020,图片版权归Cc基金会&艺术中心和艺术家所有

消费现代主义,2020,耐克鞋盒,牛奶盒,泡沫,聚氨酯,石雕,泥,尺寸可变


现代主义与乌托邦视野和对自我的批评以及发展进步的肯定联系在一起。从美学上,它反对绘画中再现现实的立体感和视幻觉法。扁平与抽象在20世纪初的西方占了上风。周轶伦重新把视幻觉法以及雕塑元素带进绘画,他画的球和念珠造成的视觉效果仿佛是实体挂在画布上,而一些物质的确是直接被贴在画面上。

周轶伦对现代主义历史时期的探讨不乏攻击性。他对“原始主义”这一概念的质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马蒂斯和高更“发明”这个概念来把自己抬高成为有话语权的专家、以殖民者的态度去收集和分类那些边缘的、被少量化的、被遗忘的、被散落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周轶伦借用了这个概念,但他不是去重新再现一种别人的低级或者不精致的经验,而是通过自学,设计和制作非大雅之堂的、即兴的、反常态的家具、雕塑,以诋毁品味的等级并且提倡创作中身心上的快感。

永远流传的经典,2020,布面丙烯,喷漆,记号笔,210 x 250 cm


在我们当下,资本主义、科技和它们所导致的消费主义把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改变了。Celant 在2008年的文章《美国旋风》中,针对随处可见的,把艺术作为奢侈装饰品和艺术中批评性的消失写到:“本来应当从批评理论和美学的思考和分析中产生、对未来发展提出洞察的看法,现在变成一件东西,唯一的长处是用钱数一下子就能说清楚。这个东西被庞大的美术馆链组织起来,很多美术馆渴望有一天摇身一变成为视觉艺术界的迪斯尼乐园。
从历史上的种种来看,人类是需要“迷信”的,且任何能够被相信的存在都可能是“迷信”。在2020这个艰屯之年,现实世界中“迷信”显得愈发重要。艺术家单纯地“迷信”通过艺术来祈福,希望通过最接近“魔法”的绘画作品保佑大家,保佑世界。

下一代健康成长,2020,布面丙烯,喷漆,记号笔,170 x 150 cm

相爱的人在云里(细节),2020,布面丙烯,喷漆,149.5 x 84.5 cm


关于周轶伦 周轶伦出生于1983年,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周轶伦的作品包含绘画、装置、雕塑等多种媒介,他通过拆分、重组、模拟等多重手法,延展日常材料的可能性,自由地从唾手可得的物件中汲取灵感,构建了一个充斥着经典与街头、史前史与未来,甚至不同经济形态下的物质生态,让艺术的创作充满突破边界的趣味,平衡着手感与工业生产的审美张力。他的作品曾于北京公社、北京金杜艺术中心、美国Nicodim画廊(布加勒斯特,洛杉矶)、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南京四方美术馆,北京央美术馆、美国坦帕美术馆、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美术馆以及瑞士IAAB项目空间等多处展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