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大多在北京,为什么中国最好的艺博会在上海?
发起人:猴面包树  回复数:0   浏览数:1117   最后更新:2020/11/25 11:18:47 by 猴面包树
[楼主] 猴面包树 2020-11-25 11:18:47

来源:Hi艺术


编辑 | 朝贝
采访 | 朝贝、晓晨、天琪
图片提供丨本刊资料室


以ART021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引领的11月上海艺术周渐渐褪去了热度。在热闹之余,也让我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是上海?既然中国大部分优秀画廊都集中在北京,为什么最好的艺博会却在上海?在采访过程中,有些嘉宾直言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嘉宾则在小心翼翼地考虑如何措辞才能在“说真话”与“不伤人”之间保持平衡。然而真正的答案总是尖锐的,需要每一位从业者直接面对。我们邀请到了17位业内人士,聊了聊这个问题。


北京 VS 上海

两座城市文化差异,各有所长


蒋伟

今格空间负责人


北京是个求生欲很强的城市,无论哪个阶层在北京都是生存的姿势更强于生活的姿态,在北京买艺术品也是个辛苦活,有一点搞不明白都不敢下手,艺术是仰视的物件,是严肃的学术问题,所以北京适合作为艺术家聚集创作的城市,而超多的画廊则是艺术家聚集的结果。

而上海则是个生活欲望很强烈的城市,艺术属于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是社交载体,是审美趣味,也是生活美学的消费,良好的自然环境,成熟规范的商业环境,专业系统的周边服务业自然造就了艺术市场的领先优势。


伍劲

玉兰堂负责人


北京做不成博览会的一个理由是京津地区缺少一个数量够庞大的中产阶层;北京可以做成拍卖的理由是北京有一个数量够用的富豪或者隐形富豪阶层。文化差异可能也是一个因素:北京的文化可能倾向“赢家通吃”,上海的文化倾向“雨露均沾”。


李兰芳

艺·凯旋画廊负责人


北京一直是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艺术家们群居于此,很多重要的当代艺术事件也发生于此,最早的798厂房原本是作为不能负担更高房租的艺术家工作室,那时也没有所谓的艺术市场,慢慢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市场也渐渐形成并初具规模,所以早期的画廊都还是以在北京为主。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做交易这件事上一定比北京更有优势和出色,尤其是上海的国际化包容性,吸引了更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也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会更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藏家纷至沓来,再加上专业的主办团队和强大的招商能力就成就了今天最好的艺博会。


花笑婵

户尔空间负责人


在我看来并不只是中国,纵观全球画廊聚集的艺术中心城市——比如柏林 、纽约等都不是最重要艺博会的发生地。对于画廊来说,画廊聚集、有艺术话语权、高效的艺博会这三者如果集中在同一城市的话,可能会有资源重复问题, 更多的画廊更希望开拓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前往新的领域尝试。


艺博会需要良好的商业环境


刘杰

千高原艺术空间负责人


博览会的核心就是销售,是短时间的集中销售。画廊虽然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销售主体,但除了销售,画廊更多地介入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复杂性和持续性远不是几天的博览会可以完全呈现的。画廊适合在有更深厚文化艺术环境的城市,博览会更适合在营商环境更好的城市。事实上瑞士巴塞尔和美国迈阿密都不是有太多画廊的城市,香港在巴塞尔博览会之前也没有太多的国际画廊。


刘明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负责人


画廊大多聚集在北京是一个历史原因,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早期有很多艺术家都在北京,后来798工厂成为画廊聚集的艺术区。现在上海拥有ART021和西岸两个很好的博览会,我觉得是各种综合因素形成的,比如城市经济资本、还有主办方团队的运营水准等。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绝对的,上海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的画廊,北京也不排除有更好的博览会。它与城市的商业环境和文化需求有关,即便大家都有钱,没人关心艺术与收藏,博览会也做不起来。其实北京最早就有CIGE,可惜最后没有继续下去,所以博览会团队的坚守和运营水准都很重要。目前北京的博览会还有发展的空间,希望未来北京有更好的博览会。


王新友

偏锋画廊负责人


1、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2、环绕上海的江浙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发达;3、长三角地区的富二代、三代已经成长起来,且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度比较高;4、上海、江浙和湖北民营当代美术馆和全国相比数量更多,且展览活跃,影响力更大;5、相比其他城市,上海对艺术品的进口提供了更多的便利;6、上海的博览会组织工作细致、专业、有号召力。


酒仙桥一姐

《Hi艺术》专栏作家


1、艺博会想办好,需要有画廊、拍卖、艺术馆的全面配合;北京的政策限制太多,相关配套服务也因此不如上海,作品的进出口、税务都麻烦。2、北京是历代帝都定位,对传统文化更具热情,当代艺术不安分的本能容易令一部分人头大。北京愿意强推故宫,却对当代艺术集结不感冒。3、上海浓厚的商业底蕴和高涨的消费氛围也更适合当代艺博会。


鲍栋

北京当代艺术总监


中国最好的博览会艺术季在上海,原因大概这么几点:1、上海政府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与支持,市民对当代艺术的开放与欣赏。2、西岸+ART021双博览会同期的共振效应,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当代艺术节日氛围。3、近年来,上海画廊、美术馆、艺术机构集中爆发出现,培养了很多当代艺术新藏家与新观众。4、向上海学习,北京得加油!


上海拥有专业的艺博会团队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中国最好的艺博会之所以在上海,在我看来大概有这么一些原因:1、历史上最富庶、最有文化的长三角地区,一向有着深厚的收藏传统和基础,上海是其核心;2、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公众普遍性对艺术和时尚的热烈回应,不仅仅止于专业藏家;3、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较大;4、主办方团队对于艺博会运作的专业程度,既接地气又国际化。


张迪

空白空间总监


首先北京和上海的画廊都很多。相比京津冀,整个长江三角洲的文化政策灵活多助,经济发展也更好,由此引发地区内对文化艺术的消费也更为活跃。西岸和ART021,这两个构建了各自专业平台的博览会又同时汇聚了更多以上海为核心的藏家资源,这是一个艺术系统合力呈现良性生态的好趋势。


王从卉

知美术馆馆长


1、上海城市层面,商务效率高、做事的开放度、国际化程度、专业度高,艺博会服务落地的颗粒度很高。2、艺术专业类、艺术与商业的综合型人才在全国最充足,这点很重要。3、长期有实力旗鼓相当但有各有千秋的两个专业的艺博会品牌(ART021、西岸)深耕、良性竞争,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全国最好的艺博会。


迟丽萍

東京画廊+BTAP(北京)负责人


首先,上海的艺博会有许多西方大画廊参加,他们在作品的挑选、陈列等方面比较有经验,给观众的感官体验非常好。第二,上海有很多新晋藏家,他们在选择作品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加遵循自己的判断。第三,北京的艺博会大部分是北京画廊参加,藏家也以北京藏家为主,大家平时就比较熟悉,对艺术家和作品也没有陌生感,即使艺博会上不出手也知道到哪去可以买到,没有新鲜感。


艺博会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支持


徐娟

美博文化负责人


最近八年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有明显从北京转移到上海的趋势。除了几位上海艺术界的活跃人士把资源整合得非常好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论ART021所在的静安区还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所在的徐汇区,都有政府对当代艺术的大力支持。上海有很好的收藏家、消费群体、配套设施——其实这些北京也不差,北京有很多资深的收藏家,收藏机构也集中,但大环境、土壤和气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方面,北京确实是比上海弱的。否则不会出现当代艺术的中心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作为北京的艺术从业者们,其实大家都在非常积极努力地想办法,但这不是一两个人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因此在我看来是值得政府去思考的问题。


刘亦嫄

Tabula Rasa画廊负责人


北京对于艺术多样性的包容力更强,对于画廊和艺术家来说,会有不同的受众群体。说实在的,交易为中心的博览会活动为何在北京不行,除了政府政策的多变性,我也琢磨不出来什么其他原因。


北京尚未找到合适的模式


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负责人


其实中国最早的博览会是在北京的,2004年开始的CIGE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艺博会,后来又创立了艺术北京,就有了两家。直到2007年,上海才有了第一家做得非常好的艺博会:很多画廊都参加了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到2008年又有了香港国际艺术展,那时候香港还没什么国际画廊,博览会连续做了几年之后被巴塞尔收购,做得非常专业,慢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香港的博览会参展的国际画廊越来越多,上海当代却在两届之后逐渐出现了问题。2013年,ART021在上海外滩源举办第一届,规模只有三四十家画廊,但因为在服务和专业上的认真而得到了参展商和藏家的认可。西岸博览会比ART021晚一年,如今在上海同期举办,形成了以两个博览会带动的上海艺术周。与此同时,北京的形势却恰好相反,CIGE和艺术北京两家博览会趋势越来越差。CIGE在停办前三年就免去了画廊的参展费用,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邀请最专业的参展商,但最后仍然没有留住大家的认同。没有重要的藏家买东西,这是艺博会最大的问题。

北京拥有亚洲近一半的画廊和藏家资源,没有理由做不出好的博览会,只是需要下决心进行彻底改造,需要新鲜的血液,比如和巴塞尔或者台北当代的管理团队进行合作运营,引入国际化的藏家和管理、招商系统。目前除了艺术北京之外,北京还有ART021团队打造的JINGART以及本土的北京当代,虽然都做得不错,但是如果要达到巴塞尔的规模和专业性,还需要看未来的发展。我觉得谁能引入最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国际资源,谁就会彻底改变北京的现状。


唐泽慧

策展人


对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啊,其实北京的画廊、艺博会起步都比上海早,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北京当年的文化氛围还是挺敢想敢干的,加上在北京的艺术家、驻京国内外文化机构多,有许多体制缝隙、市场先机让北京占先了;上海的艺博会这几年有了明显优势,我觉得可能还是和整体的商业氛围有关吧,艺博会是比画廊更复杂的商业形态,需要调动和整合的资源更多,总体来看,上海在内的包邮区就是比帝都在内的大北方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准以及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更高啊。另外上海的艺博会可能有一些其他行业和背景的人加入进来,带来了不同的资源和经验,拓展了艺博会的辐射面。但是作为长期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从业者,我对北京的感情肯定还是无可替代的,这里不仅有最多的画廊,还有最多的艺术家,北京粗粝、包容、真实,在这里能够展开关于艺术的真正的交流,我觉得这是很珍贵的,可能我们需要找到更适合北京的商业模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