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刘晓辉 | 个展“转身”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155   最后更新:2020/11/18 11:46:03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20-11-18 11:46:03

来源:马凌画廊


无题-搬石头的动作,帆,石头和海

Untitled - Movement of Moving Stones with Sail, Stones and Sea

2018 - 202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 x 250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个展 Solo Exhibition

“刘晓辉:转身

"Liu Xiaohui: Détournement"


策展人 Curator: 贺婧 He Jing


开幕 Opening:

2020年11月20日,下午4点

November 20, 2020, 4 PM

展期 Duration: 2020.11.20-2021.1.29

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半,周一闭馆

11:00-17:30, Closed on Mondays

地址 Address:

北京798艺术区A07楼

A07, 798 Art Zone Buildings, Beijing, China

主办 Organizers: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

Beijing 798 Creative Industry Investment Co.,LTD.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当我们希望把这次展览命名为“转身”的时候,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它可能出现的情境和方式。也就是说,以展览的形态来呈现一个动作。这首先意味着展览的要旨并不在于回顾,而是一个进行时的瞬间;同时,这一瞬间动作的发生就是它的发生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戏剧性的意味,展览因而也不会因循着额外的主题被裁切和修饰。换言之,这个展览是没有“外观”的,或者说,我们尽量去除了一个绘画展览中所可能出现的“外观”。极重要的东西仅仅是一块颜色,一个形状,一根线条的力度和走向,也就是那些跟绘画本身相关的确切事实。

无题-石头,动作,帆和海

Untitled - Stones, Movement, Sail and Sea

2018 - 202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 x 300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所以对刘晓辉来说,“转身”不是一个向外的姿态或是关于这个姿态的隐喻,而是事关他自己在绘画事实发生的当下所确切经历着的难题。这些难题不可能依靠观念的转向或是一个展览的修辞来化解,而只能通过绘画活动本身、通过那些身体力行的经验去一点一点地解决。长期重复的题材,反反复复地描绘一个形象,或是层叠覆盖的线条和颜色,这些都不是要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东西,而是要返回自身去开凿——从图像的表层下潜到绘画的内部,在平缓光滑的时间表面开出一道道裂缝。也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实际上可供耕耘的范围就只在这些缝隙之间。绘画由此显现为一个极其狭窄却深不见底的场域。在经年不断的绘画活动中,艺术家始终在寻找的“真实”,无非是他切身经历的那些无数次被艰难地“打开”、又随时闭合起来的瞬间。

无题-走廊与光影

Untitled - Light and Shadow in a Corridor

2015 -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 x 160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而这个展览正是希望能还原这些瞬间。在画面的掩盖下,它们已经足够难辨,因此展览就愈发不必要再添加任何观看的通道。就像“转身”并不是一个耸动的词藻,它所表征的瞬间可能是刘晓辉所经历的那些劳作的当下里最平淡无奇的一个。但是在这一刻到下一刻的行进中,有些东西发生了改变。正如展览为“转身”所选择的那个译词“détournement”(改道,变更方向)那样——如果我们从杜尚或者德波的意义上来理解这个词,就会意识到在“转身”中改变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被我们接受的方式。用刘晓辉自己的话来说,绘画自此变成了仅仅是信或者不信的问题。

无题-画面前的动作一号

Untitled - Movement in Front of Picture No.1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 x 200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无题-边界与障碍

Untitled - Boundaries and Barriers

2015 - 2017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 x 160 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艺术家简介 About the artist


刘晓辉1975年出生于山东,1991年来到北京,相继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附中、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2007年应邀赴英国伦敦进行艺术交流和创作,目前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刘晓辉的创作着力于在不断重复的绘画经验中寻找确切和“真实”。对他而言,绘画活动既是艺术经验的建构,同时也是生活对这种经验的消解。正是在这两者交替生成和融合的过程中,绘画的真实意义得以被确凿地显现。近年来,对近似题材的反复描绘和不断涂抹、覆盖构成了刘晓辉绘画创作的主体,其结果是图像题材的进一步模糊和绘画经验的进一步确切。在被放大了的生活瞬间和每日例行的绘画“劳作”中,刘晓辉通过对“当下经验”的反复肯定和否定,来锚定自身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提供


策展人简介 About the curator

图片由策展人提供


贺婧,青年学者、艺术评论人和策展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现当代艺术中“观念-图像”架构下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现象学视阈中的绘画研究,并致力于当代艺术批评的实验写作。她曾于巴黎索邦第一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双学士和双硕士学位,并于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任研究员,目前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候选人。作为资深的当代艺术研究和写作者,贺婧曾先后担任《艺术界/LEAP》杂志的法文版创刊主编和国际版副主编、主笔,以及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学术总监;并曾于法国国家出版与图像艺术中心、蓬皮杜艺术中心、里尔伯爵夫人博物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OCT当代艺术中心、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旧金山影像艺术博览会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学术平台策划和主持了多个展览、学术论坛和放映项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