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王一个展《当明有暗,当暗有明》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618   最后更新:2020/11/14 22:19:59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20-11-14 22:19:59

来源:艾可画廊


AIKE荣幸呈现王一个展《当明有暗,当暗有明》,展出其近三年来的绘画及装置作品。


本次展览中,王一在开阔的无柱场域内围绕几何结构、颜色系统和各类材料,构建视觉与观念的转化。以绘画和装置作品呈现关于秩序与随机、稳定与危险、个体与群体、瞬间和永恒等范畴中,看似矛盾而又共存的状态。展览标题是对当下环境中复杂共存的呼应——“当明有暗,当暗有明;口说如哑,眼见如盲。如何在令人不安的现状中自处正成为生活的主要方式,面对不可预测的失控与未知,也许需要建立新的行为思考,并反观一直以来对事物和自然的态度。


王一绘画的颜色系统自2017年从多年的明亮纯色逐渐向一种更深刻沉郁的色调转变。暗色系列不仅是情绪的映射,亦是来源于王一对于东西方古典美学的回应和思考。明暗阴阳相生相成,明代文集《菜根谭》中所谈论的明从暗生,净从秽出,日本随笔《阴翳礼赞》写道的夜目,远目,笠下,作者认为东方人藉阴翳之生,创造了美。美,并不存在于物体,而存在于物与物之间的阴翳的波纹与明暗之中。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部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对阴影和幽暗的迷恋也频频出现,阴暗绝非仅是恐惧,更是意味着力量的蕴藏。在过去的美学经验中,艺术家们用明暗创造出如同曜变天目的玄虹之***彩变化细微而难以描述。王一亦认为明暗和颜色并非独自存在,只有在并峙的关系中才得以显现。

本次的展览空间被分为两部分,观者需穿过一条暗色的通道进入主展厅,其间的作品没有设定灯光,而是借由反射的自然光朦胧略明。主展厅则被极强的明暗对比所统治,在明亮的空间中影子成为主角。王一的近期实践进一步扩大了暗色的比例,过往的明亮颜色被压缩至一个像素之内。他认为描绘光线不如展现影子,使用罩染法这一传统的透明画法,数百层交错叠加,绘画的丰富性与力量感由弥漫的紫色、墨绿和褐色中不绝迸发而出。在这种充分的融合里,任何颜色都失去了明确的定义。当身处在模糊的影子间,只有感觉变得更加清晰。


王一通过画面中的种种结构暗喻既存的社会形态,《中枢》系列的对角线不断地分割平面直至被无数细密的几何形笼罩,这些不一形状在打破画中均衡感的同时又不断构建。展出的两件新作中,艺术家放大了闪烁的尖锐感,指向周遭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局与危机。《单元》系列也抽象化地表现出人与人的社会、行为关系的相连与割裂,笔触纵横相错的结点连接而孤立,同一又异化。这种均衡分割的结构线显隐交替,亦象征着现代城市的发展结构。画面在方块与色条的编织中扩张,形成王一艺术中关于抽象化城市性的表达。

在诸多非传统绘画材料的实践中,王一尤其偏好使用反射类质感作为其绘画的载体,他认为镜像这一充满矛盾概念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本次展出了《重叠》系列的最新尝试,在镜面不锈钢上沿袭古典罩染法用红蓝色沿中心向外围扩散层叠,周遭的景物清晰而模糊地呈现在镜面绘画之上,暗紫色的叠影飘荡着。反射性的底材上笔触与纹路逐渐消融,手工感在庞大的时间下反而降至最低限度,取而代之观者得到的将是一个强有力的视觉瞬间。数码像素以古典主义的方式得到重生,而这个悖论正是王一以精湛的技巧向当下快速消费时代的对峙。

当我们形容至暗时刻之时,阴影其实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它仍未到达黑者须当黑似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无可救药地奔向亮处,哪怕那里空无一物。


关于王一

王一的创作围绕着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抽象化表达,探讨绘画的形式、材料和观念的转换。他试图通过用缓慢的个人手工劳作对峙快速生产消费的模式,以当代性的视觉感受回溯对于古典绘画艺术的敬意。王一的艺术创作是新一代中国抽象艺术家的典型之一,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在创作中放弃任何对政治或社会的明显评论。在纯粹形式的探讨之外,王一则保留了部分根源于现实社会和自然的线索,他在作品中通过将单一的结构元素反复组合,讨论一与全的社会关系,同时指涉出网络环境中单元和集体、特性与统一间的相互消长。


王一1991年出生于上海,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他的近期个展包括当明有暗,当暗有明AIKE,上海,中国,2020一切现象都是几何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8表里:克洛德·维尔拉&王一HdM画廊,北京,2018一日光AIKE,上海,201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