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叩天门,畏无所畏”:艺术家黄小鹏10月6日在柏林突发心脏病去世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1294   最后更新:2020/10/08 13:25:20 by 宁静海
[楼主] 宁静海 2020-10-08 13:25:20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艺术家黄小鹏

“小鹏昨晚意外地,就像他一件作品的题目所说的,‘敲叩天门’,不辞而别。”2020年10月6日艺术家黄小鹏在柏林突发心脏病去世,10月7日晚,一篇来自策展人侯瀚如所写的纪念短文“小鹏,叩问天门”在微信之中激起了广泛的共鸣,被多位艺术家转发。这位深度卷入艺术教育实验,身体力行地影响了多位年轻艺术家的当代艺术教育先行者在异乡的突然离世,不仅让人震惊,也让很多人感到非常“伤感”。

2006年,黄小鹏与他在新加坡展出的作品前,图片来源:AAA


黄小鹏1960年出生于山西,1983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学英国,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硕士毕业。黄小鹏2003年开始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和实验者,黄小鹏于担任2005-2012年间广州美术馆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第五工作室是国内最早以“当代艺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单位之一。黄小鹏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香港浸会大学大学院士,他也是广州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创办人之一。

黄小鹏录像作品《K.O.H.D.(敲叩天堂之门) 》,录像,60’,2014


作为艺术家,其录像和公共装置作品主要探讨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复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译”问题,研究我们何以在“错位”的处境下诠释他者,以及这种想象与全球化的困境有何关系。作品亦尝试把语言和日常图像之间的关系推到极端,探索意义的边界,并质疑日常经验的“正确性”。他近年展览包括 “时代异托邦三部曲之III——从不扔东西的人”(广东时代美术馆,2017)、“影像珠三角”(伦敦,英国电影学会,2016)、“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香港,Para Site,2015)、 “乔治·安德里欧塔、卡洛·贾拉·图菲克、黄小鹏”(伦敦,白教堂美术馆,2011)、“顺其自然”(南特,卢瓦河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2011)、“跟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08)等。2009年为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刊物《Printed Projects 11》撰写文章〈作为艺术计划的教育〉。


同为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也已离开广州的艺术家曹斐在听闻黄小鹏去世之后,提到黄小鹏对广东当代艺术教育的贡献在于,“他来往于中国和西方,不完全是从珠三角的当代艺术圈生长出来的,从英国回来之后,他参与到项目研究,深度卷入教育。他有自己有一套看问题的观点,挑战到传统教育体制的标准,他的这种真切和努力,在年轻艺术家中激起了很大的回响。”

五条人在10月7日晚,在微博上发文

青夜睇景 - 仁科、茂涛、黄小鹏(左起至右),图片来源:摩登天空


黄小鹏回到广州美术馆学院期间,曾经带出过胡向前、林奥颉、宋拓等多位活跃在广东地区的年轻艺术家,他与今年备受关注的广东本土五条人乐队也有过交集,五条人在10月7日晚,在微博上发文称“ 艺术家黄小鹏今天在柏林因病去世。他是汕头人,我们在语言和生活上很默契,更重要的是艺术态度和理念上的默契。我们和小鹏合作过三次,一次是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一次是在连州国际摄影展,另一次是去年在摩登天空办公楼——《再造面具》音乐和艺术现场,我们和他合作了一个影像声音作品《青夜睇景》,青夜,潮州话是瞎子的意思。我们本来还计划明年新的合作,现在一切竟然戛然而止,而最美丽的风景在脑海中铭刻、凝固。我们现场很多Vision都截取自他的作品。再见了,老顽童,老朋克!”这条微博的留言区,更是成为了中国年轻艺术家和年轻人回忆与悼念与黄小鹏的纪念墙。

被称为实验艺术教育乌托邦的黄边站,是黄小鹏2012年离开广州美术学院之后,与徐坦一同与广州时代美术馆合作创办,希望用民间力量改善本地艺术生态,建立一个可以将艺术实践与理念分析相结合的“代替性学院”。关于黄边站的创办思路,他在当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提到,希望“以长期的独立研究项目带动教育的设想, 意在体制外延续已在广美第五工作室坚持七年的艺术教育实验。”,他希望将把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教学联系起来,他也提到当代艺术在学院里受到的误解和抵制”,寄望于建立一个 “代替性学院”,在这里“ ‘导师’与成员和研究员一起分享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进行知识积累,共同实现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所有参与者都有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


2019年扉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回无界建筑季中,黄小鹏“亿达大厦再建计划”的手稿和现场,图片来源:扉美术馆


黄小鹏对于艺术教育实验的理想主义色彩和独立精神,在现实环境中遭遇到种种“失意”,60岁时在柏林的骤然离世,在艺术圈激起了极大的心理波澜。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本土艺术生态的改善,也影响了多位年轻艺术家的黄小鹏,经常提到贝克特的名言:“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他并不相信“成就感”,而更认同过程本身的意义。侯瀚如也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小鹏有口皆碑的创新性教学,不仅鼓励后进勇于实践,更让他们自由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用想象和创意去挣扎着生活”。

同样来自广州,现驻罗马的策展人侯瀚如曾与黄小鹏聊到人生中的“失败美学”。他和黄小鹏正在计划为时代美术馆柏林的空间策划一个新的展览,遗憾的是,展览没有开始,黄小鹏就已经离世了。

1991年,黄小鹏在伦敦Slade College of Arts,图片来源:AAA

“小鹏一世闯荡世界,四海为家,历经沧桑,他从潮州到广州,从香港到伦敦,最后几乎落户柏林。无论身在何处,他总是在某种过渡状态中讨生活。他时刻都要面对种种不同语言和语言背后的种种文化差异,在语言的互相翻译中努力地寻求安身之处。正是这种永远的索求给予了他回答生命中最重要问题提供了既令人兴奋又飘忽不定的灵感。而这个问题就是艺术。”在昨晚发出的纪念黄小鹏的短文中,深深理解他的境遇和艺术思考的侯瀚如写道: “在他给正在策划中的柏林展览计划寻找题目时,想到了‘畏无所畏’,相信昨晚他无意之中敲叩了天堂之门时,真是畏无所畏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