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世界,黎薇为何建构“童话”?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106   最后更新:2020/10/06 21:09:44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20-10-06 21:09:44

来源:artnet


黎薇,《Once Upon A Time》,装置,硅胶、真人毛发、衣物,6个真人等大的儿童,8辆玩具车,2020


薇的展览“童话”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空间开幕了。展览没有策展人,通常画廊发布策展前言的推送这次被替换成了梁文道为他写的一篇文章。黎薇说,因为疫情原因,梁文道并没有来展览现场,这篇文章完全是基于艺术家发去的图片和描述而写就的。

梁文道问黎薇:“我都没来过这个展览,这样写文章是不是会有问题。”黎薇回答:“这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不是一个问题。”

这句话大概是黎薇性格的最真实写照,他看似“怎样都行”,却也有很多自己的坚持之处。

黎薇,《Once Upon A Time》,装置,硅胶、真人毛发、衣物,6个真人等大的儿童,8辆玩具车,2020

比如,在这次展览的筹划方面,他是最亲力亲为的那个人,从与梁文道的接洽,到展览主题的确定、与展览主视觉的设计师沟通,再到展厅里需要放置哪些作品他都一一熟稔于心。可以说,艺术家的意志主导了整场展览,也无怪乎画廊工作人员对他的评价是“一位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艺术家”。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对于此,黎薇认为是自己的习惯所产生的自然结果:“我很喜欢自己讲故事,虽然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这故事风马牛不相及。展览名称为什么选择叫‘童话’,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词和整个世界的现状很像,别忘了,在英文里fairy tale还有另一层谎言的意思。”

黎薇,《Where are you from?》,装置,木制桌椅、积木,尺寸可变,2020


在本次展览中,每组作品都有着与他本人一致的这种复杂性——实际上,作品数量也不算多,一共只分为四组:《Once Upon A Time》的主角是六个精致的仿真儿童塑像,他们曾在当代唐人北京空间疫情后的首个展览“Who Am I”中展出。但这一次,他们在艺术家的安排下开起了电动小车,在主展厅中逡巡,观者进入这个空间后,唯一可行的的观展方式就是游走其间——但你并不用担心会与小车发生冲撞,如果小车走到面前,感应装置会让它停下并调整自己行驶的轨道。


如果不近距离观察,观者大概只会觉得是一派天真烂漫的场域,而细细考究便会发现,这些儿童的形象都对应着一些“对世界结构作出结构性延续或突破的人”(语出黎薇),他们与另外两辆空空如也的小车在展厅中看似漫无目的地行驶,但却让人体会到一种对于当下地缘政治的强烈介入感。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旁边分隔出一个全部由金属包裹的空间,观者能看到的只有墙壁上凸起的盲文,这件名为《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的作品关注的是疫情期间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的工作方式类似信息加密处理,将原本可读的文字转变成大多数健全人无法阅读的盲文:“我非常喜欢盲文这种形式,它很像摩斯密码,也与整个世界的状态很贴近,我们接收到的很多信息是被折叠的,既然我们接收信息的权利被没收,那我也想试着去没收一次‘明眼人’的权利。”然而如果触摸金属墙壁,你就算无法阅读盲文中蕴含的信息,也能感知到真切的温度——这是艺术家埋下的另一伏笔。

黎薇,《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装置,铝、加热丝,尺寸可变,2020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应当说,对于固有认知的黑色幽默式改造是黎薇的一种重要的创作语言,他对观复博物馆一件馆藏文物进行了“再制作”,这件名为《Who are you?》的新作品乍一看似乎与原版文物无大差异,但艺术家再次设置机关,让原本具有神性的佛教造像转而开始拥有一种“人味儿”;对面的黄铜镜子《A decorative thing》原本是艺术家为曼城三年展做的作品,当年它陈列于大教堂中,作品本身不具备任何宗教指代意义,反而是通过镜框四周的动物图样隐喻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这里,黎薇将这件作品从上次的语境中剥离,投射到新的对应关系中,昏黄倒影里,“伪神像”闪烁着幽暗的光芒,又让人回想起艺术家的诘问:“人们喜欢拜佛,但有没有想过,佛喜欢被人拜吗?”

(后景)黎薇,《A Decorative Thing》,装置,玻璃钢着色、黄铜,250 × 200 × 65 cm,2014;(前景)《Who are you?》,装置,铸铜雕塑、电机、感应器,57.4 × 37.2 × 80.7cm,2020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展厅最深处另有一个纯白空间,黎薇花七小时在此搭建了一组名为《Where are you from?》的大型积木,他将整个工作过程形容为“在白色里完成建构白色这件事”,在一切参照物都消弭的空间中,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精神力进入状态:“搭建完成之后,我在里面几乎觉得要吐了。”而作为观者,即便不进入空间、只是在外看上几分钟,都会觉得空间感近乎失效——黎薇说,“这就是我理解中童话带给我们的东西,这个世界有各种美好的幻象,但是一碰就可能全部倒塌。”

黎薇,《Where are you from?》,装置,木制桌椅、积木,尺寸可变,2020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采访中,我问黎薇,是否有一些东西是贯穿所有作品的核心?他想了想,回答说应该是“周而复始”,这也是本次展览里作品的一种连接方式,在展厅中,黎薇有意识地塑造一种抽象的环状结构,但这个结构并非闭合,它们在彼此间不断制衡,打破对方的完整性,又在这之中塑造出新的逻辑。

从风格上而言,黎薇并不是一个会用标志化创作语言困住自己的人,但如果说当代艺术逐渐分野为风格探索和社会介入两大类的话,黎薇必然是后一条道路的践行者,他并不介意去做在社会中坚持真实表达的人:“问我为什么要介入社会,那是因为社会在介入我。人是群居动物,必然会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又相互救赎,这种关系非常复杂,我们都逃不开。”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同时,他又对人们的生活保持着一种高度积极的好奇心:采访进行期间,他说自己近来的一个乐趣是在闲鱼上追踪一位卖家的动态,“他的文案太好玩儿了,卖的东西也奇特,就这场域,太当代了!”


另一方面,这次展览引起了不小的“社交媒体轰动”,开展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网红到此打卡拍照,打听后才知道,最初是某位网红偶然间在小红书上发布了在这里拍摄的照片,才引来一众效仿。对此,黎薇表现出极大程度的宽容——“我喜欢去观察他们,这些人太敬业了,这种‘一心想出片’的想法真是非常坦荡,就像艺术家一样,特执着。”——他丝毫不觉得艺术应当阳春白雪,反而觉得这些奇异的当代景观是作品吸引人们“入局了”的一种证明。

“黎薇:童话”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09.05-10.18

对他而言,做作品的意义在于对人们固有的思维进行一些挑衅:“我本来就不觉得艺术是一个能给人终极答案的东西,艺术家也不是一定要去解决什么问题,但我想试着提出一些可能性,并且让更多的人进入其中,这样就很好了。”


文、采访丨Yutong Yu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