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戴卓群: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218   最后更新:2020/07/23 13:44:23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20-07-23 13:44:23

来源:798艺术  王薇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

墨方 / 北京

2020年7月18日—9月13日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此次墨方五周年特展以“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为名,这样的命题是否意在传达艺术创作者的某种集体状态?

戴卓群(策展人):可能主要还是从我自己的精神处境中来,精神处境是一种很私人的感受,是一个隐秘的洞穴,但往往越私人的东西越容易获得通感和共鸣。这几年下来,墨方合作了不少艺术家,如果说集体状态代表某种整体倾向,那也许只是作为个体创作者的状态,但也无法描述得很具体。这个展览主题出来之后,不少艺术家跟我反馈,觉得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艺术家本质上是一个异常孤立的个体,把自己囚禁在一个苦苦求索艺术的幻象般的情境中,伴随他们的常常是精神的困境和孤独。虽然一直在努力、徘徊、行动,能量却总是无法顺畅释放出来,于是只能处在一种漫长的延误等待中。对艺术家来说,这种处境是常态的,对我来说也是常态的,我曾经在2013年就策划过一场名为“此时此地,无聊乃至无穷的延误”的展览。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参展艺术家之前与墨方都有过合作的经历,在作品的选择及呈现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戴卓群:墨方五年,迄今已举办了48场展览,其中除了5场群展,其它都是艺术家的个人项目,包括群展在内,合作过的艺术家有86位。这次群展是有36位艺术家参展,有一小部分作品是和艺术家之前在墨方做的项目有关,更多的还是新作品。因为空间有限,这次参展艺术家人数较多,每个人只展出一件或一组作品。除了两个常规展厅,办公室和会客厅也全部作为展览的场域开放。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墨方在成立的这五年间举办了48场展览,机构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确立、形成自身的方向和性格,能否回顾一下这五年间墨方的工作脉络,包括期间出现的调整与思考?

戴卓群:做一个机构的过程,特别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刚开始是一张白纸,然后一步一步去尝试,并慢慢成熟起来。墨方最开始只有一个项目空间,当时叫“Mo Projects”,大约快一年的时候,又扩充了一个空间,能够为更多艺术家展出作品,“Mo Projects”,也是取意更多计划、更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大的方向、立场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并且越来越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常有朋友会问,墨方究竟是一个画廊还是一个非营利空间,起初会有一些困惑,慢慢就非常的坚定,我们不定位自己,努力地活着,真实生长,毕竟艺术,毕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早期那些独立艺术空间的野生状态,不管三七二十一,前卫在此孵化和发生,所以我们不代理艺术家,尽可能保持开放性,尽可能支持和配合更多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及项目,让他们的工作在这里呈现。即便如此,这五年下来,墨方也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艺术家合作群体,比如刚刚结束的康靖个展,已经是艺术家在墨方的第三次个展,下半年杨光南、贺天琪、韩五洲、姜波的个展,也都是他们在墨方的第二次个展了,当然,同时年底也会有第一次合作的艺术家郭锦泓的个展。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不难发现墨方对青年艺术家的特别关注,他们的作品在创作视角及形式上十分多元。墨方最为看重艺术家创作中的哪些特质?


戴卓群:首先“真”最重要,但对“真”的理解和认识,却是最困难最难共识的事。要有真的内容,要有与真的内容相匹配的真的形式。这就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讲的清楚。如果从主观的一方面来说,更容易些,譬如吸引我的艺术家,往往他们的工作,是我能将自己带入的,通感是一种确凿的真。还有对当下艺术生态的反思和判断,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本土根性较强的艺术家在我们的展览项目中比较多。让我深感悲哀和忧虑的是,这么多粗粝生猛的创作,一边被越发强势嫁接的西方中心话语边缘化,一边更被文化工业的消费市场边缘化,岌岌乎没有立锥之地。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相较于参加博览会,墨方显然更倾向于依托自身空间的展示方式?


戴卓群:墨方不参加博览会,这是从自身现实出发的自知和理性,博览会是一个交易的主体,参与到博览会系统,意味着有限的能力要围绕交易主体来转,而墨方要做一个艺术创造力的发生场,精力能力都有限,只能顾一头,因此我们专注于艺术创造力的前端,只要把这一个环节做好就实现墨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此次展览前言中提到墨方“守静慎独、不趋时流”的机构特点,能否具体谈谈相关思考?

戴卓群:之前看见有媒体报道时,说墨方是一个冷门空间,做的往往是一些冷门展览,这种评判角度很有意思。而墨方在798的地理位置,也安静地深处一条小巷僻静一隅。我对现实既悲观又乏力,这么多坚守、不妥协的艺术家,跟现实死磕,居然在今天的系统中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也看不到可能新生的支持机制在哪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体症结。而这样的现实,也更坚定了墨方的态度,我们无意去助推文化工业,因为它会对艺术创造力和原初动能带来消蚀,导致艺术创作越来越类型化、潮流化。当代艺术的文化工业化,会导向一个必然的现实,市场的权衡越来越大于艺术本身。


只要具备反思的能力和意愿,人们在不停的反省中,总会抛给自己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我是谁?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我们的初衷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同样,想明白了这些,墨方要做的也即是尊重自己的内心,保护创造力的源头,以艺术家为核心,激发更多的可能。此外,我们还创办了一个公号“招隠Echo”,是一个艺术家写作的平台,另一面向的平行创作,所有做的,都与人作为创造力的主体有关,创造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稀最匮乏也是最脆弱最容易被摧毁的东西。

“于无声处,劳作而等待”墨方展览现场


798艺术:在当下全球疫情肆虐时刻及未来一个时期,墨方将以怎样的方式应对挑战?


戴卓群:不能开源就要节流,所幸,墨方在创立之初就选择弱化回报,做好了长期心理准备,以低成本方式运营,合理平衡控制收支。原本就没有做乐观的经济期待,所以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反而相对能够平静面对,今年的疫情已持续超过半年,但墨方的展览计划按部就班,基本上没有出现延误和取消的情况。坚持自己的道路,努力把艺术搞好就已经很不容易,未来谁知?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


文:王薇

图:墨方


参展艺术家

卜云军、褚秉超、郭海强、韩五洲、何迟、贺天琪、

黄嘉彦、胡庆泰、胡尹萍、姜波、康靖、郎粲、

黎炳声、林甲悦、刘成瑞、刘聪、刘沁敏、刘耀华、

毛宇、饶一帆、陶大珉、谭英杰、王茂、王兴杰、

王云冲、夏国、肖江、闫冰、阎洲、杨光南、杨双庆、郑江、郑菁、郑田明、朱田、朱荧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