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冯兮谈“郑路:复行数十步”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101   最后更新:2020/07/10 11:24:12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20-07-10 11:24:12

来源:798艺术  王薇


郑路:复行数十步

SPURS Gallery

2020年6月27日—7月26日

“郑路:复行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798艺术:此次郑路在SPURS Gallery的首次个展以“复行数十步”为题,这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句。如果说这个展览是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反思,那么艺术家的个体经验、当下的现实与古典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这一想象的情境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冯兮:展览的线索,是由生活中的一次相遇开始,去年的某天,郑路途径平房村,他徒步走进这个正在拆迁的棚户区,狼藉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家幸存的花鸟鱼虫小店,曾经的家园正在灰飞烟灭时,生活的情趣却还在继续。金鱼和盆景等物品,让人产生了某种脱世感,廉价小假山的颜色鲜艳,在它的上面篆刻着“桃花岛”的字样,郑路如获至宝。于是,几天后他再次前往小店,想去买下一整套的假山景观,小店却“消失”了,店主的命运有如一道谜题,而上次购物的经历变得恍惚不清,甚至怀疑是否真实的存在过?“桃花岛”的假山成为了唯一证明其存在过的证据。事情开始变得有趣,“桃花岛”的经历,让郑路联想到了《桃花源记》的故事,仿佛自己便是武陵人,当再次寻觅桃花源时,此境已不再。郑路相信这样的相遇是偶然的机缘,同样也是一种必然地、介入他生活的命运使然。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过年期间,新冠病毒的疫情使人们对生与死重新认识,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中,无时无刻地想象死亡或者接近死亡,他人的倒下瞬间,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从死亡带来的人人恐慌,到“快速而冷静”的集体处理方式,到全国性强制的自我隔离,到形成长期的“自觉”隔离状态,比17年前的SARS持续更长的时间,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并存在反复的可能。人人自危之下,受疫情影响的危势进展,以及延展出的诸多问题,颠覆了郑路看待生命与价值观的角度,开始对公共信息和自身的创作经验产生质疑。因此,本次展览适逢这一特殊的时期,郑路刻意的设计了关于空间的复合体大型装置,意图改变展览的观看方式与习惯,让观众在设计出的完整观展过程中,去寻找自我的反应与思考。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798艺术: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你期望重点突出或强调的是什么?


冯兮:首先,这次展览与郑路工作方法的转变,和SPURS Gallery对于艺术家首次在画廊亮相的期待有关,在疫情反复的动荡和极速缩水的市场压力下,画廊给予了艺术家最大的鼓励,希望能够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郑路。


这一次展览,我和郑路从思考阶段便交流得很多,希望他能够利用好空间自身的优缺点,作为塑造语境的语言部分,空间便是含纳作品存活率的腔体,是鲜活的、具有行为动态的语言之一。与以往的审美性展陈拉开区别,郑路会让大家看到一个从生活的偶然性经历,通过语言的转换将其变为必然的创作思维,并实现关于空间与语境相互搭建的一个新的工作方法,和与之匹配的方法论的推进。另外,我和郑路交流了关于展览呈现什么的问题,展览的语言所涉及的呈现结果到底有何意义?往往展览通过审美性的展陈,将作品陈列,并在所谓的展览之中使用文本,为作品进行背书,那我们到底是在呈现展览的观点,还是在展示标签化的二维码综合报价单?疫情开始后,大量的机构无法实现空间展览,采取了网络扁平化的作品图片展示,这与大多数展陈式的展览几乎没有区别,既无创新,也没有展览语言可谈。我想通过每一次的展览策划,实践展览语言的可塑性和边界。“复行数十步”在行走的过程中,枯燥且乏味,来到断崖边,又使人产生恐惧感,向下看到的迷幻景观又是一种欣喜与憧憬的感觉,这条路程本身就是一个心态变化的过程,是运动而有节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失望:不过是造了一个景观而已。对我来讲,一点都不意外,难道我们对世界不是充满了失望?为什么不能呈现一个让人失望的展览,这样的预估,也是我和郑路展前已有的期待之一。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798艺术:这个展览具有很强的现场体验感,感知上仿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摸索过程,更多的视觉信息是观者在昏暗的空间中走到斜坡终端的那一刻才显现出来,能否谈谈对空间设置的综合考虑?


冯兮:这次的空间装置,不仅转换了画廊空间的常识性结构和视觉逻辑。同时,开启了对空间秩序“破坏性”的理解,将白盒子的地面水平线拉高,并在其物理属性之上进行创作和转译,进而用人文属性将其重新塑造。上坡、断崖与下坡形成的观展动线路径,试图将观众的观看,形成展览最重要的行为部分。杜伊诺哀歌的第一哀歌中写着:“也许,仍有某棵树留在斜坡上,供我们日夜观看,仍有为我们留下的昨天的散步和对于一个习惯的长期效忠,这习惯一旦跟我们住下便不愿离开。”画廊空间中心的柱子,成为展览唯一无法改变的物理存留物,选择这句诗歌,将柱子转换为留在斜坡上的树。每位观众经过陪伴斜坡的树时,通过诗歌的文字,幻想展览与现实互为切换的关系。断崖下倒置且迷幻的山水景观,环绕在四周的镜子产生相互折射和透视的关系,通过俯瞰的视角一览无余,呈现出的令人着迷的土味气质。而设计出镜子的倾斜角度,巧妙的将观众隔离在作品的观看视角之外,违背了沉浸式展览服务于拍照的主流趣味,观众看到美景的同时,却无法和美景合影或自拍,同样是展览的核心部分。一条“复行数十步”的路,一幅“桃花源”的写意图景,搭配断崖本身存在的危险性,共同创作了一个仅供思考的场域。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798艺术:斜坡、镜面、景观装置构成了这个作品的几个主要方面,它们模拟着一种地理环境及景象,但同时又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在制造着幻象,正如“桃花源”本身是不存在的。这里面似乎涉及了真实与虚幻的问题?


冯兮:桃花源挺有意思,一个人偶然找到了“仙境般”避世的地方,看到了区别于自己既有认知和生活常识的新世界,社会和政治环境是由人与人之间善良的交往形成,一切格外的美好。当然,我会想象他进入到桃花源后,与人们诉说自己的世界时,同样会诱导人们对复杂世界的向往,进而滋生追求的欲望,桃花源的未来可能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不争之地。也许,导致桃花源消失的原因是平静被误入的人所描述的世界吸引,外面的人再次寻找桃花源时,桃花源已经入了世,成为了所有人。玩笑而已,一切可能只是幻像,人逃避自己所处时代的美好幻想。幻想无法解决问题,却是逃避问题的方法。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展览现场


这次疫情,科技突显了它的能量,云办公、云会议、云答辩、云毕业、云喝酒、云聊天,足不出户就可以继续着友谊、爱情、事业的公共与私人表达。科技使人生活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双面影响,此前的伦理、道德和常识会被新的思维方式击溃。手机成为陪伴每个人最多的好朋友,人与手机越近,与人和世界的真实距离越来越疏远。在展览中,景观是以倒置的方式呈现,所以看到的美好是倒置的,不现实的体验。而现实中,在躲避政治正确的同时,努力去分析事物与正确逻辑的背面,促使反向或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一个倒像中存在的美好,是不是在警示我们需要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正如观众在返回时,看到下坡尽头的墙面,写着杜伊诺哀歌的第一哀歌中的另一句:“因为美不是什么,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鹰剧场特别表演现场


798艺术:“复行数十步”在呈现形式、方法及思考上显然有别于郑路以往的作品及展览,应当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冯兮:近两年,偶然或必然的故事与事故,会奇妙的“误入”郑路的生活。比如:某次撤展后,莫名砸入作品包装箱内的食用白砂糖,从意外的事故,转变成为生活给予的缘分。郑路考虑了很久如何将与他相会的糖转换成作品呈现。又一次偶然的遇见,组合了项目“奈何”的构成。一次在银川的异地布展,空闲时他去游转城市的边缘,遇到了一个民间的丧葬道具景观,拖拉机改造而成的奈何桥,作为增项服务游走于每个丧葬的现场。中国的民间时常营造出超现实的现实景观,奈何桥是神话中投胎的临界处,人死后来到忘川河,喝一碗孟婆的汤,忘记前世的喜乐仇怨,走过奈何桥,投胎转世。这一偶遇,触发了郑路积压在身体中许久的等待,将280公斤闯入他生活中的糖转换成作品的执念。两个毫不相关,并无法在现实世界进行连接的物质,皆因为偶然而相遇,直觉让郑路将偶然与必然相互交合一处,形成新的逻辑关系,做成了名叫“奈何”的项目。他制作了一座巨大的木制拱桥,象征着坚固的使人生往复的通路,糖从晶体被塑形成棉花糖制式的云朵,静置于桥的表面。时间成为行为本身,甜蜜溶解的过程,好像一碗甜美的孟婆汤,犹犹豫豫中一饮而尽。于是,充满土味情趣的景观,幻化出人生快速运转的缩影,生与死是如此的短暂和无奈。

“郑路数十步”SPURS Gallery鹰剧场特别表演现场


糖与桥偶然到必然的转换过程,不仅打破了他多年来所形成的雕塑创作的经验与惯性,转换出与现实有关的语言方式。同时,潜移默化地正在改变着他固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郑路开始尝试全新的方法进行创作,当偶然地获得了一条生活中的线索时,他的直觉会将其视作与之有关的必然,并将这一信号放大,像侦破案件式地思考其中的蛛丝马迹,最后将其转换成作品。这是一种可以延续的方法。郑路曾举例:两个人在狭小的巷子里相遇,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对于两个个体来讲,可能互相认为这是偶然的,但宏观的站在窄巷角度来看,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与必然奇妙的关联方法,成为了他创作中新的方法论的视角。


文:王薇

图:SPURS Gallery

返回页首